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科普产业与科普事业比翼双飞
5月22日,在《科普时报》和中国科普网与相关科普企业联合举办的首届科普产业沙龙上,嘉宾畅所欲言,现场分享观点,讲述成功故事。围绕着新时期科普产业的新使命和新愿景,沙龙参与者似乎在为新时期的中国科普产业绘制蓝图。
原党委副书记、书记处书记、中国科协副主席徐,科技部政策法规监督司研究员邱,中国科学院科学交流局副局长。这些科普巨头的参与使得第一次科普产业沙龙既有内容的广度,又有思想的高度和行动的态度,反映了科普产业中人们的感受。
科普消费时代正在悄然来临。
多年来,中国以公众对科普的需求为导向,通过多元化投资和市场运作,推动科普展览、科技教育、科普展览与教学、科普影视、科普书刊、科普音像电子出版物、科普旅游、科普网络、科普信息等科普产业发展,科普消费时代悄然来临。中国在科学普及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得到了与会者的充分肯定。
邱指出,经过多年各部门、各地区的共同努力,中国的科普活动取得了成效,正在向高端化、市场化方向发展。许多科普产品很受公众欢迎,科普讲座和科普书籍也越来越受欢迎。
马强说,科普产业化已经初具规模。科普工作者已经从被动变成了主动。社会需求日益显示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一些*外的人越来越把科普事业作为谋生手段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向科普专业化迈进。
《科学》杂志当时的社长尹宏群在结合自己工作实践的书面发言中表示,通过与中信国安公司建立合资公司,共同打造包括《科学时报》、《大学生科技新闻》、《中国科技财富》在内的“媒体舰队”,以及将在网上和网下举办的大型科学家讲座,已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科普产业需要机制引导
新时期科普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市场外的科普文化企业的成功案例。它还需要来自顶层设计的良性政策和措施来形成比较和引导机制。
“如果要发展这个行业,接力棒非常重要。这根指挥棒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有形的,另一种是无形的。只要*把有形的东西留在那里,整个社会和教育系统就会遵循这个方向。”从事科普工作10多年的浦钢集团董事长陈谦表示,科普企业的首要任务是生存,首要考虑是最直接的目标。从*、科研机构或宏观政策制定的角度来看,谁来买单的问题需要解决。
“知识分子”产品运营总监郝军认为,科普产业的形成需要产业链和价值链。业内人士应加强合作,携手“同舟共济”,共同完善和培育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许对进一步推动科普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方向性意见。他说,当前科普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实质上是供给方面的问题。产品要受到大众的欢迎,首先要了解大众的需求,不断创新产品,充分发挥助学、强企、惠农、惠民的强大功能,实现齐飞两翼的科学创新和普及。
发展科普产业的创造性思考
与会者普遍认为,中国的科普内容和科普服务存在很大差距,这为探索多种形式的科普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要积极开发有质量、有品位、有影响力的适销对路的科普产品。
《科普报》总编辑尹传红认为,有必要对科普创作的理念、内容、形式、创作方法和传播方式进行创新研究,找到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共同促进科普工作的发展和壮大。
袁国枢从2003年进入科技馆展览制作行业,他表示,公司积极寻求“科普+”,一是科普+餐饮,目标是在中国600多万家餐厅推广科普产品和开展科普活动;二是科普+教育,积极开发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产品;第三,科普+零售,利用各种知名平台销售科普展品,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拓展了市场空间。
针对我国科学普及的现状,与会者认为,要促进科学普及的发展,应增强和提高大师的责任感,更新科学普及教育理念,拓展科学普及活动,加快科学普及信息化发展,深化网络科学普及等方面的传播,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方法,创造性地思考我国科学普及的发展态势。
上一篇:我国科普产业规模约千亿元
下一篇:探访国家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