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自然科普

统计初次就业率有意义吗

科普小知识2021-11-27 03:48:25
...

所谓的“初始就业率”是如何计算的?哪个组织应该负责就业率的统计?

赖德生:从现在开始,高校公布的初始就业率是比较准确的。全国数据约为80%。例如,“985工程”高校的就业率将会相对较高。因为学生去很多地方就业,比如研究生院,出国,创业等等。,而且经常变化,所以目前,这些统计数据只能由大学自己做。

楚赵辉:中国的情况相当特殊。大学没有招收学生和派遣毕业生的独立权利。学生由*招收。因此,*将更加重视学生的毕业和就业。当然,就业率将由*来计算。然而,*统计数据会给高校带来一些压力。例如,一些高校的就业率是假的。因此,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应该由第三方来计算,其结果与办学和招生的刚性无关。

史振军:一般就业率统计模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高校定期向教育部就业信息平台上报和更新高校的就业数据,然后由教育部进行统一汇总和统计,掌握毕业生的就业进展情况。然而,大学完成初始就业率的基础数据是合理的。毕竟,在初始就业率的统计阶段,学生一般不会在毕业前离校。学校可以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工作中的就业动态,统计相对方便。

王建鹏:过去,统计就业率的跟踪比率较小,包括正常就业、海外学习、研究生入学考试和灵活就业(如*职业者)。然而,近年来,随着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口径被仔细划分,更加科学。例如,一些企业要求学生签署实习协议,首先检查学生,而不是直接签署劳动合同。随着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加,企业将首先挑选几名候选人,让其中一些人在实习三个月或六个月后签订合同。学生在这段时间只能算作实习生。过去,这种情况不被认为是就业,但现在是了。

2.你认为初始就业率对学生和学校的就业有指导意义吗?它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赖德生:初始就业率是衡量一所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对办学质量和专业设置的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然而,初始就业率不能作为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唯一指标。必须辩证地看待它。

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对就业有很高的要求,他们选择推迟就业,为明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出国做准备。这是正常现象。根据就业统计,这一群体无疑会降低数据。

就业率是衡量专业设置合理性的重要指标。就业率低的专业可能会被录取,甚至被暂停入学。然而,背后的原因更加复杂。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那些具有明显就业导向的职业,就业率可以给予更高的权重。对于那些需要社会发展但不是高度市场化的专业,在评估他们的教育水平时,就业率可以给予较低的权重。

楚赵辉:在其他国家,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通常是在毕业后六个月甚至一年进行的。我们国家一毕业就进行统计,这就忽略了学生寻找合适工作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我们不应该过分重视初始就业率的统计,而应该根据就业本身的过程,在适应的情况下,来计算就业率。此外,初始就业率不应与大学入学人数和大学表现严格挂钩。高校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就业。就业只是大学价值的一个方面。如果我们仅仅用“就业”作为衡量标准,大学将变得越来越没有文化意义,并且缺乏其他必要的因素。

史振军:初始就业率的统计相当于高校在就业季节完成就业工作的阶段性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初始就业率对高校就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王建鹏:实际上,初始就业率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就业率已经被谈论很久了。几年前,教育部发布的一份文件开始关注学生毕业后六个月的就业情况,要求学校也要注意跟踪学生的就业情况。因此,提到了初始就业率。也正是通过跟踪就业率,这一问题变得更加科学。

过去,我们只谈论初始就业率。毕业后,学生与学校没有任何关系。现在不仅有初始就业率,还有半年后的就业率,这使我们意识到学生毕业后仍应做好就业服务工作。过去这项工作主要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承担,但现在高校也要承担相应的任务,因为不是每个学生都了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在我看来,积极的意义肯定更大。

3.针对一些高校“淡化”就业率的现象,地方*和相关部门也出台了禁止就业率造假的文件。你认为*禁令能起到理想的作用吗?

赖德·盛:只要一件事过于强调,就很容易产生欺诈的可能性。因此,应该辩证地把就业率作为衡量一所大学办学质量的依据。如果*过分强调它的重要性并以一票否决它,学院和大学可能会犯欺诈罪。大学造假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因为大学本身就是一个育人的地方,而大学自身的造假也会对育人产生负面影响。为了禁止就业率欺诈,除了明确的要求外,还可以通过随机检查来筛选和验证数据的准确性。教育部现在不仅要求大学公布就业率,还要求公布就业质量报告。大学数据的准确性可以由第三方按照一定的比例随机检查,以便第三方可以从毕业生那里核实其准确性。

楚赵辉:我国就业率之所以是假的,是因为就业率统计与就业过程不一致。学校*造假,造成了报告数据不可信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的禁令反而会影响高校的办学过程,导致一些学校放弃培养学生精神文化成人的责任和追求生活幸福的目标,只是为了做一些有利于学生就业和就业率的工作。这大大降低了大学的价值,不再丰富其内涵。因此,在我看来,*的一些禁令只会适得其反,不利于大学的诚信。

史振军:一些高校可能在就业率统计过程中提供数据“淡化”,但至少在大多数负责任的高校,这样的问题不应该存在。至于一些学校片面追求好看数据的行为,目前主管部门已经明令禁止,并要求所有高校在年底公布就业质量报告,不仅要看就业率数据,还要看多维度标准。

王建鹏:这些文件对高校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此外,它们确实有限制作用。这些文件发布后,明确表示“浇水”是严格禁止的。第一个功能是指导和告诉每个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第二是强迫我们。如果你想减少这些“浇水”现象,你必须考虑如何把就业率变成现实,这也有它的规范作用。

然而,有一件事仍然没有做好,那就是只有一个禁令,没有监督机制。毕竟,还是有一些人会玩“边缘球”。如果有一个明确的监督机制,每个人都会慢慢停止游戏。应该清楚违反禁令的人将受到什么样的惩罚,不“掺水”的大学将得到什么样的鼓励。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浇水”并不总是由学校来做的问题,一些学生会这样做。例如,一些学生不急于毕业后找工作,但他们不希望今年他们的档案被掏空,因为这将涉及社会保障和安置问题,所以他们选择“混水”。这部分学生的工作对学校来说不容易做。

你认为就业率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就业质量?

