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第七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获奖图书专题

科普小知识2022-01-31 14:56:19
...

编者按

7月5日,第七届吴大猷科普作品奖在台北揭晓。本报推荐的大陆作品《黎曼猜想漫谈》获得原创金奖,《鼠疫战士——连德吴自我报告》获得翻译银奖,小组“阅读故事数学”系列特别奖,《钦州白海豚》等八本书获得优秀作品奖。这一期的书以特别的主题为特色,邀请获奖的作者、翻译和编辑谈论获奖的作品和他们背后的故事。

原始金签名奖

第七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获奖图书专题

《黎曼猜想漫谈》,卢昌海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翻译银奖

第七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获奖图书专题

《鼠疫战士——连德吴的自我报告》,连德吴译,程广生、马雪波译,湖南教育出版社,王立峰学校

原创作品奖

第七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获奖图书专题

第七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获奖图书专题

第七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获奖图书专题

第七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获奖图书专题

第七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获奖图书专题

钦州白海豚,潘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潘(作者)

我们很高兴得知钦州白海豚获得了这个奖项。这本书的写作理念是展示钦州生活的奇迹,用温暖的文字和真实的照片打动每一个热爱生活和自然的读者。

目前,世界上的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瓶颈。写这本书的真正目的是通过展示我们在保护白海豚方面的研究成果和钦州人在寻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白海豚的努力,来探索一种新的保护策略和人类在21世纪走出生存困境的途径。

@黄炜,陈小红(编辑)

在《钦州白海豚》一书的编辑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了作者团队对生命的热爱,对保护濒危动物和生态环境的热爱,感受到了团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体会到了他们为完成使命而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

《中国科学技术的基石——叶与科学大师》(第二版),于浩、黄炎夫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梁玲(编辑)

这本书是根据叶的成长历程、学术经历、创业经历和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写成的。它向读者展示了现代中国最杰出科学家的形象。这本书用翔实的历史数据证明,没有这群科学家,中国的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就不会有今天。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上了。其中一些人已经80多岁了。他们的生活经历、教育思想和成功经验是宝贵的,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叶是的一块基石和一面旗帜。他是一位科学大师,也是一位好老师和好朋友。伟大的人注定会有非凡的人生。同时,叶的悲剧,让我们遗憾的同时,也应该对历史进行深刻的反思。

关注气候:中国的气候及其文化影响,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林(作者)

这本书的主要意义和独创性在于在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建立了初步的但相对系统的联系。这本书指出气候条件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是非常特殊的。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然科学家必须参与。

气象科学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人们喜欢听到的古诗和成语,使这本书读起来更友好。

@张静,郑奉杰(编辑)

气候变化是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在过去的100年里,全球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本书的方法很独特。在介绍中国气候特点和成因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中国气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它讲述了中国的气候和古代中国的24个节气、中国人的食物、衣服、住房和交通以及中医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书面科学严谨而有趣。这本书也是气候和文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完美结合。

《俯视山川》,朱幼棣,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朱幼棣(作者)

《失望地望着山川》的写作始于2008年,当时《看完书》刚刚出版,反响很大。我想继续研究主要河流、水利工程和文明的演变。今年五月,汶川地震让我非常震惊。我隐约觉得一场大地震的触发或诱发可能与人类超能力的发展有关。龙门山断裂带由三条主要断层组成。由于后龙门断裂带的阻隔,龙门山*断裂带发生的强震很少。为什么这次地震的震中在映秀和紫坪铺水库之间?

2013年秋,原地质矿产部部长、中国地震局局长宋瑞祥肯定了地震“看山看水”的说法。他为再版写了一个题为“地质综合体,带来山川”的前言。汶川地震后,我在预测下一个地球将在西南何处发生时,指出了映秀-北川断裂的西南方向,这一点后来被雅安芦山地震所证实。宋瑞祥特意用红笔在书上画了出来。

在一个缺少大师的时代,我们必须努力超越思想的局限和知识的界限。在本书的最后九章,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工业化、河流管理和文明之间的关系。只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无论它们是干的还是干的,或者是否所有的水都被污染了。跨流域调水越来越频繁。后三峡时代,长江中下游水生态环境突变的风险比工程本身更值得关注。

我认为在科学界应该有不止一种声音和不止一种选择。科学精神和*思想不能被部门和团体的利益所分割和遮蔽。这本书所关注的大河管理是一个有很大争议的敏感话题。应该有一个更大的头脑,从水圈、生物圈、大气层和岩石圈的角度,从历史进程和文明进化的维度,科学地审视我们做得对吗?你做错了什么?

