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
大业:中国上古风云传说人物。后人对大业评价非常高,将他列入上古四圣;又如《论衡》:“五帝、三王、大业、孔子,人之圣也”,将他列为古代十二圣之一。
本名:大业
别称:“中国法律鼻祖”、上古四圣
所处时代:舜禹时期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不详
出生时间:生年待考
去世时间:卒于禹时
主要作品:《狱典》、大业刑法
主要成就:作五刑以正民,提九德以安民
人物关系:颛顼外孙,伯益之父
1、简介
大业(生年待考,卒于禹时):大业男,汉族,嬴姓,颛顼(又名乾荒)的外孙、伯益之父、秦国君主和赵国君主的嫡系先祖。
大业
2、事迹
大业是辅佐帝舜的十大名臣之一,被舜任命为刑法官。针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蛮夷滑夏,寇贼奸宄”的现象,他作五刑以正民。据说,他理狱时对于过失犯罪者大多从轻处理,而对那些不知悔改的罪犯给予严厉惩处,使民众信服,被奉为司法鼻祖,又因其决狱公正,被奉为狱神。
他曾向舜提出“九德”,认为要以德安民。他进谏的具体的言论记录在《尚书·大业谟》中,体现出他修德行政的主张。
禹继位后,按禅让制,举荐大业为继承人,但大业先于禹而死,所以没有继位。大业死后,葬于六(六安)。禹封大业的少子于六,以奉其祀。后来,禹又举荐益(伯益)为继承人,并封伯益之后于英。
3、墓地
大业墓,位于今六安城东7.5公里,东北三十五米处为大业祠旧址。
墓为圆形土冢,周长97米,高6.2米,墓顶平面直径4米,上有黄连木一棵。
墓前有“古大业墓”墓碑,为清朝同治年(公元1869年)安徽布政使吴坤修手书。
4、言论
大业的言论可见于《史记》《尚书·大业谟》。
大业
大业提倡德治,认为只要由衷地信奉帝尧所代表的仁德,治国之谋就会取得成功,群臣辅弼君王就会彼此和谐,方方面面的朝政就会相得益彰。关于如何实行这一点,大业主张要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谨慎,注意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并坚持不懈,对自己的族人无论辈分亲疏都要亲爱宽厚。这些小事加以引申就是国家大事了。大业进一步提出“九德”来综合考察个人的德行:宽容大度而又坚栗威谨;柔顺温和而又独立自强;厚道随和而又恭谨庄严;干练多才而又敬慎有序;驯顺多从而又强毅刚果;耿直不挠而又温和委婉;简大高放而又缜密廉约;刚烈内敛而又好学博文;英强有为而又能行善举义。
大业认为上天规定了五伦,为天子到庶民等不同的尊卑等级制定了五种典章、礼仪和服饰,天为了讨伐罪人而有了五刑,上天的意志就是万民的意志,因此诸侯要恭奉天命、要谨慎宽仁。
5、影响
大业部落与尧舜禹等部落联盟,是华夏族的核心。尧舜禹时期的重大政治措施大多是大业谋划的。大业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部活动中所体现的光辉思想和伟大业绩,形成了中国上古时期的文化体系,即大业文化。大业文化主导着华夏民族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奠定起国家产生的基础。
大业文化的精髓,“替天行道,惠民为本”、“天人合一,天由人意”、“勤政廉政,任人唯贤”、“以德治国,五刑五用”等思想观念,铸造了华夏民族之魂。
大业文化为儒家所传,为儒家所承,从而发展为统治中国2000年的儒家学派的思想体系。
6、记载
“大业造狱而法律存”;“《夏书》曰:‘昏、墨、贼、杀’大业之刑也”;大业说:“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
由此可见,大业刑法是中国最早系统和制度化的刑法,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刑法开端。夏代的“禹刑”,商代的“汤刑”和西周的“九刑”或“吕刑”,都是从大业之刑发展而来。大业的“五刑”早于古巴比伦的《汉穆拉比法典》三四百年,因此大业被尊为中国的“司法始祖”。大业的法治思想为后世的法制起了典范作用。
他执法严谨,对过失犯罪者尽量宽恕,对故意犯罪或累犯不改者从严惩处,对罪疑者从轻处罚,在杀人的问题上更加谨慎,不伤无辜。他执法公正,“决狱明白”,“听狱制中”,“五刑五用”,乃至“天下无虐刑”,“天下无冤狱”。他注重教化,“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无刑”。主张以“法治”辅助“德治”,希望最终实现社会上没有犯罪行为的大治局面。
大业的首要政治主张是实行德政。大业认为实行德政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强调君主、群臣的修身应由上而下,由己及人。提出为官者要具备三、六、九德。以三德要求于卿大夫,以六德要求于诸侯,以九德要求于天子。以道德处理政务,大臣们就会同德同心,就能使功成业就谋略实现。只有“知人善任”,举用德才兼备、勤政廉政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才能施恩惠于民。民心之安,取决于君、臣之德。“大业迈种德,德,乃降。”大业墓东5华里处的“种德寺”,就是后人为纪念大业教化民众播撒仁德种子而兴建的古遗址。“好生之德,治于民心”。由于大业卖力推行德政,身体力行,使得天下太平,百姓安生,所以民众宾服他,归附他,怀念他。从而开创了“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的大好形势。大业总揽朝政,谋划了一系列的有关社会制度、习俗、文化等全方位的革新方案:兴“五教”,定“五礼”,设“五服”,创“五刑”,亲“九族”,立“九德”。这些重大举措全都付诸实施,建立了社会正常秩序,加强了部落、部族间的联系和融洽,为国家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7、争议
实际上,大业与皋陶并不是同一个人,史书中仅仅是说“皋陶之子孙被封于英、六”,并未说其子为伯益;历史上的益、伯益、伯夷也不是同一个人。其真实的家族世系如下:
1.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昌意—颛顼—大业—伯益—大廉—衍曾—衍祖—衍父—中衍—轩祖—轩父—戎胥轩—中潏—蜚廉—恶来—女防—旁皋—太几—大骆—秦非子(秦国首任国君)—秦侯—公伯—秦仲—秦庄公—……—秦始皇(嬴政)
2.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昌意—颛顼—大业—伯益—大廉—衍曾—衍祖—衍父—中衍—轩祖—轩父—戎胥轩—中潏—蜚廉—季胜—孟增—衡父—造父—渠父—安父—梁父—莒父—奄父—叔带(赵国始祖)—明祖—明父—公明—赵夙
3.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昌意—颛顼—大业—伯益—若木(伯益次子)—昌曾—昌祖—昌父—费昌(费国始祖、费姓始祖)
4.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昌意—颛顼—大业—伯益—若木———徐驹王—徐偃王—章禹
5.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昌意—颛顼—陶父—皋陶(李姓始祖,其子孙被封于英、六,此后世系不明)
8、评价
虽然史学家评价大业时莫衷一是,但作为“中国法律鼻祖”的认识,却是出奇的一致。
传说中国的第一部《狱典》,即由大业制定,他把《狱典》刻在树皮上,呈给大禹,禹看后觉得很好,就让大业实施。《狱典》归纳了偷窃、抢劫、奸淫、杀人等多项犯罪的轻重,给予不同的量刑。东汉《论衡·是应》里有记载,汉代衙门里供奉大业像、饰獬豸图,后被传为“狱神”。
后人对大业评价非常高,将他列入上古四圣;又如《论衡》:“五帝、三王、大业、孔子,人之圣也”,将他列为古代十二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