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成渝经济区

科普小知识2022-05-29 16:06:53
...

2011年5月30日,根据国务院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改地区〔2011〕1124号”文件印发《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文件指出:成渝经济区自然禀赋优良,产业基础较好,城镇分布密集,交通体系完整,人力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是引领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提升内陆开放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努力把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在带动西部地区发展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成渝经济区范围包括重庆市的万州、涪陵、渝中区、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区、北碚、万盛、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双桥、綦江、潼南、铜梁、大足、荣昌、璧山、梁平、丰都、垫江、忠县、开州、云阳、石柱31个区县,四川省的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乐山、雅安、自贡、泸州、内江、南充、宜宾、达州、广安15个市,区域面积20.6万平方公里。

中文名:成渝经济区

所在地区:中国西南地区

地理位置:长江上游、四川盆地

区域面积:20.6万平方公里

1、规划沿革

2003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研究报告《中国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前期研究》提出:“在未来5至10年内,要积极构建以成渝两大都市为中心、各级中心城市相互联系和合作的中国西部最大的双核城市群,形成西部大开发的最大战略支撑点,西部地区人口、产业、信息、科技和文化等集聚中心,长江上游经济带的核心。”这是在国家层面的报告中,第一次出现成渝经济区的概念。

2004年,国务院西部开发办规划组在《中国西部大开发中重点经济带研究》中指出:“长江上游经济带的空间布局特征是‘蝌蚪型经济带’,区域中心是成渝经济区。”

同年2月3日,四川省在成都签署《关于加强川渝经济社会领域合作共谋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的框架协议》和交通、旅游、农业、*、文化、广播电视6个方面的具体协议,标志着整个四川成渝经济区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2005年9月,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牵头,联合重庆社会科学院以及四川数十位专家完成2003年11月中标的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规划课题《共建繁荣: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面向未来的7点策略和行动计划》。这是第一次对成渝经济区开展的专题研究,其结论和建议,为国家发改委把成渝地区列为“十一五”经济区规划的试点地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佐证。

2006年,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出台,明确提出建设成渝经济区。

2007年4月,四川省*签署《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目标。该《协议》是有关成渝经济区建设的最重要的标志性文件,也是最具指导性和现实性的双边合作协议,不仅确定了“成渝经济区”的地理范围,确定建立统一的工作和协调机制,还就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市场体系、产业协作、共建生态屏障等合作目标和主要措施达成框架性协议。

2007年4月,四川发改委联合向国家发改委上报《关于编制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请示》。同年6月,国家发改委在京组织召开《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启动会。

2008年,国家发改委牵头成立《规划》编制协调指导小组和规划编制工作组,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四川省及有关研究单位共同完成。《规划》编制协调指导小组和工作组成立后,工作刚刚启动,汶川地震发生,规划编制暂停,直到2009年7月才重启。

2008年10月,川渝两省市签署《关于深化川渝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进一步深化。

2008年,成渝两地*工作报告,都将建设成渝经济区列为今后五年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

同年,在国务院西部办颁发的《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提出重点建设成渝、关中—天水、北部湾等重点经济区,把其建设成为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

2009年,四川省进行调研,并与四川省内区县市达成共识:要更加努力地抓住机遇,促成成渝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十二五”规划,并形成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

2010年2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率成渝经济区联合调研组赴川,就编制《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进行调研。在这次会议上,杜鹰表示,将成渝经济区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考虑,通过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把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国家新的重要增长极。

2010年2月27日,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与四川、重庆两省市交换意见会在重庆市召开。会上,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副组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强调,要从充分反映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贯彻国家战略的要求、体现地方的实际需要三个方面把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编制成一个高水平的规划,要在战略定位、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等方面下功夫,提升规划高度、体现规划特色。

2010年7月,国家发改委编制完成《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征求意见稿)。同年12月,《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经国家发改委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上报国务院审批。3个月后,规划获得国务院原则通过。