楚赵辉:我认为只有当就业率不再与大学的刚性挂钩时,它才能反映出大学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如果就业率只是被动压力下产生的虚假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高就业率的机构往往教育水平较低。

石振军:数字不能完全代表就业质量。就业质量还包括许多因素,如学生自己的满意度、雇主的满意度和工作匹配的程度。这是一个非常全面的指标,没有一两个数字直接反映出来。然而,在现有模式下,我们无法摆脱数据的统计方法。然而,正如人民的幸福指数不能等于国内生产总值一样,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是衡量就业质量的几个指标中的一个非常基本的指标。

王建鹏:如果你在卖东西,当然你必须先有质量,数量自然会增加。然而,对于高校来说,就业质量首先必须由就业率来保证。没有一定的就业率,就业质量就不可能提高。高校要重视大群体,就业困难的学生确实很多,所以首先要保证数量,然后在保证数量的同时追求质量。

在你看来,衡量一所学校就业质量的标准应该如何设置,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赖德生:衡量就业质量的指标很多。一般来说,它们可以分为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主观指标,如工作满意度等。;客观指标,如收入水平、工作环境、就业稳定性等。最好通过综合的主客观评价来衡量就业质量,但这并不容易界定和操作。

高就业率不一定是高质量的就业。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比较。在国外的一些评价体系中,衡量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毕业后三年的收入水平,因为毕业之初的起薪有时很难解释这个问题,但经过三年的工作,你的收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毕业生的能力和就业质量。

楚赵辉:对于不同的大学,就业率的要求也应该不同。对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样的院校来说,就业率是没有要求的。对于一些职业学院来说,他们注重技能培训,并且高度专业化。对于这样的大学,可以设定就业率要求。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方法也应该改变。

王建鹏:目前的情况是,该国没有统一的就业质量标准。我们查阅了很多文件,现在国家对就业质量的评估是不科学的。

一些学校将利用企业的社会地位来评价学校的就业质量。例如,有多少学生去过世界500强企业?这种现象很普遍,但不科学。以前有一个“就业模式”的概念,但是我对这个概念感到非常困惑。你得到了很多被称为“就业模式”的工作吗?或者你去了世界500强公司,被称为典型的就业模式?如果不能衡量典型的就业,就没有统一的就业质量标准。因此,我们只能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做,要解决的问题是“按照我们的想法,受过训练的人能有南开的特色吗?”"受训人员是否符合南开工程人才的培养标准?"等等。我认为在学校也是如此。

其次,它也应该成为国家引导学生去西方和基层,去大型项目和项目,去国际组织工作,去需要他们发光发亮的地方的标准。

第三,从长远来看,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职业发展足够好,雇主的评价不高。后者是我们评估就业质量的标准之一。然而,目前对就业质量的评价更多的是关注满意度、薪酬和稳定性,这是不科学的。

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我们能够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在全国范围内发布一个更合理、更统一的就业质量评价标准,而不是只要求我们每年写一份就业质量报告,不披露学校的就业质量水平。

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不仅是我国*和高校关心的话题,也是其他国家关心的话题。然而,各国的就业率统计机构和方法存在一些差异。

美国:四个当事方,即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国家科学基金会、非*组织和高等教育机构,共同完成了这项任务。

其中,*专职部门在全国或各州、各地区开展就业率统计,并开展跟踪调查。然而,大多数非*组织指的是新闻媒体和行业协会。与*的综合调查相比,这些机构更加关注不同高校各专业的就业率和工资水平,对新生的录取和择校起到参考作用。

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和主要院校联合完成了高等院校就业率的统计。就业率统计通常调查学生毕业后第6个月的就业情况,采用跟踪调查的方法对毕业生一年或四年的就业情况进行统计。

除了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卫报》、《泰晤士报》等媒体还将参与就业率统计等工作。《卫报》、《泰晤士报》和其他报纸每年都会对英国的主要大学进行排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也是影响大学排名的因素之一。

澳大利亚:大学生就业率是由*统计部门而不是教育部门进行的。澳大利亚国家统计局每年正式发布一份关于大学生就业率的权威统计报告。虽然一些第三方教育机构和大学也将参与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工作,但*统计部门仍然是主导部门。

日本: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主要由卫生、福利和劳动部统计,该部负责国家福利和就业问题。就业率统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学校进行统计和汇总后,向卫生、福利和教育部以及教育和人力部报告;二是一些机构或新闻机构以问卷的形式给出毕业生的整体就业情况。(本报记者文才飞、陈彬见习记者徐悦、王志康采访整理)

《中国科学日报》(第五版《大学周刊》,2017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