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宜兴市

科普小知识2022-03-07 11:35:09
...

宜兴简称宜,地处江苏南部、太湖西岸,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交汇之处,是沪、宁、杭地理中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宜兴因盛产紫砂陶,由紫砂陶制成的紫砂壶享誉中外,而被誉为中国“陶都”。又有“竹海”、“天然植物王国”和“绿色氧吧”之称。

中文名称:宜兴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

所属地区:江苏省无锡市

下辖地区:宜城等4个街道、张渚等14个镇

*驻地:宜城镇陶都路8号

电话区号:0510

邮政区码:214200

地理位置:江苏省南端,苏、宁、杭三角中心

面积:1996.6平方千米

方言:吴方言

著名景点:善卷洞风景区等

车牌代码:苏B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市树/市花香:樟树/杜鹃花

1、概况


宜兴市

宜兴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沪宁杭三角中心。全市总面积1996.6平方千米(其中太湖水面242.29平方千米),城市化率62.95%。户籍人口107.88万人,下辖13个镇、5个街道、2个*开发区(环保科技工业园、宜兴经济开发区)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江苏陶瓷产业园),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等50多项全国性荣誉。

宜兴是山清水秀的生态宜居城市。境内“三山两水五分田”,生态禀赋得天独厚,拥有国家4A级景区6家,山在城中、城在水中的特色非常鲜明,自古就有“阳羡山水甲江南”的美誉。宜兴是文脉厚重的历史文化名城。7000多年的制陶史、22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了宜兴特殊的地域文化现象。陶瓷文化源远流长、紫砂工艺独步天下、名流大家代不绝书,涌现了徐悲鸿、吴冠中、钱松喦等一大批画坛巨匠,是久负盛名的“中国陶都”“教授之乡”“书画之乡”。建国以来,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工作的宜兴籍专家学者超过2万人,其中教授8000多人、“两院”院士26人,原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大学校长虞兆中等都是宜兴人。宜兴是经济发达的新兴中心城市。产业、城市、生态、文化“四位一体”建设加速推进。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0.2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6.61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6.28亿元。

2、建置沿革

宜兴春秋时属吴。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3年)属越,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属楚。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属会稽郡(郡治在今苏州),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改荆邑为阳羡县。东汉顺帝永建四年(129年)置吴郡(郡治今苏州),阳羡县属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改属吴兴郡。西晋阳羡人周玘三兴义兵,平定江南地区,朝廷为表彰其功,于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置义兴郡,属扬州,下辖阳羡、国山、临津(以上由原阳羡县分设)、永世、平陵、义乡6县。南朝宋明帝泰始四年(468年),义兴郡属南徐州(今镇江)。南齐武帝永明二年(484年),义兴郡属扬州,后复属南徐州。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义兴郡,仍将国山、临津县并入阳羡,并改称义兴县,属常州。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改义兴县为鹅州,下辖阳羡、临津2县;武德七年(624年),改鹅州为南兴州;武德八年(625年),废州,仍改为义兴县,属常州。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义兴县属润州(今镇江市);三年(760年),复属常州。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年)避赵光义讳,改义兴县为宜兴县,属常州。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改宜兴县为南兴军。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仍改为宜兴县;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宜兴府,属常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为宜兴县,属常州府。清初袭明制。清雍正四年(1726年),分为宜兴、荆溪两县,同属常州府。清宣统三年(1911年),宜兴、荆溪县属镇常通海道。

民国元年(1912年),宜兴、荆溪两县合并,仍称宜兴县。南京临时*撤道、裁府,存县统管。民国3年5月属苏常道。民国16年直属江苏省*。民国21年属武进行政区。民国23年2月属第一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溧阳)。民国26年8月属江苏省第三战区。民国28年1月属江苏省江南行署。民国30年仍属第一行政督察区(公署先驻溧阳,民国37年4月驻丹阳)。

1949年4月,宜兴县属华东军政委员会苏南行政公署武进行政区,6月改属常州专区。1953年1月属苏州专区。1956年2月属镇江专区。1983年3月,宜兴县属无锡市。1988年1月,国务院函复江苏省*,同意撤销宜兴县,设立宜兴市(县级),由无锡市*领导管理。

3、行政区划


宜兴市

至2013年年底全市有2个*开发区——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开发区——江苏宜兴陶瓷产业园区,有镇14个、街道4个,有行政村216个、社区96个。

乡镇区划调整

1988年,宜兴市设10个镇、38个乡。1991年1月,经省*批准,铜峰乡并入宜城镇。为优化资源配置,使乡镇人口、地域规模、经济总量、区划格局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好地发挥小城镇功能作用,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992年起,宜兴较大规模调整乡镇区划。至2014年年底,全市有2个*开发区——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开发区——江苏宜兴陶瓷产业园区,有镇14个、街道4个。

行政村(居委)区划调整

1988年,宜兴市设行政村861个,6个县属镇有居委60个。撤县设市后,为配合乡镇区划调整及撤乡设镇,行政村、居委也相应调整区划。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条例,经市*批准,2000年起,较大规模调整行政村、居委区划。至2013年年底,全市有行政村216个、社区96个。