《只有医生知道》,张宇著,江苏人民出版社

@赵雅(编辑)

《只有医生知道》主要是一本关于女性身体的百科全书,介绍了数百种与女性身体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医学知识。

除了丰富的内容知识外,作者还创造了一种新的西医写作风格,即知识与故事相结合。她用了几十个生动的实用故事来介绍医学知识,让科普不那么无聊。以小说形式表达的词语清晰而深刻。

正如她所说,“我从真正的临床工作的热水中回来。这本书里的故事是真实的,情感是真实的,科普是真实的,内心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这本书里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实际上是我们应该知道的。

翻译优秀作品奖

第七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获奖图书专题

第七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获奖图书专题

第七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获奖图书专题

《可怕的对称性——探索现代物理学之美》,徐,张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

@张莉

1980年,我在广州基础粒子会议上认识了许弘毅教授。这个有才华的年轻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以后,他了解到他不仅对粒子理论和凝聚态理论的研究做出了许多贡献,而且还是一位著名的科普作家。读完他的两本畅销书《可怕的对称》和《爱因斯坦的玩具》,我觉得这两本书不仅用通俗有趣的语言向读者解释了深刻的真理,而且深刻地解释了物理概念的突破,很有启发性。因此,我愿意把这两本书翻译成中文。在翻译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我也很高兴他的作品获奖。

@朱红莲(编者)

张莉先生是理论物理学家。他翻译了这本科普书,以确保书中物理概念的准确性。这本书介绍了爱因斯坦和他的追随者,他们通过一个世纪的努力构建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他们以对称性为指导原则,坚信这是揭示自然基础设计秘密的关键。

继续活10万年:人类能做到吗?,罗格·邦纳和罗德威格·瓦尔切著,吴季等译,科学出版社

@吴吉

纵观人类发展,从直立行走的智人到当代社会,也经历了大约10万年。影响我们人类生存10万年的主要因素是我们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果我们真的想要持续和可持续的增长,并把上述发展目标所要求的增长率提高到10万年,世界经济的平均年增长率将只有0.003%。可以看出,人类生存10万年的第一个问题是在变富后实现稳定,而不是无限制的指数增长。

这本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即如何实现全球管理。

@胡升华(编者)

与各种科幻作品不同,这本书以丰富的科学资料、严谨的写作风格和广博的科学视野深入探讨了这些基本问题。深刻理解人类的生存环境,从全球视角看待中国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悲伤与孤独:约瑟夫·F·洛克传》,斯蒂芬妮·萨顿译,李若虹译,上海词典出版社

@李若虹

正如一位细心的读者所说:“同一个洛克,也许有人读了一个投机者,有人读了一个独身主义者,有人读了一个怪人,有人读了一个文化优越感理论家,或者一个勤奋的植物学家。不管是什么,洛克还没有被社会同化。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一个和他的生活一样热爱金钱,和他的土地一样花钱的持*者。他不需要妻子、孩子、固定的地方、宗教伦理、对所有世俗的蔑视,也无法回避它们。”归根结底,他是一个失去家园的孤独者,是世纪之交“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

尽管作者是在40年前写的这本书,但在中国从未有过基于现有第一手史料的罗科传记。这个翻译向汉语世界的读者展示了约瑟夫·洛克孤独、独特和丰富的生活,他是一位杰出的植物学家、探险家和探险家。

@吴辉(编辑)

我没有回避传教士性格中的弱点,也没有把传教士写成一个高级探险家。这是这本书打动我的地方。在检查地名翻译时,可以深刻理解翻译的难度和译者的意图。这是一本可以在编辑时阅读的书。

