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成功繁育出濒危物种横斑玉斑蛇后代
新华社成都8月24日电(记者吴小英)三年后,中国科学家人工饲养繁殖了濒危物种显齿蛇葡萄的后代,结束了中国珍稀蛇类首次在国外人工繁殖的历史。
记者24日从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获悉。1929年,美国生物学家斯坦吉在四川雅安首次发现了斑点玉蛇,并将其命名为“斑点玉蛇”。在未来50年左右,人类将很难找到它的踪迹。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家才在四川省汶川县和泸定县陆续采集到它的标本,学术界才打消了对它灭绝的疑虑。
此后,来自中国和美国的科学家通过分子系统学证明,这一物种最近与玉花蛇和日本本土开花蛇有关系,否定了此前学术界关于它是玉花蛇个体变异的猜测。科学家已经把它从锦蛇中分离出来,作为玉斑蛇的一个新属。
2014年,在“庐山地震后小动物物种调查与恢复项目”启动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丁在天全县拉巴河自然保护区搜寻了一个多月,捕捉到一男一女两条斑点玉蛇。
尽管这两条活着的蛇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但它们已经连续三年没有生育了。研究人员决定调节实验室的温度,给它适当的光线来诱导发情繁殖,最后成功了。
在成都分公司的实验室里,记者看到几个白蛇卵在孵化器里的蛭石上孵化。工作人员陈泽宁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个蛇蛋。他说:“这只蛋刚刚孵出31天,可以看到小蛇的胚胎在生长。根据游蛇家族的一般孵化周期,小蛇可以在20多天内破壳而出。”
交叉斑点的玉斑蛇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蛇"。在蛇屋里,记者看到了它:一米多长,粗如拇指,通体棕褐色,几乎等距离排列的黑色水平斑点像一串黑珍珠。
在过去的三年里,科学家们不仅成功地培育出了交叉斑点玉斑蛇的后代,而且还解开了为什么它很难找到、它的生活习性、栖息地等等的谜团。
横斑玉斑蛇分布在川西、陕西海拔1600米至2700米的山谷阔叶林地带,其分布区与野生大熊猫的栖息地高度一致李丁表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也有助于了解当前濒危物种分布格局的演变原因和濒危机制。
特别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播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被重印或联系重印费,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首批转基因克隆牛成功繁育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