4、人口民族

人口

至2013年年底,宜兴市户籍总人口107.88万人,其中男性53.3万人。全年出生9470人,出生率8.78‰;死亡8413人,死亡率7.8‰;人口自然增长率0.98‰;计划生育率99.64%,独生子女率83.25%,出生人口性别比104.47,处于正常值范围(103~107)。

民族

至2013年年底,宜兴市有少数民族42个,总人口10790人,以苗族、布依族、彝族、壮族、土家族居多,主要分布在丁蜀镇、宜城街道、周铁镇、和桥镇、官林镇。

5、地理位置

宜兴市位于北纬31°07′~31°37′,东经119°31′~120°03′。地处江苏省南端、沪宁杭三角中心,东面太湖水面与苏州太湖水面相连,东南临浙江长兴,西南界安徽广德,西接常州溧阳,西北毗连常州金坛,北与常州武进相傍。滆湖镶嵌宜兴和武进之间,三氿(东氿、团氿、西氿)相伴市区宜城东西两侧。地势南高北低,西南部为低山丘陵,全市最高峰为黄塔顶,海拔611.5米;东部为太湖渎区,适宜种植各种蔬菜;北部和西部分别为平原区和低洼圩区,是宜兴粮油主要产地。全市总面积1996.6平方千米(其中太湖水面242.29平方千米),城市化率62.95%。

6、自然环境


宜兴市

地层

宜兴地层分区属江南地层区常州—宣城地层小区的东段。从奥陶系至第四系,发育较齐全。北部平原区基本为第四系覆盖,其下隐伏分布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仅有零星基岩出露;南部低山丘陵区广泛分布古生界—中生界地层。前震旦系基底地层未见出露。从奥陶系至三叠系,为准地台盖层,以海相沉积为主,海陆交替相及陆相沉积次之的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建造,各系、组间呈整合或假整合接触;侏罗系以陆相中酸性火山岩建造为主,白垩系为陆相碎屑岩建造,第三系为湖相碎屑岩—泥岩建造(上部夹陆相基性火山岩),各系、组间呈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第四系分布广泛,有河流相、湖相、沼泽相及残坡积相等堆积。

地貌类型

低山:有苏、浙、皖交界处的界岭山及中部的铜官山,多为剥露断褶低山,由泥盆系石英砂岩组成,岩性坚硬,山势雄伟,叠嶂如云。

丘陵:有碎屑岩丘陵及灰岩丘陵、侵蚀残丘。

平原:平原约占宜兴面积二分之一多。可细分为洪积扇、二级基座阶地、一级堆积阶地、山间谷地与盆地、水网区高亢平原、湖沼平原、湖滨滩地等地貌类型。

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热量条件好,年平均气温15.7oC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28.3oC。年平均无霜期2401多天,生长期可达250天左右,积温5418oC,日照较足,7-8月日照时数最多。农作物一年可2-3熟。降水丰沛,全年有雨,年平均雨日136.6天,年平均降水量1177毫米,春夏雨水集中。地面水、地下水丰富。

7、交通概况

公路

至2007年末,宜兴境内公路通车公路总里程达224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10公里/百平方公里,每万人拥有公路21.2公里,宜兴境内有宁杭、锡宜等2条高速公路、G104、S342、S230、S240等4条国、省干线公路;丰张线、屺分、丁张线、张灵慕线等17条主要市道;境内共有航道77条,航道总里程594公里,其中锡溧漕河、芜申运河等级航道17条278.24公里;境内公路桥梁359座,航道桥梁601座,农村桥梁3790座。

宜兴共有市区一级客运汽车站2个、镇区客运汽车站9个、公交停车场4处;宜兴市班线客运车辆559辆、班线120条,辐射周边地区8省64个城市;市内所有行政村全部开通客运班车,实现了“通达工程”目标;宜兴市拥有公交车200多辆,开通23条公交线路,其中公交1路、3路、7路已开通空调公交车;拥有出租汽车453辆、货运车辆3907辆,共有危货运输企业12家、一类汽车维修企业23家、二类维修企业85家、三类维修企业159家。

铁路

宁杭高铁宜兴站位于宜兴市龙背山森林公园南麓、104国道与陶都路之间。宁杭高铁宜兴站综合客运中心由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建设,规划面积约8.5万平方米。

8、资源概况


宜兴市

土地资源

全境内陆地势南高北低。南部、西南部为丘陵山区;中部以北及东、西部为平原地区,土地平坦,河湖密布,水域广阔。丘陵山地面积约681平方千米,水域面积约575平方千米,平原陆地面积约783平方千米。全市平原主要分布在境内中部、北部、东部和西北部,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南部、中南部和西南部,全境有太湖、滆湖部分水面以及东氿、西氿等,湖荡众多,滩涂宽广。2013年,全市有林业用地61.35万亩。