2011年3月1日,《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

2011年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同意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会议指出,在新形势下加快成渝经济区发展,对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推进统筹城乡改革,提升发展保障能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2、规划范围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中指出,该区域面积20.6万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包括:

重庆市的万州、涪陵、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万盛、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双桥、綦江、潼南、铜梁、大足、荣昌、璧山、梁平、丰都、垫江、忠县、开县、云阳、石柱31个区县;

四川省的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乐山、雅安、自贡、泸州、内江、南充、宜宾、达州、广安15个市。

3、发展背景

综述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中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成渝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成为西部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具有在新起点上加快发展的良好条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

发展基础

自然禀赋优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水热资源匹配良好,适宜人类居住。天然气、水能、铝土、煤炭、磷、盐卤等资源富集,且开发潜力巨大。拥有4000多种野生植物,5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6处世界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

产业基础较好。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粮油、畜禽、水产、果蔬、茶叶、蚕桑、道地药材、经济林竹等特色农林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工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形成了以装备制造、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轻纺食品、航空航天等为主导的工业体系。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市场辐射力强,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物流、商贸、金融中心和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城镇分布密集。拥有2个特大城市、6个大城市、众多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镇人口4046万,城镇化率43.8%,城市密度达到每万平方公里1.76个,是西部地区城镇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已经形成了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城市群。

交通体系完整。初步形成了铁路、公路、内河、民航、管道运输相互衔接、安全可靠、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目前,铁路、高速公路总里程分别达3936和3353公里,民用机场9个,港口货物年吞吐能力达到13000万吨。

人力资源丰富。人口总量大、密度高,常住人口9267万人,劳动力资源总数达6900万人,专业技术人员超过210万人。拥有各类高等院校135所,职业技术学校789所,在校学生280万人以上。科研机构众多,科技活动人员约30万人。

4、战略定位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赋予该地区以下战略定位:

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坚持城镇化发展战略,强化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强要素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打造国家重要的现代农业基地,形成若干规模和水平居全国前列的先进制造和高技术产业集群,建设功能完善、体系健全、辐射西部的现代服务业高地。

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改善内陆开放环境,构建内陆开放平台,畅通南向、东向、西北向对外大通道,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内陆地区对外开放合作新路子。

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深入推进重庆、成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为全国城乡统筹发展提供示范。

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统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加大生态网络建设力度,加强重点流域和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动绿色发展,构建生态屏障,保障长江上游生态安全。

5、发展目标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中描述该地区发展目标为:

到2015年,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初步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建成高效安全、保障有力的支撑体系;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初步形成城乡协调发展格局;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建成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显著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达到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000元,城镇化率达到5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目前的3.3∶1缩小到2.8∶1。

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初步实现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000元,城镇化率达到60%。

6、总体布局

综述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基础,统筹区域发展空间布局,依托中心城市和长江黄金水道、主要陆路交通干线,形成以重庆、成都为核心,沿江、沿线为发展带的"双核五带"空间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空间结构

重庆成都双核。充分发挥引领区域发展的核心作用,加强重庆、成都城市之间的资源整合,优化城市功能,实现错位发展,打造带动成渝经济区发展的双引擎和对外开放的门户城市。

重庆发展核心。包括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渝北、巴南主城九区。充分发挥直辖市*优势和辐射集聚作用,推进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高起点建设两江新区,强化交通、金融、商贸、物流等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建设宜居、畅通、森林、健康、平安重庆,打造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国际大都市。

成都发展核心。包括锦江、青羊、武侯、金牛、成华五城区和龙泉驿、青白江、新都、温江、双流、郫县、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金堂、大邑、蒲江、新津县(市、区)。继续推进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及特色农业,提升交通、通信、金融、商贸物流等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优化人居环境,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大都市。

沿长江发展带。包括乐山、宜宾、泸州、江津、重庆主城区、綦江、万盛、南川、长寿、涪陵、丰都、忠县、石柱、云阳、万州。以重庆主城区为中心,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江高速公路、铁路为纽带,有序推进岸线开发和港口建设,集聚冶金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清洁能源、轻纺食品、商贸物流等产业,加快城镇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建成长江上游重要的产业和城镇集聚带。

