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兴山哨所
保兴山哨所始建于1977年10月,是军区重点观察哨之一,因驻守在小兴安岭北麓海拔500多米的保兴山上而得名。哨所方圆20公里无人烟,交通不便,只有一条崎岖的盘山路通向外界,冬季山上比山下温度低十多度,异常寒冷;夏季蚊虫叮咬、野兽经常出没。建哨30多年来,官兵们在艰苦的环境下,发扬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以哨为家、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出色完成了哨所建设和上级赋予的观察执勤任务,先后9次被上级评为“先进哨所”,3次被省军区评为“红旗观察哨”,被军区评为“十五”期间业务工作先进单位,2次荣立集体二等功,10次荣立集体三等功。哨所战士先后有9人考上军校,4人从士兵直接提干,11人走上领导岗位,代理哨长的史正学被团*授予“边陲优秀儿女”称号。
名称:保兴山哨所
海拔高度:500多米
地理位置:小兴安岭北麓的群山密林中
建立年代:70年代
1、简介
保兴山哨所
2、艰难的起步
保兴山哨所初建时,山上没有路,给养都是官兵们徒步从山下背上来的。哨所独立于山巅,就像海中的孤岛,寂寞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那时的执勤条件十分简陋,观察情况只能靠肉眼,还要整天趴在树上。夏天蚊虫叮咬,令人难以忍受。为了改变没有路的历史,官兵们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硬是打通了一条长19公里山路。
受自然环境和当时条件的影响,建哨之初,官兵们的吃住行和观察执勤都存在很多问题,是典型的不通电、不通水、不通邮、不通路的“四不通”哨所。住的是“木夹泥”房,这种房子到了冬天很难抵挡零下40多度的严寒和暴风雪的袭击,室内墙壁结满厚厚的白霜,取暖用的是小煤炉,官兵们穿着大衣睡觉还觉得冷。到了晚上,各种飞禽走兽的奇异叫声,更是让人毛骨悚然。赶上雨季或冬季大雪封山后,哨所除了有一部电台可以与连队联系外,便成了与世隔绝的“林海孤松”、“雪域孤岛”。官兵们就是在这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以军人独有的胆识和勇敢,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履行着肩负的神圣使命,守卫着边境安宁。建哨30多年来,哨所官兵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苦练军事技能,认真履行观察任务,记录的数十万次观察情况,没有出现过一次差错。
3、哨所的变迁
保兴山哨所
为了丰富战士们的餐桌,从建哨初期,哨所官兵就着手在山上开荒种地。上世纪80年代中期,被团*授予“边陲优秀儿女”称号的代理哨长史正学决心和战士一起背土造田、开荒自给,两年的时间,战士们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丈量了多少里路,终于背出了一块小小的菜园。后来经过哨所无数官兵的共同努力,在史正学开辟的小菜园基础上,一个占地约两亩的菜园子已初具规模,现在还建起了温室大棚,团里给哨所培训了种植员,成功种植了十几种蔬菜,到了夏天红的柿子、紫的茄子、绿的角瓜竞相出果,为战士们提供新鲜的时令蔬菜,战士们吃上自己动手种的“绿色食品”,心里乐开了花。
4、激昂的旋律
保兴山哨所
英雄的事迹感染激励着一茬一茬哨所官兵。隆冬时节,笔者看到哨所官兵开展了雪浴、雪地足球、冰上保龄球等冰雪活动,并在营区冰雕上刻下了“笑傲严寒战风雪,乐在北疆守国门”,真切再现了哨所官兵把开展边陲文化的激情化为精武戍边的动力,也深深表达了官兵对火热边关生活的无比热爱和高昂的奉献斗志。
据杜龙介绍,保兴山哨所始建于1977年10月,是省军区重点观察哨之一,因驻守在小兴安岭北麓的保兴山上而得名。山下是奔流不息的黑龙江,隔岸是俄罗斯的田园小镇。岗哨上24小时双岗执勤,每个战士每天至少要站岗6个小时,白天两班晚上一班。