矿产资源

宜兴矿产资源较丰富,已发现矿产有27种,以非金属矿产为主,主要有石灰岩、石英砂岩、大理岩、太湖石、陶土等矿种,主要能源及铁、铜、金等重要金属矿产缺乏。全市有矿产地94处,探明有储量的矿产地50处,其中石灰岩、石英砂岩、大理岩、陶土、太湖石等矿石的品位较高,储量可观。矿床规模以中、小型居多,石灰岩、陶土等矿产的储量大,质量较好。煤矿主要分布在南山、鸡笼山、川埠—湖氵父—省庄一线、张渚园田、鲸塘大小金山、丁蜀白泥场、太华砺山等地;铁矿主要分布在新芳、大贤岭、鸡笼山、龙池山、北山、观山岕、扶风岕、青山寺、吉多岕等地;锰矿主要分布在缠岭;铜矿主要分布在长山岭仙人洞;铅锌矿主要分布在湖氵父省庄和宜兴林场;金矿主要分布在大贤岭、吉多岕等地;黄铁矿主要分布在黄龙山、杨岭;沸石主要分布在张渚东下村长山;重晶石主要分布在宜兴林场,矿点长约20米、宽约5米;方解石主要分布在丁蜀镇北青龙山;热泉主要分布在张渚岭—茗岭一带。蜀山独有的陶土是制作紫砂器具的上等原料。

水资源

宜兴降水丰沛,河流密布,有天然湖荡30个(不含太湖)。随着全市水利工程日益完善,雨季与旱季的自我补给、调节能力进一步增强,水资源供应量保持均衡状态。横山水库是全市主要饮用水供应地,水质监测指标均在Ⅰ~Ⅱ类之间,综合评价指数为Ⅱ类。油车水库于2012年通过安全蓄水鉴定,是宜兴历史上单体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291毫米,年降水总量22.7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充足,能满足农业、工业、居民用水,水资源供应量保持均衡状态。

生物资源

宜兴地处亚热带北缘的南北过渡地区,境内南部为丘陵山区,北部为平原水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有维管束植物175科、559属、1230种。其中,蕨类植物20科、35属、46种,种子植物155科、524属、1184种。野生动物主要有毛足纲、甲壳纲、昆虫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鱼纲8纲,老百姓常见的有野鸭、黄雀、黄鹂等鸟类上百种,狼、野猪、刺猬、松鼠等哺乳动物多种,银鱼、鲫鱼、草鱼、蚌、蟹等水产几十种。

9、科学发展


宜兴市

概述

市委、市*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众志成城,克难攻坚,科学应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在多重挑战中实现“稳中有进”总目标。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90.2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可比价);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6.6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5.34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6412元、1878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6%、11.4%。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无锡市平均水平,顺利通过“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经济社会大局继续保持稳健发展基本面。2013年,宜兴市名列《福布斯》发布的*最佳县级城市排行榜第九位、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中国科学发展百强县)第六名,获2013年度“中国人居环境奖”。

经济建设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金融风险带来的冲击,围绕“稳中求进”总要求,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全市有工业企业9068个。全年工业应税销售收入3473.83亿元,比上年增长13%。工业总产值(现行价)3510.33亿元、产品销售收入3412.24亿元,均比上年增长8%。工业利税总额220.22亿元、利润138.6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9%、下降5.1%。有规模以上企业892个,全年工业产值(现行价)2896.51亿元。全年应税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企业3个、50亿元~100亿元7个、20亿元~50亿元23个。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完成“现代服务业三年提速行动计划”。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列全省县(市)第四位服务业增加值516亿元。城市商圈更趋繁荣,万达广场、麦德龙超市相继开业,凯宾斯基、艾美等高星级酒店营业。镇村、社区商业业态升级,实现“农改商”三年行动目标。商贸市场保持兴旺,年成交额超50亿元市场3个。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远东买卖宝等电子商务平台健康发展,宜兴居全国网络消费百强县(市)第26位。旅游发展加快发展,“中国陶都陶醉中国”成为城市形象新品牌,阳羡湖旅游小镇启动建设,龙池山自行车公园落成开园,全市接待游客数、旅游总收入分别突破1562.75万人次和162.2亿元,其中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数近500万人次。金融支撑持续稳健,本外币贷款余额增至1350亿元。全市金融环境总体平稳,被评为省金融生态优秀市。“2013福布斯*最佳商业城市”榜单中,宜兴市位列第88名。

全市农业总产值83.58亿元,粮食总产实现连续十年增长。高效设施农业总规模达15万亩,“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超74.5万亩。生物农业产值蝉联无锡市第一。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落户宜兴。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良好,新登记“家庭农场”60个。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居全省县(市)首位。首批*小型农田水利项目通过省级整体验收。全年水利建设投入1.9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52.35万千瓦。