成绵乐发展带。包括绵阳、德阳、成都、眉山、雅安、乐山。以成都为中心,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宝成-成昆铁路和成绵、成乐、成雅高速公路及大件运输通道为纽带,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科技服务、商贸物流和特色农业,优化城市功能,改善环境质量,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城市集聚带。

成内渝发展带。包括成都、资阳、内江、自贡、荣昌、大足、双桥、永川、璧山、重庆主城区。以成渝铁路和成渝高速公路为纽带,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新型建材、轻纺食品、装备制造、商贸物流等支柱产业,积极引导产业与人口集聚,建成连接双核的重要经济带。

成南(遂)渝发展带。包括成都、遂宁、南充、潼南、铜梁、合川、重庆主城区。以兰渝、渝遂铁路,成南、渝遂、渝南高速公路,嘉陵江为纽带,重点发展机械制造、轻纺食品、油气和精细化工,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培育连接双核的新兴经济带。

渝广达发展带。包括重庆主城区、广安、垫江、梁平、达州、开县、万州。以襄渝、达万铁路和渝达、渝宜高速公路为纽带,重点发展天然气及盐化工、机械制造、冶金建材、轻纺食品,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和特色农业,加强跨区域分工协作,建成东北部重要的经济增长带。

重点地区

加快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依托重庆、成都"双核"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强与周边城市之间的联系,形成若干辐射带动能力强、经济联系紧密、体系结构合理的城市群。着力打造以重庆主城区为中心的重庆城市群,加强涪陵、万盛、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双桥、綦江、潼南、铜梁、大足、荣昌、璧山和四川的广安与重庆主城区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对接,加快以轨道交通为主的高效便捷交通网络建设,在产业布局上实现错位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调互动的发展格局。加快推进成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加强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乐山、雅安与成都市的规划衔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构建城市群内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网络,建成分工合理、联系密切、良性互动的城市群。大力促进包括宜宾、泸州、自贡、内江、乐山的经济区南部城市群发展。积极培育包括万州、南充、达州、开县、云阳、忠县、梁平、垫江、石柱、丰都的经济区东北部城市群。

推动毗邻地区加快发展。加强川渝毗邻相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以打通"断头路"为重点加强交通通道连接,推进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对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扶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发展水平。在川渝毗邻的潼南、广安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区。充分发挥经济区辐射作用,带动川渝其他地区加快发展。

7、统筹发展

综述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强*新农村建设,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城市功能

优化重庆、成都核心城市功能。科学定位核心城市功能,强化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拓展城市外部空间,优化功能分区,推动产业集聚,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形成功能明确、优势突出、互惠共荣的发展格局。

重庆。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协调推进城市发展,提高城市发展水平。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促进现代服务业聚集发展,打造金融、商贸、会展之都和国际旅游城市。建立健全城市创新体系,建设高端产业集聚的创新型城市。积极推进*商务区建设,建设高端服务业集聚区。提升两江新区综合功能,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下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我国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成功能现代、产业高端、总部集聚、生态宜居的内陆新区。完善城区外围组团集聚功能,优化空间布局,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商贸物流等产业,加快建设大学城和西永微电园,促进外环高速公路沿线城市组团发展。

成都。合理划分中心城区和周边区县功能,拓展发展空间。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增强文化影响力,提高城市品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建设高端产业集中、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际旅游城市。规划建设天府新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下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周边区县配套服务功能,以开发区为依托,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集聚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农业,加快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沿线城市建设。

做强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力发展重庆的万州、涪陵、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和四川的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乐山、雅安、自贡、泸州、内江、南充、宜宾、达州、广安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发展,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优化城市环境,适当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承载能力。支持万州、涪陵、江津、合川、永川、长寿、绵阳、德阳、乐山、自贡、泸州、内江、南充、宜宾、达州发展成为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区),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

