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勇闯“无人区”
虽然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新能源汽车补贴减弱、油价下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但并不阻碍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近日,记者从工信部组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沙龙活动上获悉,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预计将与去年持平甚至略高。
“从市场结构上看,今年购车比例中个人消费比例大幅提升,接近70%,而两年前这一比例大约为20%。在非限购城市,购买比重达到了60%。”工信部装备一司汽车发展处副处长马春生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判断,明年我国汽车产销有望实现3%~5%的增长,产销量按照比例会超过2600万辆,而新能源市场表现将更为出色。
目前,我国已建成各类充电桩150万个,构建“十纵十横两环”高速公路快充网络;产销量连续五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推广超过480万辆,占全球一半以上。虽然新能源汽车正在大踏步地加速前行,但不少“卡脖子”技术仍然存在,换电和充电之争似乎依然甚嚣尘上。
未来,这些制约行业发展的问题将如何解决?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体系。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侯福深分析,“三纵”“三横”体现了新能源汽车对应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问题是集中在基础部分,包括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元器件等。其中还包括一些用于基础开发的工具,如设计软件、仿真测试软件等。
不仅如此,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问题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从2009年起就有充电、换电之争。侯福深认为,中短期看,仍然是一个以慢充为主、快充包括换电在内作为补充的体系。他说:“到2025年,慢充的充电桩端口预计会达到1300万端以上,这里包括私人用户的自有桩以及公共桩,公共快充80万端。对于换电,换电站去年年底是300座,2025年会增长10倍,达到3000座的水平。”
虽然充电模式仍是目前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主要模式,但《规划》同样鼓励发展换电模式。叶盛基说,目前新能源汽车车电分离和换电模式已经有很多应用案例。长期来看,汽车车电分离销售模式在市场上将得到广泛认可,预计九成以上的购车用户可能会选择电池租赁方案,同时企业将实现换电、保养和保险全流程保障,从而打消消费者充电难、购车贵、电池保养难等诸多顾虑。
叶盛基表示,现在我国已具备开展车电分离和换电模式试点的基本条件。“预计2025年之前,车电分离和换电模式的应用有可能由公共领域向私人应用领域推广。推广的主力车型为充换一体的车型,主要面向安装充电设施比较困难、充电不便的客户服务。”
“我们已经走在了无人区,在前面引领,创造经验。”侯福深补充说,“目前在国际上,也没有新能源汽车换电的成功经验,我们是为国际贡献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