城乡建设

东氿新城进入加速提质期,市文化中心土建及钢结构完工,汇龙商务中心主体封顶,梅林大桥建成通车,巷头路东延、学府北路等道路竣工。创意产业中心成为宜兴市内建筑首个“鲁班奖”获奖项目。高铁新城开始布局,完成首期启动区内16万平方米拆迁任务。老城面貌持续改善,人民路全线改造成现代景观路,宜城、丁蜀11个老小区改造完工。宁杭高铁正式通车,宜兴站站前广场、站前大道同步启用,宜兴站停靠班次、日均客流量居沿线同类城市之首。倡导绿色出行,公共自行车增加1400辆,实现宜城、丁蜀城区全覆盖。“川气东送”宜兴支线联网通气,油车水库正式供水,天然气、饮用水均构成“双源保供”格局。供电双环主干网正式形成,宜兴在全省县(市)中电网规模位列第二。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围绕矿产品运输秩序、非法营运、城区河道、桥梁下构筑物等难点问题,加大治理打击力度。“镇级城市化管理三年行动计划”结束,建成屺亭老街、万石善文化公园等一批小城镇建设示范点。张渚镇探索开展城乡发展一体化先导示范区试点。宜兴市获2013年度“中国人居环境奖”,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节水型城市。周铁镇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宜兴市

文化建设

全市有文化产业单位1700个,从业人员6万多人,文化产业增加值47.5亿元,占GDP比重比上年提升1个百分点。以争创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打造文艺精品、加快推进文化基础工程建设、发展文化产业等重点文化工作为突破口,打造“文化宜兴”新品牌。举办2013中国宜兴国际素食文化暨绿色生活名品博览会、第七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等高档次活动。宜兴一小品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市博物馆成立。宜兴电视台全年播出各类广播、电视新闻2.57万条次,广电网络双向化改造年度任务完成。《宜兴日报》日发行量3.8万份,全年总发行1159万份。市档案局通过省AAAAA级数字档案馆验收。《宜兴市志(1988~2005)》出版发行。西溪遗址、蜀山窑群和周王庙及碑刻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全市累计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11个点,省文物保护单位13处、23个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省级项目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人、省级8人。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民生保障稳步提标。创新援企稳岗各项举措,新增就业岗位3.4万个,帮扶2300多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农村调查失业率分别控制在2.43%和2.55%。新人力资源市场启用。巩固和拓展社会保障面,完成社保扩面3.1万人,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达99.3%。调高城乡低保、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等标准。市民卡和“金保工程”平台上线,开设服务网点77个。全年发放陶都通卡约50万张。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2.5%左右。新增各类保障性住房5345套(间),创建成省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示范市。开展慈善救助活动,全年发放善款3100多万元,惠及困难群众2.3万余人。九如城养老养生综合体一期工程结构封顶。市残疾人托养中心运营。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等创建相继通过上级评估,基本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车接送全覆盖。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率达100%,建设水准在无锡市领先。新官林医院落成启用。社会管理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立。开展“稳评机制建设年”活动,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稳评管理体系。信访稳定、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扁平化”管理示范社区建成率达85%。刑事案件降幅居全省领先水平。宜兴市连续第九年被评为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市。

生态文明建设

全年绿化造林1.2万亩,林木覆盖率28.6%。实施重点治理太湖项目88个、小流域专项治理项目25个,建成生态拦截系统284万平方米,修复竺山湖、马公荡、荷花湾等湿地近5000亩,实施各类水体清淤近400万立方米,主要入太湖河道水质总体趋好,连续第六年实现太湖安全度夏。新建污水主管网65千米、新增纳管企业500多个,污水处理总量比上年增长9.5%。整治废气、噪声、烟尘粉尘等点源污染,企业关停搬迁或限期治理32个。完成减排项目32个,实施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29个,企业通过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107个。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规模企业万元产值能耗实现双下降。环科园被确定为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启动太湖流域一、二级保护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完成“村庄环境整治两年行动计划”,整治村庄1444个,60个村达省三星级“康居乡村”标准。推进幸福镇村、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提升西渚镇白塔村等精品村落环境。新创建成国家卫生镇3个,无锡市幸福村覆盖面52%。“陶都美丽乡村”成为宜兴农村发展新品牌,经验做法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交流。湖氵父镇张阳村入围全国美丽乡村试点名单。

10、历史文化


宜兴市

名胜古迹

宜兴是全国闻名的太湖风景名胜区阳羡景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部山区多溶洞,景奇形怪,发现80多个,开发开放5个,其中善卷洞、张公洞1934年就对外开放。有国家AAAA级风景区6个:善卷洞风景区、竹海风景区、龙背山森林公园、团氿风景区、陶祖圣境风景区、张公洞风景区。有始建于晋朝的周王庙(纪念晋平西将军周处)、宋代苏东坡亲自创建蜀山东坡书院和亲自手植的闸口天远堂西府海棠、始建于明朝的文昌阁、清乾隆时期建造的瀛园、太平天国时期改建的辅王府等人文景点。宜兴市注意保护自然风貌,开发生态旅游,并利用城边丘陵山地和氿滨水面,建成龙背山森林公园、宜园、湿地公园、团氿公园、东氿公园、洑溪河公园等城市生态公园,一个“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园中”的山水旅游城市逐渐形成。

