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蛟龙”应用下潜取得丰富样品和资料

科普小知识2022-04-02 15:09:30
...

当地时间8月9日7时(北京时间8月10日凌晨1时),“蛟龙”号在中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详细勘探区进行了一次试验性申请航行。这是第二段航程中的第一次应用潜水。它获得了丰富的样本和数据,如海星、柳珊瑚、海绵、玄武岩、多金属结核等。它捕获了大型生物和丰富的物种,如鼠尾鱼,盲鱼,耳石章鱼,和装甲虾。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学家王春生随蛟龙号下潜至最大深度5268米,成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中第一位下潜的科学家。

上午7点,主驾驶员傅、左舷潜水员叶聪和右舷科学家依次进入蛟龙载人飞船。这次潜水的主要任务包括:确认载人潜水器的技术状况,开展沉积物、海底生物和多金属结核取样等综合作业,并对近海底结核和生物进行综合观察。

随着潜水器下水,傅、叶聪和各司其职,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大约10点钟,“蛟龙”号潜入水下5200多米,开始在海底作业。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紧张工作,“蛟龙”号获得了三种海洋生物样品,如两种不同的海参、一种海星、一种柳珊瑚、两种底栖巨型原生动物、三种海绵(各一种)和一种海百合,以及六管柱状沉积物、五个玄武岩样品和几十个多金属结核。它还捕捉到了大量生物种群的丰富视频,如鼠尾鱼、盲鱼、水螅、耳石、海葵和装甲虾。当地时间14时31分,“蛟龙”号抛下压舱物,向上漂去。

王春生兴奋地说,通过这次潜水,发现这个地区的底栖生物和生物物种的数量比预期的要丰富得多。海参属于该地区的优势种,海绵至少有8种。生物斑块明显分布,海参在海盆区占主导地位,还有许多固着生物,如海绵、海葵、珊瑚等。在海丘斜坡上。岗坡多金属结核的覆盖率高于海盆。海底微地形变化很大,未来深海采矿必须提前进行微地形测量。在2000米处有更多的发光生物,而在3000米处则很少。

据悉,当地时间8月10日,“蛟龙”号实验应用航次研究小组将进行常规调查作业,8月11日初步计划在“威远海山”区域进行第二航次第三次潜水作业。(原名“蛟龙”在应用和潜水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