万州。能源化工、新型建材、轻纺食品、机械电子、商贸物流基地,经济区东北部的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和重要的港口城市。

涪陵。天然气精细化工、生物制药、机械制造、轻纺食品、商贸物流基地,经济区东部的中心城市。

长寿。石油天然气化工、冶金建材、合成材料基地,区域性专用物流节点城市。

江津。先进制造、能源建材、食品加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基地,重要的港口城市。

合川。能源建材、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轻纺食品基地,重要的物流节点和旅游城市。

永川。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商贸物流、休闲旅游基地,西部职业教育城。

德阳。全国重要的重型装备制造业基地,重要的新材料、精细化工、食品加工基地,现代工业城市。

绵阳。电子信息、科研生产基地,经济区西北部的中心城市和国家科技城。

眉山。机车制造、冶金建材、精细化工、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国家粮食储备基地,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

资阳。全国重要的机车制造及出口基地,汽车与零部件制造、节能产品生产、食品生产配送、会展基地和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新兴工业城市。

遂宁。精细化工、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商贸物流基地,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

乐山。清洁能源、新材料、冶金建材产业基地,生态和文化旅游胜地,重要的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

雅安。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产业基地,交通节点和生态旅游城市。

泸州。饮料食品、天然气和煤化工、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重要的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

自贡。盐卤化工、机械制造、新材料、物流配送基地,现代工业城市。

宜宾。饮料食品、能源轻纺、机械制造和商贸物流基地,重要的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

内江。农产品加工、冶金建材、汽车零部件生产、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重要的商贸物流节点城市。

南充。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轻纺服装、有机农产品加工、能源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经济区北部的中心城市、重要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

广安。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属加工、汽车及汽摩零部件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和供应、红色旅游基地,重要的交通物流节点和港口城市。

达州。天然气和磷硫化工、冶金建材、农产品加工基地,重要的商贸物流节点城市。

壮大重点城镇。加快区县*所在城镇和中心镇发展,加大交通、电力、电信、供气、供水、防洪、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区县*所在城镇产业布局,扶持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改善中心镇人居环境,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居住小区,发展特色经济,鼓励引导农村居民进入中心镇居住和创业。实施重点中心镇建设示范工程,支持条件较好的中心镇加快发展,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重点旅游镇、工业镇和商贸镇。

8、产业体系

综述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基地。

农业

种植业。充分利用优良的农耕条件,大力发展粮油蔬菜等种植业,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强粮油生产,稳定种植面积,加大标准农田、种子和植保工程实施力度,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实施农机化推进工程。在川西平原和沿长江、成南(遂)渝、成内渝、渝广达发展带建设优质稻、玉米、小麦、马铃薯、大豆、油菜、花生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建设万州、涪陵、巴南、江津、合川、潼南、铜梁、石柱、成都、德阳、眉山、资阳、自贡、内江、南充、宜宾、达州、广安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到2015年,粮食年产量达到并稳定在850亿斤左右。

畜牧业。充分利用现有基础,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重点发展生猪生产,在江津、合川、梁平、开县、云阳、成都、眉山、资阳、遂宁、南充、达州、广安建立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在万州、涪陵、渝北、巴南、荣昌、绵阳、资阳、遂宁、乐山、内江建立优质生猪良种繁育供应基地。大力发展牛、羊、兔等养殖,建设万州、大足、丰都、云阳、石柱、眉山、资阳、自贡、南充、达州优质肉(奶)牛、肉羊生产基地。在荣昌、内江、遂宁建设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积极发展家禽养殖,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支持国有农场发展生猪、奶牛生产。加大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