文化遗存

宜兴历史悠久,拥有7000余年的制陶史和2200余年建城史。先民勤劳朴实,留下众多文化遗存。位于芳庄镇溪东村的西溪遗址为马家浜文化时期大型聚落遗址,体现出先民六七千年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祥和、自然的生活。2002年发掘的骆驼墩遗址,代表了太湖西部山地向平原地带过渡的新石器考古文化特点,对研究长江下游古代文明进程有着重要意义,被列为2002年国内六大考古发现之一。西渚镇猪婆山曾是春秋战国时期人群居住点。1984年,吾桥村出土的汉代独木舟被南京博物馆收藏。建于三国吴天玺元年(276年)的国山碑被誉为“江南第一碑”。丁蜀前墅的明代龙窑是全国唯一迄今仍在使用的古龙窑。至2013年年底,全市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省级项目7个、无锡市级项目23个、宜兴市级项目14个;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人、省级传承人8人(健在7人)、无锡市级代表性传承人54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11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23个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8处(94个点)、市级文物控制单位56处,红色革命遗址19处,馆藏文物1万余件。

陶瓷文化

宜兴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陶瓷文化源远流长,远在7000多年前,先民便开始烧制陶器。在丁蜀等地发掘出各种商周时期的古陶器皿及残片。骆驼墩遗址和宜兴窑址被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紫砂、精陶、均陶、青瓷、美彩陶被誉为陶瓷“五朵金花”。特别是紫砂壶,以其独特的泥质、造型和古朴的自然美感而名扬海内外。明代供春的“供春”壶、时大彬的“三足如意”壶、项圣思的“圣陶杯”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分别珍藏于国家博物馆、无锡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馆。宜兴陶器既实用,又具观赏价值。紫砂作品在国际、国内屡屡获奖,一些作品被作为国际交往的礼物。全市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2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8人;省工艺美术大师37人、省陶瓷艺术大师30人(部分人获2个及以上称号)。有陶瓷工艺美术专业职称的4969人,其中研究员级高级工艺师96人、高级工艺美术师100人。宜兴(紫砂)是被省经贸委授予的江苏省传统工艺美术特色产业基地。

11、景区景点


宜兴市

善卷洞风景区

善卷洞风景区位于宜兴宁杭高速徐舍、官林、张渚出口(原鲸塘出口)处5公里的螺岩山中,这里,山清水秀,古朴自然,风光旖旎。是中国最早开放的溶洞旅游景点,以梁祝化蝶传奇爱情故事而闻名;以皇帝封禅国山碑和恐龙时代珍稀植物银缕梅而称奇;以世界一绝圆通阁和中国第一陶吧而称绝;以华东第一滑道而称险。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中国梁山伯祝英台之乡、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

宜兴竹海风景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宜兴竹海风景区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宜兴南部山区。近1.5万公顷竹海随山势而起伏,好似大海波涛翻滚,绵延不绝,因有“中国第一竹海”之称。

龙背山森林公园

龙背山森林公园位于宜兴城区南侧,占地550公顷,园内丘陵起伏,植被茂密,潭、池、溪、涧,碧水清冽,文化积淀十分丰厚。全园以文峰塔为制高点,塔高108米,登塔四眺,尽可饱览宜兴西氿胜景和铜峰秀色。园内建设的历史名人、科教名人、文艺名人三馆,承继历史文脉,展示当今宜兴籍两院院士等科技精英的文艺巨擎的神韵与风采。杜鹃园、蔷薇园、桂花园为公园又一特色,各园次第花开、四季有花、溢彩流香。建成的大型过山车、观览车、阿波罗飞船、攀岩等游乐项目,为市民提供了较大的健身娱乐空间,园内8处潭、溪、池、涧水域面积分别建成垂钓、放舟等景点。并建有瀑布、多功能广场,整个公园森林覆盖率95%以上,充分体现了宜兴山水之美。

宜园

宜园位于团氿西南岸,东与景观大道相连,隔氿与阳羡古城相往,近看湖水尽碧,远眺青山似黛,系生态环境优美之城市公园。二00一年,市委市府为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山水宜兴,利用氿滨滩地造园。以“水”和.“山”为主要构景要素,以江南水乡特有的“桥”为主线,以小桥流水为基调的古典形式的现代江南园林。全园分成东中西三个区,计有桥一十八,亭二十四,景三十二,一桥一式,一亭一形,步移景易,丰富多变,四时朝暮,景色迥异。主要景点有:玉崖飞瀑、碧叶红英、柳堤春晓、荆溪览胜、竹林茶吧、云溪楼、五亭台、玉带锁春、八卦生肖广场、渔庄。其中滨湖景廊各亭都以宜兴的历史传说为题材,劝学廊22个勤学故事中有4个取材于宜兴,集中展示了宜兴自古以来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淳朴踏实的学风。

