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这辈子就想做好研究”——80后科学家陈捷凯的故事

科普小知识2022-05-13 07:33:13
...

“我只想在我的生活中做研究。”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学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陈洁凯说。陈洁凯1983年出生于广东汕头。凭借对干细胞研究的热爱,他取得了许多成就,并成为冉冉干细胞研究领域的后起之秀。他已成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青年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组织部“万人计划”拔尖青年。

“这辈子就想做好研究”——80后科学家陈捷凯的故事

陈洁凯人物素描郭/光明画

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是一个真正的“技术牛”。2006年,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提出了一套诱导因子,可以使成人细胞“再生”为多能干细胞(iPS细胞)。这项研究为他赢得了2012年诺贝尔奖。2015年7月,一篇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细胞生物学》上的论文指出,一种叫做c-Jun的致癌基因与干细胞的多能性完全不相容。在此基础上,作者发现了一套新的多能干细胞诱导因子。本文的交流作者之一是青年陈洁凯。陈洁凯新发现的一套诱导因子与“山中伸弥因子”完全不同,诱导分化的成体细胞进入多能干细胞状态,相当于细胞的“再生”。这个过程被称为细胞“重编程”。如果它能应用于人类疾病的治疗,它将有无限的前景。

细胞设置了许多屏障来阻止成体细胞变回干细胞。陈洁凯的团队要做的是找出细胞重编程过程中的“驱动力”和“障碍”。他的长期梦想是找出这些决定细胞转化的因素,然后人工控制细胞的命运。“当我们需要改变时,我们会消除‘障碍’,当我们不需要改变时,我们会保留‘障碍’。”陈洁凯说,这可能要花他一辈子的时间。发表在《自然细胞生物学》上的论文是陈洁凯团队7.5年的研究成果。

2006年,陈洁凯从中山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学与健康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和博士学位。2009年,广州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在干细胞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由裴端青院长领导的实验小组发现,维生素C将细胞转化为干细胞的可能性增加了100倍。陈洁凯还是裴端庆的学生,也是研究小组的成员。在这一重大突破中,他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细胞重编程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稳定的中间状态。“细胞重编程的过程就像爬上悬崖,找到中间状态就像凭空增加一个*。”陈洁凯说道。

科学研究前沿的竞争非常激烈,分秒必争。陈洁凯说,为了尽快发表这份关于中间状态重编程的重要研究成果,他在结婚前一天晚上正在修改论文。多年来,作为第一作者,他先后在多家权威杂志发表了8篇学术论文。

“转化干细胞只是再生医学的一小步。在它们能够分化成想要的体细胞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到目前为止,这一领域的科学家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无所事事。”陈洁凯说,这也是他将终生学习的内容。他希望他的研究能够解开生命的奥秘,最终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