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山区是由原赤峰县沿革而来的。1983年赤峰县改为赤峰市郊区,1993年改称赤峰市松山区。全区总面积5618平方公里,总人口52.7万,辖7个街道、29个社区,14个乡镇244个行政村。松山区位于蒙、冀、辽三省区的交汇处,是东北、华北地区的结合部,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赤峰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名称:赤峰市松山区
地理位置: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赤峰市南部
地理坐标:北纬42°01′~42°43′,东经117°47′~119°39′
总面积:5618平方公里
总人口:53.5万人
下辖地区:辖14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
气候: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区号:0476
邮编:024000
车牌代码:蒙D
1、概况
赤峰市松山区
松山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赤峰市南部,居七老图、努鲁儿虎山地与赤峰黄土丘陵台地的复合截接部位,西辽河水系上游。地理坐标为北纬42°01′~42°43′,东经117°47′~119°39′。区境四极各点为,东境郎郡哈拉山东4.5公里老哈河左岸,西境大光顶子山,南境老府镇杨树湾子村南,北境哈拉道口桃池营子北石门沟。东西最长152.5公里,南北最宽77公里。东与敖汉旗相望,西与河北省围场县毗邻,西北与克什克腾旗搭界,南与喀喇沁旗、红山区、元宝山区接壤,北与翁牛特旗相连。松山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距北京486公里,距天津690公里;东距沈阳573公里,距大连970公里;西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1154公里;北连赤峰北部牧区和锡林郭勒草原。赤峰至锦州、秦皇岛港的距离均在300公里范围之内,是内蒙古自治区距离出海口最近最便捷的地区。距赤峰玉龙机场20公里,国道111、305、306线和丹锡、大广高速公路以及京通、赤锦、赤沈铁路穿境而过,是联结东北和华北两大经济区的重要枢纽,依托京、津、唐、沈大市场,可通联蒙古和俄罗斯边贸口岸。松山区历史遗址较多,是举世闻名的“红山文化”、“夏家店文化”发祥地,辽代缸瓦窑遗址被誉为“草原瓷都”,夏家店遗址群、燕长城遗址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座店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遗址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松山区是国家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全国林业建设先进县和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还是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双拥模范区。
2、历史沿革
赤峰市松山区
松山区是举世闻名的“红山文化”和“夏家店上下层文化”的发祥地。古代曾有先商、山戌、东胡、匈奴、乌桓、鲜卑、契丹、库莫奚、女真、蒙古等北方马背民族和原始先民在区境繁衍生息。据考古发现,区境阴河沿岸存有众多青铜时代古城堡遗址,当时已进入城邦奴隶社会。时至春秋战国时期,燕昭王十二年(前300),燕将秦开破东胡,扩地千余里,始筑长城,置上谷、渔阳等五郡,以御东胡。区境属右北平郡。西汉初期属匈奴左地,后置廷陵县,治所在今本区文钟镇三眼井村(今属红山区)。隋唐时期为库莫奚地。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在奚地设饶乐都督府,区境属之。辽朝建国后,区境属中京道大定府辖地。辽开泰二年(1013),置松山县,开泰中置松山州,州县治所均在今本区城子乡城子村。实行以州领县。属中京道大定府。金皇统三年(1143),废松山州,存松山县。贞元元年(1153),松山县隶北京路。承安二年(1197),区境西部析置静封县,治所在今本区穆家营子镇龙王庙村,属全州,翌年改隶高州。泰和四年(1204),松山县复为松山州。元太祖九年(1214),成吉思汗为诸子分封领地,区境为唆鲁火都牧地。中统三年(1262),改松山州为松州,领松山县。至元二年(1265),省县入州。至元七年(1270),区境松州为上都路辖地,静封县为全宁路辖地。至大德十一年(1307),区境属鲁王牧地。明洪武十二年(1379),区境大部属全宁卫地,南境为大宁卫地。天顺三年(1459)后,兀良哈三卫踞大宁,区境属朵颜卫。嘉靖二十六年(1547),察哈尔部东迁,悉并朵颜三卫,区境为察哈尔部控制之下,成吉思汗三弟谔楚因后裔翁牛特部领地。清祟德元年(1636),翁牛特部分置左右翼二旗,区境属翁牛特右翼旗,治所在英格什尔哈齐特呼朗(今本区大庙镇小庙子村),后迁至今本区王府镇王爷府村。崇德四年(1639)后,隶属昭乌达盟、热河都统。雍正七年(1729),在今平泉设八沟理事同知厅,区境属其北境。乾隆三十九年(1774),八沟厅析置乌兰哈达理事通判厅。乾隆四十三年(1778),改乌兰哈达厅为赤峰县,治所在赤峰街(今红山区)。光绪三十三年(1908)十二月,升赤峰县为赤峰直隶州,隶承德府。民国2年(1913)7月,撤州改县。伪康德7年(1940)1月,赤峰县并入翁牛特右旗,至12年(1945)8月,改翁牛特右旗为赤峰县,隶热河省。1946年10月析置赤西县,翌年10月赤峰市并入赤峰县。1948年9月,赤峰县分置赤峰市,赤西县并入赤峰县。1952年5月,赤峰市并入赤峰县。1956年1月,撤销热河省建制,赤峰县隶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1958年10月撤县设市,1962年9月市县分治。1969年7月随昭乌达盟改隶辽宁省,1979年7月复归内蒙古自治区。1983年10月实行市管县*,改赤峰县为赤峰市郊区,1993年7月改称赤峰市松山区。