宜兴陶祖圣境景区

宜兴陶祖圣境慕蠡洞风景区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距市区35公里。相传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收复*后,越王日益骄矜专横。范蠡决定功成身退,来到陶祖圣境隐居,后在洞中与西施完婚。

宜兴张公洞

溶洞面积约3200平方米,游程1000余米。自下洞入,为“海屋大场”,怪石峥嵘,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满目。拾级而上,即烟雾缭绕的海王厅,又称天蓬大场,为洞之精华所在。周围还有地道洞、七巧洞、棋盘洞、一线曙光洞等。张公洞洞中有洞,洞内套洞,大洞包小洞,一洞复一洞,洞洞不同,洞洞有奇。从海王厅经“云梯”、“天桥”而上,由“天洞”出,即达孟峰山顶。岩壁有元代杨维校的题刻。洞顶有“望湖亭”,可远眺太湖风帆。下洞似一座大厦,名为海屋大场。天洞以海王厅天师台为中心,洞顶朝天,故名为朝天洞。

因张公洞景色奇美,享有江南第一古迹之誉。

宜兴市团氿风景区

宜兴市团氿风景游览区位于宜兴市区西部,是太湖风景区阳羡景区重要组成部分,总用地区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水面占60%。经退渔还水,风景区南部现为建设中的氿南风光带和环科园居民区建设用地,东部为氿滨路及已建成的氿滨公园、任坊公园,北部为农田村庄,西为新宁杭公路和新长铁路并与西氿相连。

12、地方美食


张公神韵豆腐

张公神韵豆腐

豆腐煮得气孔粗大,味道香烈。豆腐要选江苏宜兴张公盐卤豆腐。

笋烧肉

笋是竹的嫩芽,其种类因竹而异。其中毛竹冬笋,被誉为“黄山山珍”。它脆嫩鲜美,营养丰富素有宫延美食之称。笋干,是竹笋经蒸煮、烘烤制成的一种干菜,为味鲜色美,脆香爽口,营养丰富的佐餐佳品,具有排除人体脂肪剩余物的功能。

苏东坡有诗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是痴,若对此君欠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

咸肉煨笋

咸肉是腊月时做的,品尝过白雪的气息,吸收了阳光的气味,像是清瘦的修道高人,其肉结实紧致,充满熏风般的干香。笋是新鲜的,带着春气的气息,白而且嫩,像少女的足。“咸肉煨笋”,其实是两种时光的相遇,如同一场隔世的恋情,充满着传奇的鲜味。一大罐“咸肉煨笋”端上桌来,汤色奶白,光是从视觉上便可以引出一种豪迈的气概,让人食欲大增。特别值得一说的是,鲜笋是有小脾气的,如果清炒,刚进嘴的时候,舌头会有些发麻,让很多人望而却,但是如果和咸肉放在一起,她的那点小脾气就荡然无存了,吃在嘴里,发出的是一阵阵清脆的响声,趣味盎然。

汽锅排骨汤

汽锅排骨汤的不同之处在于所用的锅,宜兴的紫砂全国闻名,而这道汽锅排骨汤是用紫砂锅烹制,内嫩汤醇、味道鲜美,经过炖制后的排骨香酥糯香,口感极佳,骨头汤浓郁,是滋补的上品。

茭利银鱼

太湖盛产银鱼,银鱼是淡水鱼,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茭利银鱼是宜兴当地的特色美食,口味独特,外脆嫩,里鲜香。再加上银鱼本身的营养价值颇高,所以这道菜被誉为餐桌上的珍品。

宜兴乌饭

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宜兴民间家家吃乌饭。这一习俗源于唐武则天年间“目莲救母”的故事。传说目莲母亲被丈夫遗弃并被诬告入狱,目莲每次探监带去的饭菜被狱卒抢吃一空。时至四月初八,无奈之中在山间徘徊的目莲不经意发现一种矮小的青精树,其叶汁乌黑且香润可口。目莲将此叶汁浸米烧成乌饭给母亲送去,狱卒见乌饭不敢抢食。自此目莲母亲在牢里不再挨饿,四月初八吃乌饭的习俗也流传至今,成为宜兴人独创的饮食文化。

13、方言


宜兴市

宜兴方言,属吴语太湖地区方言体系,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域内方言并不完全统一,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分水、南漕、闸口的北部近似武进口音,潘家坝西部受溧阳方言影响很大,新建、新芳、杨巷等地属宜兴西乡口音,周铁的沙塘、港口等村的语言称为东乡口音。另外,浙江温州、河南开封、江苏省苏北地区等地都有移民定居宜兴,他们集中居住在山区、圩区,同时使用原住地语言和宜兴方言,形成宜兴方言区内多个方言岛。宜城地区方言又与张渚、周铁等地方言有细微区别。