水产业。依托江河、池塘等水域,大力发展高产、优质、生态水产养殖业。加大长江、嘉陵江、岷江、乌江、沱江等江河及大型水面的人工增殖放流力度,在江河、水库、湖泊发展生态渔业,建设三峡库区天然生态渔场和成都、宜宾、广安等生态渔业基地。积极推进规模化养殖,在中小型水库发展生态养鱼,建设涪陵、江津、合川、永川、綦江、潼南、铜梁、大足、成都、德阳、绵阳、眉山、乐山池塘优质高产养鱼示范基地。鼓励发展稻田生态养鱼,建设相对集中成片的稻田生态养鱼示范区。支持发展观赏鱼、特种鱼养殖,建设长寿、合川、铜梁、成都、德阳、绵阳、眉山、雅安、自贡特种鱼养殖基地。完善水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渝北、成都等大型水产交易市场。

林果花卉业。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干鲜果品、茶叶、花卉苗木、木竹工业原料林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果品生产,建设万州、长寿、江津、忠县、成都、眉山、资阳、南充、广安优质柑橘基地,加强三峡库区柑橘非疫区建设。扩大水蜜桃、猕猴桃、柠檬、葡萄、枇杷、荔枝、龙眼等特色水果生产规模。支持茶叶产业发展,建设优质茶叶基地。鼓励发展花卉苗木生产,培育形成产业基地。积极发展黄连、川芎、天麻、金银花、丹参、麦冬、白芷等中药材种植,支持发展笋竹、苎麻、蚕桑、花椒、核桃、油橄榄等经济林果生产。

工业

装备制造业。按照加强研发、分工协作、促进集聚、提升水平的原则,加强重大装备的研发和制造,提升关键零部件配套、加工和集成水平,提高自主创新和产业配套能力,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积极推进布局调整,形成以重庆和成都为中心,沿长江、成绵乐、成南(遂)渝、成内渝线集聚发展的空间格局。充分发挥重庆、成都产业集聚作用,重点建设新能源装备、轨道交通车辆配套设备、工程机械等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发展基础好的产业。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和大件运输通道作用,在长江和成绵乐沿线集中布局重型机械、仪器仪表、航空航天、船舶配套设备、大中型发电及输变电设备、环保成套设备等产业。依托高速公路和铁路,在成内渝、成南(遂)渝沿线重点发展成套电气、数控机床、小型农机等机械制造产业。

汽车摩托车制造业。立足现有基础,提升自主品牌,加强协作配套,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重要的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形成以重庆、成都为主体,周边地区协作配套的发展格局。重庆重点发展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和摩托车,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提升和完善产业链,形成比较完备的整车、发动机和零部件研发生产体系,建成中国汽车名城和摩托车之都。在万州、江津、忠县重点发展专用车,在成都重点发展乘用车、商用车研发和生产,资阳主要发展载重货车,眉山、内江、南充、广安、达州主要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

电子信息产业。立足优势,加强研发,整合资源,强化协作,完善创新和服务平台,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促进规模化、集聚化和国际化发展,建设国家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加快培育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信息安全、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庆两江新区和西永微电子产业园、西永综合保税区、国家经济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茶园工业园、万州工业园为主体,重点发展计算机制造、集成电路、信息家电、通信设备、医疗电子、汽车电子、智能化仪器仪表、新型元器件,建设国家重要的笔记本电脑、打印机、通信产品生产基地。依托成都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成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绵阳国家科技城、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及遂宁经济开发区、自贡和乐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发展软件、集成电路、网络通信、数字视听、平板显示、智能化仪器仪表和数字医疗。

民用航空航天产业。加强科技攻关,突破关键技术,强化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建设国家民用航空产业基地,提高航天装备研发制造能力。充分发挥飞机及发动机、航空航天高性能材料研发生产的优势,依托成都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在重庆、成都、绵阳重点发展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民用飞机、直升机、飞机发动机、航空产品大部件、机载航电和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地面服务设备、专用材料等。提升运载火箭配套生产能力,提高卫星导航、遥感、通信应用技术水平,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冶金和材料产业。按照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兼并重组、节能减排的原则,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集中度,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运输便捷的优势,根据资源、能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在长江沿线重点发展铝材、铜材、玻纤制品、镁合金、新型环保建材、硅材料、超导材料。依托现有基础,在成绵乐沿线重点发展以精细化工为主的新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以及大口径无缝钢管、新型铝材。发挥资源优势,在大足重点发展五金材料,在达州重点发展精品钢、含钒优质抗震钢材,在广安重点发展铜、钴等再生有色金属及其材料。

