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捐博物馆化石
网络配图
12日,记者从江苏宝应宣传部获悉村民捐博物馆化石,当地村民徐正贵将收藏28年的“树枝”捐赠宝应博物馆。宝应博物馆馆长倪学萍称,这个鹿角状“树枝”是一副保存较为完好的麋鹿角亚化石,据专家初步断定距今近万年,麋鹿年龄有待考证。
麋鹿又名“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得名。据宝应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此次获捐赠的这副麋鹿角亚化石,是1989年徐正贵在挖姜天河(水泗境内)时发现的,收藏至今。徐正贵得知博物馆正在提升改造,他将珍藏28年的宝贝捐赠给博物馆。
网络配图
记者看到,该麋鹿角角干在角基上方分为前后两枝,前枝向上延伸后再分为前后两枝,每小枝上再长出一些小杈,后枝平直向后伸展,角根最大直径处6.5厘米,角根至角梢高约55厘米。
倪学萍还告诉记者,至目前,宝应博物馆已有麋鹿角亚化石15件,均为宝应本地出土
据国外媒体报道,2010年,化石与考古学家们挥动铁锹在全球许多地方挖掘出大量罕见的珍贵化石,如可吞食恐龙的史前巨蟒化石、被压扁的侏罗纪蜘蛛化石等。这些极具研究和考古价值的珍贵化石,有的是矿物化的骨头和贝壳,有的是动物身体留下的印迹。美国《连线》杂志近日评出了2010年公布或发现的、最著名的八大化石,这些化石带领人们走进生机盎然的史前生命世界。
1. 被压扁的侏罗纪蜘蛛化石
这是保存最完好的蜘蛛化石。它来自中国,年代可追溯至1.65亿年前的侏罗纪中期。这种蜘蛛学名为eoplectreurysgertschi。据古生物学家介绍,这种蜘蛛化石甚至比已知仅有的其他两种较古老蜘蛛标本要早大约1.2亿年,而且细节更清晰。由于蜘蛛身体较脆弱,很难保存,因此蜘蛛的化石非常罕见。这只蜘蛛因为被精细的火山灰掩埋,所以它脆弱的外骨髓并没有被破坏,只是被压扁而已。
2. 可吞食恐龙的史前巨蟒化石
史前巨蟒化石
古生物学家发现一条6700万年前巨蟒的化石。这条巨蟒正盘绕在一堆恐龙蛋的旁边,在巨蟒包围圈中还有一只刚刚孵出的小恐龙。这是第一次发现蛇类吃恐龙的证据。古生物学家感叹,“这是我一生中最惊人的一次发现。”
26年前,印度地质勘探局地质学家丹纳杰-莫哈比在印度西北部的一个名叫多利-顿格里的小村庄中首次发现这种化石。然而,直到2001年,他才开始认真研究这种化石。经过分析,他发现当时的场景应该是,一条巨蟒盘绕在一只刚刚孵化出的小恐龙和其他两枚恐龙蛋周围。
(美文网 www.meiwen.com.cn)
3. 鳄鱼粪化石
粪化石可以透露出古代动物们的食物以及行为等信息。但是,本图中的这块化石显得相当怪异。这块化石发现于美国切萨皮克湾西海岸的沙滩之下。研究人员认为,这只1500万年前的鲨鱼并不是因为饥不择食而吃鳄鱼的粪便,而是因为它在吞食鳄鱼时,鳄鱼肠内仍存有未排出的粪便。
4. 源泉南方猿化石
在谷歌地球的帮助下,科学家在南非发现了两具190万年前的灵长类动物骨架化石。这一发现让灵长类动物家族又增加了一个新成员。这种灵长类动物被称为源泉南方猿,它们拥有较长的腿部和一个向前突出的鼻子,还有超长的前臂和灵活的足部。源泉南方猿究竟是不是人类直接祖先,还是仅仅两者相似?关于这个问题,古生物学家们意见不一。
不管是哪一种可能,这两具骨架化石可以为解释古生物学中一个神秘的时期提供难得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