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红大”“抗大”“军大”简介

科普小知识2021-08-29 06:48:48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军事委员会和红军第一、第二、第四军都办学校,培养军事、政治和专业*。

红色?军队的学校。1927年11月,*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他亲自成立了红军教导队,以卢池为组长,陈伯钧为党委书记。这是我军第一个培养*的组织。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部队的转移,红军教学队改名或扩大为红四军教学旅(陈毅任大队长,梁军任大队长,蔡会文任党代表)、井冈山红军学校(彭任校长)、红四军营学校(史赤峰任校长,邓子恢任党代表)、闽西红军学校(谭希林任校长,邓子恢任政治委员)。1930年4月,闽西红军学校扩大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院,由蔡、、何长工任校长,邓子恢任政治委员。在此之前和之后,红5军、红8军、红1军、红3军、赣南、福建、广东、江西红军也相继建立。

1931年11月,**军委决定将上述学校合并为*军事政治学校,肖、刘伯承、叶剑英、何长工为校长,刘伯承、叶剑英为政治委员。1933年10月,*军事政治学校分为四个专业学校:*红军大学(何长工、周坤、张宗训、彭雪峰先后任校长)、彭阳步兵学校(陈赓任校长,刘希平任政治委员)、红略步兵学校(叶林任校长,陈铁生、张际春先后任政治委员)和交通、卫生、供应特勤处。1934年10月,*红军进行了一次战略转移??长征期间,彭阳步兵学校、红略步兵学校和特种部队学校合并为*红军*团,陈赓任团长,宋任穷任政治委员。1935年6月,*团与第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合并,成立第一、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倪志良担任主席(尚未上任),何伟担任政治委员,李特担任教育部长,*担任政治部主任。它由三个部分组成:高级指挥部、高级指挥部、高级政治和步兵团。这所学校后来并入中国工农红军大学。

红二方面军的学校。1929年春,湘西、鄂西第四红军在鄂西简阳成立了以董朗为首的学生队(又称特务队)。后来,学生队先后更名为洪湖教学队和洪四军教学队。廖卓然是大队长,张一鸣是党代表。1930年2月,第六红军在湖北监利建立了一个教学旅,由周逸群兼任大队长。随着湘鄂西根据地的扩大和红军人数的增加,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湘鄂西红军洪湖军事政治学校(又称洪湖学校)是由红四、红六两军教学旅合并而成的。、、唐赤英、刘明贤先后担任校长,胡、担任政治委员。11月,学校更名为湘西湖北红色军事*学校,也就是焦山河军事学院。1931年秋,焦山河军事学院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事学院。1932年春,由左翼和右翼向湘赣根据地转移的第七红军河西教导旅(阎伯衡任大队长,袁仁元任政治委员)改为湘赣红军第四军。陈东日、冯、、先后担任校长,李朴、植、谭、先后担任政治委员。该学校后来被纳入红色2和红色6军团训练营(也称为营地学校)。1935年7月,湘、鄂、川、黔红军学校成立(又称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六分院)。肖也是校长,章子怡和王镇也是政治委员。10月,该校还分别被纳入红2军团和红6军团训练营。1936年9月,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联合组建了红二方面军红军大学,由刘伯承任校长,陈伯钧任副校长,陈外有任教育主任,李·任政治部主任。它有一个高级指挥部和第一、第二、第三营。这所学校后来并入中国工农红军大学。

红四军学校。1930年9月,鄂豫皖红1军在河南省正阳县建立了一所随营学校。李凯达和张负责学校的工作。一九三一年二月,随营学校扩大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官学校第四分校,校长为曾中生,政委为刘淇。五月,四支队改名为四方面军彭阳学校,蔡任校长,刘淇任政治委员。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鄂豫皖根据地,学校关闭。一九三三年七月,红四方面军扩大后,恢复了彭阳学校,倪志良任校长,傅钟任政治委员。这一时期,第四方面军红军大学也成立了,倪志良任校长,李特任副校长,下设高、中、政治、专业四个班和教学队。1935年6月,学校和红一方面军*组成了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红军大学。总统还是倪志良,何伟是政委,李特是参谋长,刘日东是政治部主任。它由三个部分组成:高级指挥、高级指挥和高级政治以及一个教学小组。9月,公然分裂党和红军,不执行*北上的政策,擅自率领红四军南下。红一、四方面军与红军大学决裂后,红四方面军在卓木刁建立了一所新的红军大学,刘伯承任校长,何伟任政治委员。这所学校后来并入中国工农红军大学。