词汇

其词汇数量巨大,并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一些老的词汇渐渐淡出,新的词汇不断涌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方言词汇也悄然发生变化。以“洋”字开头的“洋火”、“洋灯”、“洋油”、“洋碱”、“洋钉”等词汇已逐步退去;“灶头”、“浴锅”、“粪缸”等词汇在城镇居民中已很少有人使用;“牵砻”、“车水”、“罱河泥”等词汇,也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连同使用的农具名称逐渐从方言中退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电视机”、“手机”、“上网”、“电磁炉”等现代生活类的词汇丰富了宜兴方言。

俗语

宜兴方言中流行众多的定型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而成,反映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经验和愿望。其中的谚语用简单通俗的话语,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如:“梅勒芝麻莳勒豆”、“立夏三朝,毛笋板梢”等反映作物种植、管理的经验,“秧好稻好,娘好妮好”、“邻舍好,赛金宝”等处世性谚语则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和愿望,“做贼偷菜起,赌钱丁背始”、“自小看看,到老一半”等具有较强的警世性。歇后语则以诙谐而形象的语言,说明深刻的道理。如“蜀山的夜壶跌掉鋬——只剩一张咀”,讽刺只能说、不能干的人,“绣花枕头——肚草”,讥讽空有其表,没有真才实学的人;“烂泥塘里搬石臼——越陷越深”,比喻旧时穷人借高利贷翻不了身,或比喻赌博输了钱而想翻本的这类人和事。

拾萃

宜兴方言中部分固定词语和俗语,所表达已不是本义,而采其引伸、假借、借代、比喻等意义,成为方言中的一道风景线。如“推板”,本义指摇橹的动作,依靠摇橹的推梢、板梢,掌握航船的方向,而方言中已失去摇橹的本义,用其“不好”、“相差一点”的引申义。再如“寿头”,本义指祭祀用的猪头,方言中则用其假借义,指“笨头笨脑”或“迂腐”的人。“蛳螺壳里做道场”,用其比喻义,意为在狭小的地方做出大事情。有些词语或俗语,来源于传说或故事,如“蒋阿二开磨坊——头面呒不勒”,原指民国初期,宜兴一个蒋姓的磨坊主人,以次等面粉给兑换加工的群众,犯了众怒,自然也失去面子。方言中形容有失面子的事则用此俗语。这些方言词语及俗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14、著名人物


宜兴市

宜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代曾出进士近400名,其中状元4名、榜眼5名、探花1名;有宰相10位、将军15位。晋朝周处文武双全,是妇孺皆知的“周处除三害”的主角,是弃恶从善、改过自新、发愤励志、尽忠报国的典型,所撰《阳羡风土记》是中国最早记述地方习俗和风土民情的著作之一。南北朝时将军陈庆之骁勇善战,为一代名将。卢象升为明末著名抗清将领。政治家当数明代徐溥和周延儒。徐溥入阁为相12年,政绩卓著,为一代贤相。周延儒在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连中两元(会元、状元),后两度为相。

现代更是人文荟萃。宜兴被誉为“教授之乡”。宜兴籍大学校长有100多位,副高级以上职称的2万余人,有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著名物理学家、北京大学原校长周培源,有被称为“一街双星”的原高教部部长、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和*大学校长虞兆中,有被誉为“双子星座”的孪生兄弟——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天津大学原校长史绍熙(原名史绍华)和著名教育家史绍熙。至2013年年底,宜兴籍中国科学院院士有12位:周培源、唐敖庆、潘菽、史绍熙、朱洪元、朱既明、吴浩清、章综、程镕时、朱邦芬、褚君浩、吴岳良;中国工程院院士有14位:周镜、沙庆林、薛鸣球、程天民、陈太一、吴中如、唐西生、陈国良、高鼎三、黄瑞松、陈志南、任南琪、丁荣军、朱蓓薇。

在文化艺术上,宜兴也是人才辈出。唐代蒋防、宋代蒋之奇和蒋捷、明代吴炳、清代陈维崧等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较高声誉。文学家蒋防的《霍小玉传》广为流传。诗人蒋捷的诗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成为千古名句,与周密、王沂孙、张俊并称为“宋末四大家”。戏剧家吴炳著有“粲花五种曲”,其中《绿牡丹》和《西园记》至今仍为越剧和昆剧的保留剧目。陈维崧是晚清阳羡词派领袖,曾参与编修《明史》,与吴江的吴槎汉、云间的彭古晋并称为“江左三凤凰”。

近代有文学生涯长达60年的原上海星火出版社总编辑沙蕾。宜兴享有“书画之乡”之盛誉,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享誉海内外,吴冠中、吴大羽、尹瘦石、钱松嵒等一批画家也享有很高声誉。

音乐戏曲方面,有参与编订《刘天华创作曲集》《瞎子阿炳曲集》的刘天华弟子储师竹,曾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在民乐演奏上造诣颇深的刘天华弟子蒋风之,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歌唱家有程静子、张权。

新闻出版方面,有20世纪早期就蜚声报界、被誉为“报界三杰”的徐凌霄,有《新华日报》筹办人之一、曾任报社社长的潘梓年,著名记者、《文汇报》创始人之一的徐铸成,《光明日报》原总编辑储安平,《人民日报》高级记者王金凤等。