卢昌海:创造科普是非常困难和令人满意的

当记者问及为什么《关于黎曼猜想的随机对话》获得原创作品金奖时,卢昌海说他“不确定”。

黎曼猜想是当前数学领域最重要的突出问题。作为一名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物理学博士,卢昌海向记者讲述了他对专业科普、“跨界”创作等话题的想法。

《中国科学日报》:在《黎曼猜想漫谈》发表后,可以说受到了好评。你认为原因是什么?从科学史的角度来看,它与写作有关吗?

卢昌海:“黎曼猜想漫谈”之所以受到好评,可能是因为专业科普并不回避必要的技术细节,因此它能更深刻地解释主题,达到普通科普无法达到的清晰性。目前,这种类型的原创作品在中国相对较少,说“东西既稀有又贵”可能会便宜一些。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黎曼猜想的研究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确实是从科学史的角度写的。然而,更详细地说,该书的结构并没有严格按照历史顺序,而是首先在逻辑上分为四个部分,即断题、数值计算、分析研究和展开。数值计算和分析研究这两个部分分别遵循历史顺序,而断题和展开则更侧重于对数学内容本身的解释。

《中国科学报》:你提到写专业科普不会放弃公式。这会限制阅读人群吗?

卢昌海:这本书穿插了许多数学家的故事,这些故事在吸引读者方面可能发挥了独立的作用。我看到一些读者说他们喜欢这本书,尽管他们不理解一个公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虽然专业科普确实限制了阅读人群,但这本书有一些普通科普的特点,所以很幸运保留了一些喜欢普通科普的读者。

《中国科学新闻》:这本书不仅被普通读者认可,而且被数学家认可。你学习物理,写了一本关于数学的科普书。有什么障碍吗?

卢昌海:如果你想说出一个除了数学以外最接近数学的学科,那应该是物理。物理学不仅使用了大量的数学,而且在逻辑严密性方面也是最接近数学的,甚至在历史上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因此,虽然它对我来说是“跨境”写作,但它只是一个“兄弟”主题。

我经常有一个“自私”的意图去写科普,也就是说,抓住写作的机会去学习一些自己的东西。美国物理学家、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兄弟弗兰克·奥本海默说过这样一句话: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教书。对我这个不是老师的人来说,最接近“教学”的方法是写作,所以我喜欢写一些与我的专业相似但又不同的话题,这样我可以学到更多。

《中国科学新闻》:你认为科普书籍的写作不受专业限制,还是有一定的科学背景就可以了?

卢昌海:科学背景对“跨界”写作非常有帮助,因为不同的科学分支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科学方法。

然而,科学的每一个分支都有自己的知识积累,这是“跨境”写作的障碍,需要通过仔细研究来消除。否则,就有写作和犯错的危险。显然,离专业越远,知识障碍就越高,越难“跨越边界”。

因此,虽然没有严格的界限,但“跨境”书写的范围是细腻的。对我来说,我通常选择天文学和数学作为“跨界”范围。除了与物理学最相似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天文学和数学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学科,并且有一定的基础。

《中国科学新闻》:你花了8年时间才写完这本书。除了没有时间限制的手稿,是不是因为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卢昌海:虽然这不是“八年”的主要原因,但也有困难。最大的困难也来自刚才提到的知识障碍。这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关于“假版本”和“豪华版本”的黎曼猜想仍然涉及到我以前从未涉足或很少涉足的知识,所以我花了很多精力去学习。然而,也正因为如此,从逻辑结构到内容安排的部分成为书中最独特的部分。

美国物理学家费曼在他的自传中提到了他的一个习惯,那就是,当学习某样东西时,他会使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这个例子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的任何时候得到验证。在介绍“豪华版”黎曼猜想时,我还介绍了一个我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简单例子。在那部分内容发表后,一些读者说他们害怕代数,但是在读了我的介绍后,“感觉不一样了”并且“马上就明白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王元和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副所长傅雷教授也对报告内容表示赞赏。这些都是让我最满意的事情。做一件事越难,做完后就越开心。这可能是许多人的共同感受。

