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关注大学生社会实践:实实在在丈量祖国大地

科普小知识2021-11-16 12:17:46
...

《少年读书时的丹书·铁骑·赢驷·毕》,打开眼前这16页、17000字的文字,很难相信这是复旦大学的暑期社会实践计划。从团队的组成到活动的目的、可行性分析、项目创新、项目实施方法,到实施过程、预期结果,再到应急计划,项目都是清晰、详细、全面的。

“良好的社会实践需要从项目设计到项目实施再到项目评估和反馈的精心顶层设计和一整套规划安排。前期工作做得越详细,后期项目的实施就越扎实。”复旦大学研究部负责引进教师。

在2017年的暑假,像复旦大学的学生一样,全国许多高校的学生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他们都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更重要的是,为了避免以往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经常出现的“走过场”和“收学分”,他们提前计划,精心设计,使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观逐渐从“我应该去”转变为“我想去”,社会实践变得“真实”。

“从选修课到必修课的转变”

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生的社会实践不仅是学生自己的事,也是整个学院的教师的事,不仅是学院团委的事,也是学院书记和院长的事。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了一次完美的“蜕变”。从过去许多学校普遍面临的学生积极性低、教师参与兴趣低、实践与专业结合薄弱等问题来看,教师和学生争相报名的人数和实践基地的数量都有了明显的增加。在实践过程中,不仅学生收获了,教师也从基层找到了新的课题作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学生们不再担心找不到实习基地,当地*已经主动找了一个可以联系的地方。一个良性循环已经形成,“学生了解基层——教师发现研究方向——大学与当地情报部门联系——学科结果反馈给当地”。

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学院的“沃土计划”。自2012年“沃土计划”启动以来,学院将社会实践作为本科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纳入本科教育和学院工作的全过程。从教育和工业部以前的规划到学院内外教授的参与和指导,形式已经从讨论转变为对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的项目体系。“沃土计划”本身预计将从大学本科生的选修课变成必修课。

“肥沃土壤计划有两个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扎根基层的真正机会,并允许他们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这也是光华在总结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实践与思想政治课改革相结合,让学生爱上思想政治课的创新举措。”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龚六堂介绍说,“沃土计划”的总体设计与以往的社会实践项目有很大不同。在实践项目开始时,学院将与项目所在地反复讨论,提出一个既有利于地方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专业全面发展的课题方向。之后,大学教师将根据研究方向报名成为项目指导教师。在学生报名、面试和选择之后,他们将与指导教师沟通以完成初步项目,然后针对问题开展研究,并形成严谨的报告,提供当地的研究成果、政策建议和可行的建议。

学院2015级本科生周新元于2016年在湖北咸宁参与了“双创新”的研究与实践。根据创业基地的现状和三线城市在实施“双创”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周新元和团队成员表示:“我从未如此满足过,也从未如此贴近祖国。”

回到学校,社会实践并没有结束。在接下来的一年里,经过仔细和扎实的思考,这份3万字的研究报告被进一步扩充,形成了一份6万字的挑战杯论文。“我们对本地三线和四线城市的人才引进、创新和创业现状有着深入的了解。”周新元说,在过去的六年里,“沃土计划”的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逐渐扩大到150多名,实践名额也从原来的一个扩大到今天的11个。

“社会实践不应该是一个单方面的给予过程,而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取得多重胜利。”龚六堂说:“学生对基层的了解加深了,教师的学术能力提高了,高校在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方面取得了突破,地方高校得到了最高学府的智力支持。只有这样,社会实践才能持续有效。”

“在社会实践中开辟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

"当我看到王承书先生的雕像时,我热泪盈眶。"清华大学工程与材料系2014级本科生郑安然(音译)前往天津理化工程学院进行社会实践,他表示:“与众所周知的钱学森和邓稼先不同,社会对王承书的了解很少。王承书先生是我国同位素分离研究的奠基人。1956年,他放弃了在美国有利的生活和研究条件,放弃了他在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研究方面的杰出成就,顺应了祖国开展同位素分离研究工作的需要,“掩盖下终其一生传播气体”,甚至从物理学界和他的儿子中消失了