此外,陕北根据地和其他革命根据地也建立了不同类型的红军学校,培养和训练了大批的军政*。

中国工人军红军大学。1935年11月,原红一军、陕北红军军政学校*奉命组建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为,政委为宋任穷,政治部主任为袁。1936年2月,随着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军委决定将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扩建为西北抗日红军大学,校长为,政治委员为袁,政治部主任为,训练主任为郭华若。6月,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正式成立,*任学校教育委员会主任兼政治委员,*任校长,罗瑞卿任教育主任,莫文骅任政治部主任,刘亚楼任培养部长。它由第一科(科长,政治委员罗荣桓)、第二科(科长周士第)和第三科(也称附属步兵学校,科长兼校长,政治委员袁·)组成。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成功会师。三个方面军的红军学校都并入了中国工农红军大学。12月,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副校长刘伯承、教育主任罗瑞卿、刘亚楼、政治部主任傅钟。辖一校(*兼任校长,罗瑞卿兼任政治委员,傅钟兼任政治部主任),二校(刘伯承兼任校长,袁任政治委员,、郭华若先后任教育局长,任政治部主任)。1937年1月,第一所学校迁至延安,并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二所学校迁至甘肃庆阳,更名为庆阳步兵学校。同年春夏之交,庆阳步兵学校被移交给红军前线指挥部领导。

红军大学的教育方针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和实践并重,军事和政治并重,不太精确。

1936年6月1日,**、*军委将在陕北创办的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简称“宏达”。1937年1月20日,宏达随**迁至延安,并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或“康达”。*亲自规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作风、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和“团结、紧张、严肃、生动”的校风。他做过许多关于抗日文学的报告和讲座。他的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都是关于抗日文学的演讲。*、许先后担任校长,*、李景泉先后担任政治委员,罗瑞卿、、、何长工、彭先后担任副校长,罗瑞卿、刘亚楼、许光达、何长工先后担任教育部长,、、李景泉、傅忠、袁先后担任政治部主任,刘亚楼、许光达、陈伯钧、先后担任培训部长, 杨志成、周文龙先后担任校务部长,*、徐文烈先后担任政治部副主任。

抗日学生主要从军队中抽调*,从全国各地招募爱国青年到延安。学校最多有10,000多名学生,其中包括1,000多名女生。自1937年7月起,康达搬到山西省武乡县蟠龙镇和河北省邢台县徐水镇。从1938年冬至到1945年春,康达在山西、河北、山西、察哈尔、河北、山东、华中、湖北、河南、安徽等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了12所分校。

东北军事政治大学。1945年10月,抗日大学及其第一、三分校离开陕西延安。同年12月,他们到达吉林省通化市。他们加入了炮兵学校和工程大队,组成了东北军事政治大学。*担任主席,彭真担任政治委员(*于1946年6月担任主席兼政治委员),何长工、朱瑞、倪志良先后担任副主席,担任副政治委员,陈伯钧、先后担任教育局长,徐文烈、刘式先后担任政治部主任。东满、南满、西满、北满有4家分行,还有1、2家分行。周保忠、林峰等。还负责东门分校的领导工作。小华、程、姜华等。也负责南满分校的领导工作。吕正操、李富春、黄克诚等。也负责西曼分校的领导。高刚、陈云等。还负责北满分校的领导工作。1949年7月,东北军事政治大学大部分迁至武汉,更名为中南军事政治大学。剩下的东北军事政治大学组成了东北军事政治学校。

华北军事政治大学。1946年2月,晋察冀军区军事政治学校在康达第二分院的基础上成立。聂也是校长兼政治委员,朱也是副校长兼政治委员。1948年5月,学校与晋冀鲁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