走进营房,虽是夏天却能感觉到明显的凉意。杜龙说:“这个时候天气条件还算好的,再晚些时候有了蚊子,睡觉可就不好受了。”
相对夏天,冬天山上的条件用“恶劣”来形容并不为过。最冷的时候气温能达到零下40多摄氏度,即便有土锅炉和暖气,哨所里晚上也只有6~7摄氏度,又冷又潮,夜里战士们穿着大衣盖着棉被还会不时被冻醒。在这种条件下,不论寒暑,战士们的轮岗执勤和日常训练一切依旧。隆冬时节,他们还有清雪的任务,有一次哨长带领战士们从早干到晚,扫了整整八个小时。
窗台上,摆着刻有标语和座右铭的根雕,这都是战士们自己动手做的。山上很少见到人,战士们只好“自娱自乐”。除了用枯木和桦树皮做些工艺品,读书、唱歌、下棋、看电视,小伙子们的业余生活也挺丰富,战士们还自己打理了一个菜园子:辣椒、黄瓜、柿子、茄子,等到成熟的时候正好改善伙食。冬天,哨所还会开展雪浴、冰上保龄球等冰雪活动。但他们也有玩儿不起来的时候。虽然操场上有篮球架,可哨所只有十几个人,除去站岗的战士,常常连打场球的人都凑不够。
5、保兴山哨所的生命之源
保安山哨所
来到岗哨旁,记者俯身望去,江水就似在脚下流过。山势极陡,而且没有石阶,只能靠着山石和树根攀爬。杜龙说,水泵坏掉之后,战士们已经一个月没有洗漱用水了,前两天刚有两名战士从这里下去背了两桶水上来。下山容易上山难,背着25公斤的水,虽然只有不到一公里的路,但至少也要爬上半个小时。
杨生康是正在执勤的哨兵,新训后就分配在保兴山哨所执勤,并且一呆就是三年,三年里他从未回过家。即使这样,乐观的他觉得自己比其他新兵更加幸运,“别人只有过年时才能下山去转转,有的在山上两年就没下去过,我去年考军校的时候还下过山呢!”被问起执勤的经历,杨生康露出了腼腆的笑容:“就是夏天蚊虫比较多,执勤必须戴着防蚊帽。过一段时间天天都会看到蛇,山里还有野猪和熊。冬天基本见不着人,山上比山下冷得多,在岗哨外站岗时必须不停地走动取暖。”1991年生人的孙鼐是今年1月才从连队调来哨所的。不过他早已适应了这里艰苦的环境:“不论是在连队还是在哨所,目的就有一个,都是为了保家卫国,条件再艰苦都能克服。”
记者到访当天,正值母亲节,由于山里手机没信号,战士们用座机给家里打了电话。离家许久,他们最担心父母的身体,挂念家中的变化,握着话筒,每个战士都有说不完的话,电话那头,更是反反复复的叮咛和嘱咐。
采访结束,车子缓缓驶离保兴山哨所,记者仿佛听到了战士们的歌声:“寒风飘飘落叶,军队是一朵绿花。亲爱的战友你不要想家,不要想妈妈……妈妈你不要牵挂,孩儿我已经长大。站岗执勤是保卫国家,风吹雨打都不怕……”
6、保兴山
保安山哨所
一山雄踞大江边
云缠雾绕游人间
最是日高林深处
异国风光收眼前
从口岸一路东行30公里,去游览保兴山哨所。保兴山主峰高504.2米。山下是缓缓东流的黑龙江,与俄罗斯巴斯科沃镇隔江相望。在这里,你可以用望远镜与俄罗斯人“近距离”接触。登保兴山主峰环顾四野,可一览北国风光:远眺彼岸,沃野千里,平畴远风,空旷辽阔;回首兴安,林海万顷,山峦叠幛,雄伟壮观;俯视山下,大江东去,涛声如歌,异国小镇尽收眼底。
保兴山哨所因坐落于海拔400多米的保兴山上而得名,是沈阳军区重点观察哨之一,常年担负着近15公里的边境执勤和守卫任务。建哨以来,哨所官兵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先后两次荣立集体二等功,10次荣立集体三等功,多次被沈阳军区、省军区评为“红旗观察哨”。
该哨所地处偏僻,方圆20多公里没有人烟,不通汽车,吃的、用的都要靠连队送。大雪封山时,哨所官兵一两个月都吃不上新鲜蔬菜。这里离最近的嘉荫县城37公里.在这里当兵真的要有奉献精神,这里的对面是俄罗斯的巴斯克沃集体农庄.哨所建在树林里,对面是看不见的.蚊子很多.这里的高倍望远镜能清晰地看见对面的一切活动.一些老兵能认识对面1000多人里的每一个人.我真是从心底里敬佩我的这些小战友们,是他们守护着我们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