2016年夏天,88名清华学生去了北京、天津、包头、太原、汉中、兰州、嘉峪关、成都、宜宾、乐山、深圳、嘉兴等12个地方。以“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要内容,在核工业各行各业的19个相关单位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这一实践活动不仅使他们对核工业体系和核工业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加强了他们“学以致用,用核能发展国家”的理想和信念。

“时代变了。我们不必为了祖国的建设而牺牲自己,也不必失去忠诚和孝心。我们不必因为从事科学研究而放弃与家人团聚的快乐。我们不必因为专注于核技术研究而牺牲我们的健康甚至生命。但是在这些变化中,我们传播青春的热情和我们成为一个强大国家的梦想没有改变,也永远不会改变!”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2014级博士生王的话代表了许多学生的心声。

专业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将改变过去“一课二课”的分离,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践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近年来,许多高校都在努力创新。

以复旦大学为例,复旦大学鼓励研究生申请与其专业高度兼容的实践项目和临时职位,并鼓励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生跨学科团队申请实践项目。这种实践不仅使研究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应用和检验理论知识,而且加深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其中,2016年医学研究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特别高,参与人数同比增长180%。成立了几个医疗服务小组,前往全国各地的基层医疗单位举办几十次医学学术讲座,参加10多次外科手术,并在自愿的基础上接受近100名病人。这有效地解决了许多医疗卫生行业的实际困难,学生们对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学到的东西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以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新语言工程”为例,针对目前基础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性,依托高质量的外语教学和科研实力,在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的地区,国外北方国家组织开展了支持教育、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服务。自2006年以来,已组织3000多名师生在西部经济和教育不发达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海外开展文化交流、社会研究、语言服务、扶贫和教育。语言一直被用作编织一个极度紧张的“教育子午线网络”的绳索。

“过去,旨在‘理解和接触社会’的单一社会实践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社会实践的需要。要把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创建365天全方位社会实践的实践模式,同时积极构建项目研究、临时岗位培训、义务教育支持、理论宣讲、医疗服务、学习研究六位一体的实践体系,使社会实践普及化、有效化。“由复旦大学研究部的负责人介绍。

短期社会实践和长期个人成长的结合

在中国政法大学,有一项深入人心的活动,“在祖国播下法治的阳光”,一项基层校友搜索活动。

这项活动始于2011年。参加活动的学生利用寒暑假参观当地基层法律专业的校友,收集并撰写人物文稿,展示校友的人物事迹和精神面貌。在过去的五年里,超过200名来自搜索小组的人访问了全国24个省市,采访了近400名基层校友。有些人把梦想当成自己的马,扎根于西方,把青春献给祖国。一些人回到家乡为社会服务,践行“以经济治国,以法律造福世界”的法律精神。“基层校友搜索活动主要针对致力于基层法律岗位的法律成年人。通过深入挖掘基层校友的典型事迹和感人故事,一方面旨在弘扬基层法律建设者的爱国奉献精神,另一方面激发大学生在投身祖国建设过程中的热情。”中国政法大学共青团委员会主任。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如今,在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毕业后到他们开展社会实践的地方工作。他们因实践而理解,因理解而爱,因爱而奉献自己。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基层、脚踏实地的重要途径。它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出发点。我们怎样才能不拘泥于形式呢?

在采访中,许多高校领导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要与思想教育相结合,让学生的理想和认知能被现实社会磨砺;把党建和集体建设结合起来,让学生的社会实践成为一堂生动的党课,走进学校,深入社会。结合教学计划,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背景、学科前沿和与专业学习相协调的工作实践,还可以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具有地方特色、适合中国实际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结合服务社会,让学生寻找能够在现实社会中发挥作用的机会;结合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学生可以以现实为镜,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重点发展与全面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季家欣、王立波参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