3、区划人口
松山区总面积5618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244个行政村。到2009年末,全区总人口5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626人。男女性别比108:100,人口出生率9.76‰,死亡率2.2‰,自然增长率为7.56‰。有少数民族15个、139622人。
4、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赤峰市松山区
本区土地资源丰富,中山山地265.60万亩,占29.8%,低山丘陵地470.64万亩,占52.8%,河谷平川地155.10万亩,占17.4%。全区宜农地占总面积的22.8%,其中平地一等地28.06万亩,二等地51.03万亩,三等地20.11万亩;山地一等地104.13万亩。宜牧地占总面积的30.3%,其中平地4~5等地的高寒漫甸20.87万亩,山地二、三、四等284.95万亩。全区耕地土壤共有7个土类,为棕壤、褐土、黄绵土、风沙土、草甸土、黑钙土、黑垆土。棕壤面积165.8万亩,占总面积的18.6%;褐土323.4万亩,占36.3%;黄绵土303.7万亩,占34%;风沙土18.2万亩,占20%;草甸土15.8万亩,占1.8%;黑钙土23.1万亩,占2.6%;黑垆土21.8万亩,占2.5%。
气候
2008年,平均气温8.6℃。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20℃;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3℃。当年降水量280毫米,年蒸发量1482.2毫米。年日照时数3062.1小时,无霜期153天。
水资源
赤峰市松山区
本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7849万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24570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13279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中可开采量为12387万立方米。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分布面积广,厚度较大,裂隙发育;此外还有玄武岩成岩裂隙水和风化裂隙水、玄武岩裂隙水、花岗岩裂隙水、变质岩裂隙水,分布在区境部分地区。区内现有中型水库一座——二道河子水库,总库容93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为1826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净调节可供水量3043万立方米;国家大Ⅱ型水库一座——三座店水库,总库容为3052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5520万立方米,水库设计供水量8861万立方米。此外,在松山工业园区东南10公里的元宝山煤矿,每年有大量的疏干水可以利用。
农业资源
本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盛产玉米、水稻、谷子等大宗农作物和杂豆、荞麦、油葵、甜菜、烟叶、中药材等经济作物,是赤峰的玉米、蔬菜和猪禽的主产区。
矿产资源
本区区域地质复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40余种矿藏。金属矿主要有金、银、铜、铁、铝、锰、钼等;非金属矿有玄武岩、萤石、水晶石、大理石、冰洲石、沸石、珍珠岩、膨润土、铝质板岩、高岭石等;燃料矿有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
动植物资源
赤峰市松山区
区境地貌多样,造成植被多样,树种繁多,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林木覆盖率32.4%。据不完全统计,本区有裸子植物树种6科16种,被子植物树种40科400余种。在优势树种中以油松、落叶松、樟子松、杨、柳、榆及山杏为主。
本区处于内蒙古高原向东北平原过渡地带,地形多变,气候多样,导致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野生动物现有6纲39目3000余种,其中昆虫纲为17目2000余种,鸟纲为12目29种,兽纲为6目21种,爬行纲2目4种,蛛形纲2目10余种,两栖纲1目4种。主要的野生动物资源有:野兔、山鸡、狐狸、黄鼬、狍子、貉、沙鸡、野鸡等。野生植物有孢子植物亚界5门和种子植物亚界2门2000余种。在野生植物中,被子植物门的种类居多,有1000多种,其中,木本野生植物近百种,其余均为草本植物。按地理位置分:森林草原植被主要分布在西部中山区,主要有油松、华壮落叶松、蒙古栎等乔木,绣线菊、虎榛子、胡枝子等灌木,唐松草、地榆、玉竹等草类。干旱草原杂草植被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常见的杂草有:贝加尔针茅、冷蒿、马兰、羊胡子草和隐子草等。草甸草原植被主要分布在低洼地带,主要植物有早熟禾、苍耳、猪毛菜、车前子、苔草等,沙生植被主要分布在中东部风口,常见的种类有:小叶锦鸡儿、沙蒿、沙蓬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