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牛腿琴

科普小知识2022-06-30 14:18:43
...

侗族弓拉弦鸣乐器。因琴体细长形似牛大腿而得名。音色柔细,主要用于侗族民歌和侗戏伴奏。流行于湘、黔、桂侗族地区。

中文名称:牛腿琴

适用领域:伴奏等

应用学科:音乐学、音乐表演等

乐器分类:弓拉弦鸣乐器

流行地区:黔、湘、桂侗族地区

1、乐器简介

牛腿琴是侗族人民最喜爱最常用流行最广的一种弓弦乐器。因其外形酷似牛腿而得名。牛腿琴作为侗语中的一个单词,叫“果给”,分高音琴、低音琴两种,高音琴一般流行在贵州格江县车江一带;中音琴主要流行在贵州省从江、黎平两县,这两县某些地区也有使用高音牛腿琴的,但常和琵琶配合一起作伴奏。

2、乐器形制


牛腿琴

传统的牛腿琴,琴体用一整段木料制成。民间多为自制自用,不仅使用的材料有别,琴的规格尺寸也大小不同,尚无统一标准,一般全长50厘米~85厘米,多使用当地所产杉木、桐木、松木、椿木、杨木或杂木制作,以选用纹理顺直、无疤节的杉木为佳。共鸣箱系在半边原木一端挖凿出长瓢形腹腔,其上蒙以桐木薄板为面,琴背呈船底形,琴箱长22厘米~36厘米、宽8厘米~12厘米、厚5厘米~6厘米,面板中部右侧(或左侧)开有一个圆形出音孔,可插入音柱。

琴头方柱形,平顶无饰,长7厘米~12厘米、宽4厘米~6厘米,弦槽后开,两侧各设一个硬木弦轴(左上右下)或两轴同设右侧,琴头正面下方开有两个弦孔以穿弦。琴颈前平后圆、上窄下宽,长22厘米~38厘米,上与琴头相接,下与琴箱相连并浑为一体,正面用于按弦,不设指板和品位。在面板下方2/3处置竹或木制桥形琴马,下端设有牛皮缚弦用以系弦。张两条琴弦,最初用细棕绳,后改为丝弦,现多用钢丝弦。琴弓用细竹为弓杆,两端系以棕丝或马尾而成,弓长55厘米~65厘米。此外,还有一种小巧玲珑的小牛腿琴,琴体全长只有18厘米-20厘米,流行于贵州省榕江县乐里一带。

3、乐器特色

定弦因地域和用途不同而有异,多以五度关系定弦,也可按四度、小三度音程定弦,一般常定弦为:g、d1、c1、g1;d1、a1;d1、g1或e1、g1。只用一个把位演奏,音域只有一个八度。牛腿琴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它使用棕丝弓毛摩擦棕绳弦,所以它的发音纤柔而略带嘶声,音色柔细,音量较小,并能与人声、歌声十分密切地结合,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方风格。演奏时常在音孔中插入一根直径稍细的圆木钉作为音柱,通过推进、拉出或旋转木钉,可以调节琴的音量和音色。经常同时用双弦奏出五度和音。牛腿琴主要用于各种体裁的侗歌和侗戏伴奏,也可独奏或合奏,还常常自拉自唱。

4、乐器演奏

演奏时,可采用坐姿或立姿。坐姿多使用稍大的牛腿琴,将琴箱下端夹于两膝之间,琴面朝前,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弓在弦外拉奏;立姿多使用稍小的牛腿琴,将琴的尾端顶在左肩与左胸之间,琴面朝上,左手托持琴颈,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按弦,右手执弓在弦上拉奏。这种奏法在我国各族民间拉弦乐器中极为少见,它和演奏小提琴的姿势有些相似。

5、牛腿琴歌

侗族牛腿琴歌,侗话叫“嘎给衣”,“嘎”即歌,“给衣”即牛腿琴。牛腿琴歌历史悠久,早在明史中就有记载,至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其实,牛腿琴歌的历史远远在明史记载之前。牛腿琴歌主要流行在南侗地区,最集中流行地区就是黎、榕、从三县广大侗族地区。

牛腿琴歌的演唱形式一般为独唱和对唱两种,独唱多为叙事歌,对唱多为男女间的情歌。其调式也因地区不同而大有区别。黎平、从扛二县的牛腿琴歌为五声羽调式,榕江地区为宫、徽调式,其风格色彩也与前二县大相径庭。

上一篇:侗族花炮节

下一篇:花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