程光生:“重新发现”科学家连德吴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程广生谈到了《鼠疫战士——连德吴自述》的翻译。他深受感动,因为这本书的汉译与连德吴在中国的“重新发现”有关。

连德武是我国现代医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国现代检疫和防疫的先驱。从1910年到1911年,他被任命组织消灭东北地区的肺鼠疫爆发。1911年4月,由连德吴主持的“国际鼠疫研究会”国际医学学术会议在沈阳召开。结果,他在1935年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或生理学奖的候选人。

然而,连德武早在1937年就回到了他的出生地马来亚,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名字逐渐被中国人遗忘。

"我只是偶尔在20世纪80年代才知道连德吴."当时的中国微生物学会秘书长程广生对连德武的成就感到惊讶,并向当时健在的老人询问了连德武的情况。后来,连德武进入了程广生的视野。除了在北京搜索信息,他还去了广州、上海、南京和哈尔滨的相关档案馆。

在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程广生写了一篇关于连德吴在中国东北防疫的长文。他还提出了一些遗憾和建议,并在媒体上发表。

与此同时,国内其他学者也开始关注连德吴,尤其是非典之后,中国也出现了一批“吴迷”。出版汪哲的《民族唯一的连德吴》和离娄的《发现连德吴》就是例子。

不幸的是,鼠疫战士连德吴的自述还没有完全翻译成中文。

这本自传是连德吴晚年写的,1959年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在回顾和总结其近80年人生历程的同时,连德吴以一个海外华人的视角,描绘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世界、东南亚和中国的方方面面。

程广生告诉记者,新加坡华人徐敏谋对该书进行了删节,主要是连德吴的生活经历,但字数不到10万。

最后,在2011年4月举行的纪念“国际鼠疫研究会”成立100周年座谈会上,程光生带着新出版的《鼠疫斗士——连德吴自述》中文译本出席会议,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媒体的关注。到2012年初,该书的第二卷也出版了。整个翻译过程持续了将近两年。连德武自传出版半个世纪后,第一个完整的中文版本终于问世。

《鼠疫战士——连德吴自述》的翻译由三人共同完成。翻译:程广生,马雪波,校对:王立峰。他们三个人各有分工,其中一个是必不可少的。

是新加坡的一名电视制作人,制作了一部大型专题纪录片《连德吴博士传》。连德吴的女儿吴玉玲住在新加坡,她希望王立峰能找到人来翻译这本自传。

在国内,程广生被《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系列的编委会发现,希望他能翻译这本书。

"我遇见王立峰是因为她在拍那部电视电影时来看我。"程广生说,通过王立峰,他被吴玉玲授权翻译,并要求在2011年4月纪念“国际鼠疫研究所”成立100周年之前出版。

当时是2009年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翻译和出版一本60万字的书非常困难。因此,程广生邀请在哈尔滨医科大学从事东北近代防疫史研究的马雪波翻译,“我也是因为连德吴才认识马雪波的”。

程广生虽然从事专业翻译已有近60年,但他表示,这本书的翻译并不容易,“该译本已经在我们三人中间传阅和修改了不少于10次”。

”马雪波查阅了吉林和沈阳档案馆的连德吴史料。我从流行病学研究所找到了一位专门研究鼠疫的专家。”程广生说,王立峰曾多次专程到马来西亚解决东南亚的人名和成语翻译问题。

程广生告诉记者,因为这本书是连德吴晚年在海外写的,所以有一些记忆错误。考虑到*本身的特点,它仍按原文翻译,但一些非常明显的错误,如历史名称、生卒年等,已作了适当的修改。

“中文版尽可能忠实于作者的原意,因为有必要充分掌握连德吴提供的史料,了解当时的鼠疫防疫和科学情况,也就是说,这本书的历史价值是我们最看重的。第二,更多的人应该了解这位杰出的科学家。”程广生总结道。

《中国科学日报》(2014年7月25日,第1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