化学工业。依托丰富的天然气和磷、盐卤资源,按照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突破关键技术,提升发展水平,重点发展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一体化、乙烯及下游产品、芳烃及下游产品、天然气精细化工、盐化工、磷化工等,建设国家重要的化工基地。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化工产业向沿江和资源富集地区聚集,沿长江建设万州、涪陵、长寿、泸州、宜宾化工基地,在资源富集的万盛、永川、潼南、开县、忠县、丰都、垫江、成都、眉山、乐山、自贡、南充、达州、广安发展特色化工。

轻纺工业。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提升轻纺工业层次,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重点发展服装制鞋、五金灯饰、水暖卫浴、丝绸棉麻、包装印刷、家具家电、塑料制品、玩具制造,打造知名品牌。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做优做强食品工业,重点发展名优白酒和茶叶、橙汁等特色饮品、乳制品、肉制品、榨菜泡菜、林竹产品加工,加强原产地标记产品保护,培育国际知名品牌,完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保障食品安全。

医药产业。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加快医药产业发展,建立以生物制药为重点、化学原料制药为基础、道地药材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加强重大发酵药品、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生物加工药物关键技术的研发,促进产业化,在重庆、成都、自贡建设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加强化学原料药研发和生产,调整药品产业结构,促进规模经营,建立药品交易市场。加快道地中药材发展,加强提取、分离、纯化等技术攻关,促进规模化、品牌化,建成国家重要的特色中药研发生产基地。

装备制造业。大型风电机组,轨道车辆配套设备,核级泵自主化,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核电机组核心部件研制,数控机床升级。

汽车摩托车制造业。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长安福特新工厂,高档车用轮胎,ZF变速箱等汽车零部件,汽大众成都轿车。

电子信息产业。惠普、宏碁笔记本电脑,富士康(重庆)产业基地,中电科6英寸芯片,四联蓝宝石基片及封装,方正高密多层线路板,惠普软件测试服务中心,藏区牧民定居点移动通信覆盖工程,富士康(成都)产业基地,成都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及绵阳等离子显示器(PDP)等新型显示器。

民用航空航天产业。直升机,飞机及部件生产,航空发动机研制,运载火箭部段生产。

冶金和材料产业。重钢环保搬迁,西南铝冷轧生产线,永川30万吨再生铝,万盛镁合金加工,内江钒资源综合利用,乐山35万吨高精铝板带箔项目。

化学工业。重庆年产40万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项目,涪陵聚酯,论证布局重庆大型炼化项目。成都千万吨级炼油和百万吨级乙烯、芳烃及石化下游产业,泸州煤气化基地,南充天然气综合利用。

医药产业。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公共实验中心,生物产业中心中试生产基地,中药、化学药及生物医药GLP检测中心,胃病疫苗和乙肝疫苗研制,胶囊内镜、血液净化、海扶超声等医疗设备研发和生产基地,葵花制药基地,太极中药产业化基地,化学药产业化基地。

服务业

物流业。依托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网络,建立以重庆、成都为枢纽,区域性中心城市为节点,物流园区为载体,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强物流园区建设,重点建设重庆、成都物流中心,在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重要货物集散地,规划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物流园区。加快物流企业重组兼并,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建立区域性物流公共信息系统,推广物流管理技术和服务标准。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等突发事件的能力。