体育方面,中国第一个世界青年斯诺克锦标赛冠军丁俊晖、亚洲女篮锦标赛团体冠军和亚运会团体冠军主力队员卞蓝、夏季残奥会女子坐式排球团体冠军主攻手谈燕华较为有名。

政界、军界,对党的文化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特别是在开展对敌隐蔽斗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曾任上海市副市长的潘汉年,*江苏省委原书记储江,原机械工业部部长*,原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湖北省委原书记蒋祝平,黑龙江省原省长邵奇惠,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等都为宜兴人;军界副军职以上的有近30人,其中有原工程兵副司令员马苏政,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将军衔的谢光,解放军沈阳军区原副司令员、中将军衔的宗顺留,解放军总参谋部办公厅原主任、少将军衔的曾裕财,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原政委、少将军衔的赵仲起。

外交界,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外交部原副部长、中国驻美国原大使朱启桢,中国驻加拿大、英国原大使查培新,中国驻西班牙兼驻安道尔大使朱邦造,中国驻巴布亚新几内亚大使仇伯华等也出自宜兴。

15、土特产品


太湖三白

和桥豆腐干

和桥豆腐干以百年秘方配制卤煮而成,属非发酵性豆制品。其色泽透亮而深褐,质地坚实而带韧,厚薄均匀,咸而不涩,甜而发腻,香而不厌。因其在天然蒲草纺织成的小蒲包里成形,四周印有麻花状花纹,古色香味形俱佳。

太湖三白

白鱼

亦称“鲦”,“头尾俱向上”而得名,体狭长侧扁,细骨细鳞,银光闪烁,是食肉性经济鱼类之一。尚未养殖,主要依靠天然捕捞。白鱼肉质细嫩,鳞下脂肪多,酷似鲥鱼,是太湖名贵鱼类。食法当以清炖为佳,也可煎食。

银鱼

长二寸余,体长略圆,形如玉簪,似无骨无肠,细嫩透明,色泽似银,故称银鱼。春秋时期,太湖就盛产银鱼,宋代诗人“春后银鱼霜下鲈”的名句,把银鱼与鲈鱼并列为鱼中珍品。清康熙年间,银鱼就被列为“贡品”。银鱼原为海鱼,后定居在太湖繁衍,是太湖名贵特产。其肉质细嫩、洁白、鲜美,富含蛋白质和钙、铁、磷等元素,食用方便多样。芙蓉银鱼、香酥银鱼、银鱼炒蛋等均为筵席佳肴。

白虾

白虾壳薄、肉嫩、味鲜美,是人民喜爱的水产品。用白虾做的“醉虾”放在桌上,虾还在蹦跳,吃在嘴里,奇嫩异常,鲜美无比。白虾剥虾仁出肉率高,还可加工成虾干,去皮后便是“湖开”。虾还可入药。内服有解毒之功能,酒后喝一碗虾米汤,顿觉肠胃舒适,美味不尽。

徐舍小酥塘

徐舍小酥塘的制作工艺成熟于清代中后期,以裕和泰(后改名豫和泰)南货店最为著名。清同治3年(1864年)被定为宫廷贡品,也因此名誉全国,产品畅销各地。

阳羡茶

宜兴是我国久负盛名的古茶区之一,如今这里已是江苏省最大的茶叶产区。在宜兴山区,青山逶迤,绿带萦绕,百里茶区生机勃勃,清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人称“茶的绿洲”。“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宜兴阳羡紫笋茶历来与杭州龙井茶、苏州碧螺春齐名,被列为贡品。

宜兴百合

宜兴紧靠太湖,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所产百合不但产量较高,质量在全国也属上乘,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栽培历史。宜兴百合有“太湖人参”之美誉。百合含有淀粉、蛋白质、钙、磷等营养成分,具有润肺止咳、清脾除湿、补中益气、清心安神的功效。煮熟后的百合略带苦味,但细细品来,则苦味变甜,甜而生津。

高塍猪婆肉

高塍红烧猪婆(母猪)肉历史悠久。先祖们以农耕为生,生活艰难,多有农户饲养猪婆,产仔出售,以补生计。每只母猪产了10窝左右小猪就无膘而不再怀胎,因其肉腥难食而不得不弃之。桃园村一陈姓农民,觉弃之可惜,遂试用多种佐料,烧制成美味猪婆肉。

16、城市荣誉


宜兴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国家生态市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国家科技兴贸(节能环保)创新基地

全国生态示范区

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市)

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

全国体育先进县(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市)

全国文化先进县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

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

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七星级奖

2012年中国最佳县级城市排行榜第十位

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名城

2013年新获荣誉

中国人居环境奖

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市)

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全国节水型城市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

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2013福布斯*最佳县级城市排行榜第九位

2013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中国科学发展百强县)第六名

省金融生态优秀市

省人才工作先进市

省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示范市

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市

2014年新获荣誉

七星级慈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