金融业。提升重庆、成都区域性金融中心功能,构建辐射西南地区金融服务网络,形成统筹城乡的金融产业体系。支持设立区域性地方银行,鼓励符合条件的银行上市。鼓励国内外金融机构在区域内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稳妥开展离岸金融结算业务。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发放涉农贷款。支持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稳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设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扶持发展创业投资企业,支持开展股权投资企业备案制度试点。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探索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有效途径。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科技服务业。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集中的优势,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强技术产权交易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与专利信息平台建设,建立检验检测、认证和标准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电子信息、软件、机电仪表、新能源、装备制造、化工、生物医药、新型医疗器械和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领域的技术研发,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建设。大力引进和集聚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的研发合作。

支持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开发,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重庆、成都、绵阳等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基地建设。以三网融合、宽带接入和移动互联网发展为契机,推动网络增值服务与数字内容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培育数字娱乐、数字出版、智能家庭、移动多媒体等新兴信息服务业态。扶持和培育工业设计、节能环保、信息咨询、成果转化等技术创新型服务企业。加强科普教育,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支持军民技术融合创新,引导军工企业研发和生产民用产品,鼓励符合条件的国有和民营企业研发生产军品。依托产业园区和重点项目,集聚海内外高端人才。

商贸会展业。充分发挥商业发达、会展品牌优势,提升商贸会展业的发展水平,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商贸会展中心。大力发展商贸业,合理调整城乡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巩固和提升重庆、成都的区域性商贸中心地位。积极发展商务服务业,提供完善的资产管理、会计审计、中介代理、咨询和法律等服务,改善营商环境,降低商务成本。加快发展会展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会展资源,依托"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重庆投资洽谈暨全球采购会"等品牌,打造会展品牌,提升国际会展功能。

旅游业。充分发挥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实施旅游精品发展战略,突出巴蜀文化、都市风貌、山水景观、红色旅游特色,强化资源整合和深度开发,建设国际知名、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以重庆、成都为核心,打造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

利用大足石刻、都江堰-青城山、乐山大佛-峨眉山、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构建国际精品度假旅游区。积极开发以重庆-长寿-涪陵-丰都-忠县-石柱-万州-云阳-宜昌为主的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以重庆-江津-铜梁-潼南-广安-南充(仪陇)-达州-开县为主的红色精品旅游带,以重庆-合川-潼南-遂宁-南充(阆中)为主的人文遗迹旅游带,以绵阳-德阳-成都-眉山-雅安-乐山-宜宾-泸州为主的历史文化和地震遗址旅游带,以成都-资阳-内江-自贡-永川-江津-万盛-南川为主的自然风光旅游带。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壮大一批旅游企业集团,增强旅游业整体竞争能力。

休闲娱乐业。科学规划布局,完善配套设施,突出民俗特色,倡导健康文明休闲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加快休闲娱乐产业发展。重庆、成都重点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餐饮、购物、娱乐休闲街区,区域性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满足群众需要的综合性游乐中心,鼓励城郊地区发展"农家乐"和休闲农庄。依托三峡库区,发展游艇休闲产业。加强特色古村古镇的保护开发,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度假休闲地。加强市场监管,促进休闲娱乐业规范发展。

9、基础设施

综述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安全可靠的原则,推进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形成分工合理、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区域发展支撑能力。

交通运输

铁路建设。构筑以重庆、成都为枢纽,成兰、兰渝、成都-马尔康、成都-康定、西(宁)成铁路为主干线的西北向通道,襄渝、郑万和西(安)成铁路为主干线的东北向通道,渝利、万宜铁路为主干线的东向通道,渝怀、渝黔、隆黄、成贵铁路为主干线的东南向通道,成昆、渝昆铁路为主干线的西南向通道的放射状铁路网。打通重庆、成都至兰州、西安、郑州、武汉、长沙、贵阳、昆明等周边省会城市的快速铁路通道。加强区域内城际轨道和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重点建设成渝、渝万、成绵乐客运专线。

公路网络。重点建设重庆沿长江、万州-城口往西安、重庆-宜宾往昆明、广安-丰都往务川、万州-达州往西安、万州-利川、成都-自贡-泸州往赤水、宜宾往攀枝花、成都-德阳-南部往巴中、绵阳往西宁等方向的公路通道建设。加强区域内公路通道建设,重点建设成都-重庆、重庆-广安、广安-潼南-荣昌-泸州、南充-大竹-梁平-黔江、雅安-眉山-资阳-遂宁、内江-遂宁等公路通道。加强区域内区市县出境公路、断头路、长江过江通道建设和农村公路改造,完善等级公路网。

航道和港口。以长江干线和嘉陵江、渠江、乌江、岷江等支流高等级航道为重点,建设干支衔接、水陆联运、功能完善的内河水运系统。加快长江干线航道治理,提高岷江、嘉陵江、乌江通航能力。建设水富-宜宾、乐山-宜宾三级航道。加强重庆港主要港口和泸州、宜宾、乐山港口建设。大力发展集装箱、汽车滚装、大宗散货、化学危险品运输和旅游客运,推进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

机场布局。提升重庆江北、成都双流枢纽机场功能,规划建设重庆江北机场第三跑道和东航站楼,研究论证成都第二机场及配套工程规划建设问题。加强万州、绵阳、乐山、泸州、南充、宜宾、达州支线机场建设,提高机场保障能力。优化航线网络结构,拓展周边国家及欧美的国际航线和航班,提升客货运输能力。

水利设施

以"泽渝"、"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水利工程为重点,适时开工建设一批大中型水库,加强大型灌区和中小型灌区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农田灌排工程体系,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支持边远山区、旱区和民族地区建设小微型农田水利设施。

水库工程。玉滩、金佛山、观景口、武都、亭子口、小井沟、关口大型水库工程;"泽渝"、"兴蜀"规划内中小型水库工程。

灌区及引水工程。武都引水二期、升钟二期、毗河供水、向家坝灌区一期、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

提水工程。铜罐驿长江提水,松溉长江提水。

能源设施

合理开发长江、乌江、金沙江、雅砻江水能资源,加强嘉陵江、岷江下游航电工程和大中型水电站建设。优化发展火电,按照"上大压小"的原则,鼓励煤电联营,适度建设一批火电项目。开展核电项目前期研究,积极稳妥发展核电。大力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加快天然气、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推进大型气田建设,适度增加经济区天然气供应量。加强煤炭基地建设,有序建设大中型现代化煤矿,强化煤层气抽采利用。

水电项目。重庆抽水蓄能电站,向家坝水电站,岷江下游、嘉陵江航电工程,雅安地区瀑布沟等800万千瓦,乐山地区中小水电400万千瓦,绵阳地区中小水电200万千瓦。

火电项目。石柱电厂,合川双槐电厂扩建工程,珙县电厂,福溪电厂,江油燃机电厂,达州燃机电厂,内江6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示范电厂,筠连、古蔺煤矸石电厂。

电网建设。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向家坝、溪洛渡电站-重庆-华中/华东电网2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黄岩-万县和洪沟-板桥2回500千伏线路,德阳-宝鸡±500千伏直流输变电工程,经济区内部500千伏骨干电网,经济区与西北、华中、贵州500千伏连接网架。

天然气。普光气田,龙岗气田,元坝气田,川东北高含硫气田。北内环管道,北外环管道,川东北-川西输气管道,大邑-青白江-德阳管道,南干线改造,宁夏中卫-龙岗气田-渝西-贵阳干线。

煤炭。松藻矿区、南桐矿区、永荣矿区、天府矿区、中梁山矿区、泸州古叙、筠连矿区、达竹矿区。

信息网络

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整合信息网络资源,加强网络安全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基础设施、设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信息化发展。优化网络结构,建设以光缆为主,数字微波、卫星通信相协调的干线传输网,加快光纤接入网、无线接入网、第三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地面数字电视网建设,进一步建设国际通信直达数据通道。总结推广绵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试点经验,适时扩大试点范围。加快空间地理信息、物联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领域的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重庆、成都数字城市,打造国家重要的数据灾备中心。加强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产品认证和风险评估,保障信息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