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打造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策源地

科普小知识2021-11-22 08:13:59
...

2020年严重的新皇冠肺炎疫情将冲击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内的许多行业,并将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只有掌握了核心竞争力并知道如何利用这种情况的创新型企业才能冲破障碍,走向光明。

北汽集团、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电气工程研究所等21家企业和科研机构组成的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家创新中心”)的重要使命是赋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使新能源汽车产业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的脊梁”。站在公司即将迎来成立两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国创中心总经理袁回顾过去两年的发展历程,坚定地说:“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引领国创中心成为世界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高地,是科技部和北京赋予国创中心的使命,也是原殷诚的梦想和目标。梳理过去两年的成果,这一目标在原殷诚的心中变得清晰而具体。

打造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策源地

国创中心开发的纯电动乘用车开源车辆验证平台

坚持创新

国家创新中心成立于2018年3月,是科技部推动的第二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也是第一个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聚集新能源汽车产业科研力量,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是北京市的一项重要举措。

清华大学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并获得博士学位。他曾是通用汽车全球研发中心的高级研究员。回国后,他担任北汽新能源公司副总经理和产品工程研究所副所长。他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的长期专注,使袁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深、更透彻的了解,也使袁对国创中心的总体目标有了更深、更由衷的认识。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新能源汽车的全球销量将在2025年达到1200万辆,2030年达到2300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达到180万辆。”在最初的殷诚报告中,并不缺少如此有力和清晰的数据来支持它。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汽车普及率仍然较低,市场空间巨大。在袁看来,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各国汽车公司眼中的“肥肉”。

“世界上主要的汽车市场正在迫使减排促进电气化;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受政策波动影响较大,取消购车补贴将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重新洗牌。2020年新的皇冠肺炎疫情将对已经处于调整期的汽车行业产生更大影响。”在许多不同的场合,袁与同事和同事分享他的想法、分析和建议。

然而,以前的“技术市场”模式无法创造中国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在传统汽车领域,中国与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不可弥补的创新差距。新能源汽车曾经给了中国汽车工业一个千载难逢的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

“未来,自主创新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唯一出路。”袁带领国家创新中心在建设世界一流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高地的征程中勇往直前,坚信“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开放共享

袁执掌国创中心后,几乎走遍了各种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展览和论坛。2020年新年伊始,袁还赴美国参加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了解新能源汽车和电子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

“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发展指数将保持领先。技术指标近年来有所提高,但排名仍然较低,主要原因是产品低端、性价比低、研发投入少。仍然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突破。”你看得越多,殷诚最初的技术创新驱动理念就越强。

“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汽车设计的焦点,产生新的商业模式,提供更多的服务,提升客户价值。汽车设计将从传统的硬件优先转向软件定义的汽车,整个行业也将从传统制造业转向“产品+服务”。”不断明确的技术创新方向也让袁更有信心执掌国家创新中心。

国创中心秉承“以企业为导向、行业参与、*支持、开放共享”的理念,积极引导和鼓励行业上下游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联合建设。首批共建方包括BAIC、吉利、比亚迪、百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电气工程研究所、宁德时报、世纪金光等21家企业和科研机构。,涵盖汽车制造、电池生产、互联网等多个领域。

围绕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平台的总体目标,国创中心将努力打造一个“中心”、两个“高地”和三个“平台”。“一个中心”是一个对新能源汽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集成创新中心,拥有共同的特点和尖端的关键技术。“两高地”是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和服务的技术、标准和模式的输出高地,是新能源汽车高端创新人才的高地。“三大平台”是新能源汽车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国际一流平台,是新能源汽车学术交流、专业咨询、高端人才培训和交流的全球平台,是以北京为基地的新能源汽车科研转化金融风险投资的全球平台。

“我们需要做的是展望常见的关键平台技术。”袁先生说,国创中心不生产任何产品,并补充车辆厂,以避免竞争。我们将重点建设科学、技术和最终产品之间的桥梁,以解决困扰长期成果转化的“达尔文死海”问题。我们既不与大学的科研机构竞争,也不与企业的工业伙伴竞争利润。

构建生态学

“在燃料电池和智能网络连接的技术层面,国创中心目前已有布局,但主要是围绕平台目标建立创新平台和生态系统。”在过去的两年里,国创中心建立了四个创新平台。

第一个平台是“前沿技术测试与验证平台”。“现在许多新技术在应用前都不知道与旧技术有什么不同,也没有相应的评估标准。”袁说:“我们将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先进技术的标准评估体系。”

目前,该平台正在建设汽车能效实验室、汽车限界半导体实验室和下一代电池实验室。此外,一个先进的电力驱动和插入式混合实验室和一个燃料电池实验室也在规划中。

第二是开发一个开源的车辆验证平台。袁先生说,汽车公司的零部件是通过采购过程进口的,没有验证报告,汽车公司根本不敢使用新产品。然而,高校或其他技术研发团队研究的新技术无法回答成本、生产率和质量风险的问题。“我们在国家创新中心设立了汽车公司前瞻性验证平台,为汽车公司提供验证报告。”

据悉,开源平台已经初步完成了纯电动乘用车开源平台的建设规划和服务体系,并逐步形成了服务行业的商业模式。例如,基于BAIC EU5的首个纯电动乘用车开源验证平台已经进行了空间布局规划和通用结构设计,并初步构建了一个车辆架构的开源子平台。三电源控制系统的白盒开发已经完成,三电源控制系统的开源子平台已经建立。

三是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平台。“这个平台不仅交易我们自己的知识产权,还为科研机构和汽车公司提供使用他们技术的交易渠道。”袁表示,国创中心也在与首都合作,希望包装和孵化良好的知识产权。“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将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知识产权清单,收集产业的基础资源。”

目前,知识产权共享平台已经完成系统开发,并已公开上线。它将为汽车产业链的主体提供专利、技术、咨询、风险投资孵化等全面、综合的运营服务。该平台接收汽车行业相关专利数据4060万件,获得授权运营专利资产7522项,邀请13名高级技术专家进入平台提供服务。提出专利申请73件,初步实现了知识产权申报机制的标准化。

第四是先进技术风险投资孵化平台。对此,原殷诚解释道:“我们做投资孵化,也做海外先进技术的并购和落地。然而,我们策划的项目选择非常严格。必须在该行业取得重大技术突破,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除了提供资金支持,我们还将整合我们的工业资源,以提高项目的孵化效率。”

风险投资孵化平台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自建设以来,该平台已完成两个孵化项目,包括绿色通信技术和员工模拟,并获得两个地方*合作项目。该平台还举行了“孵化集会”,围绕行业方向选择主题,并根据结果筛选项目。“与科技部的传统指导方针相比,我们对如何做没有任何限制。我们的目标是‘不管白猫还是黑猫抓老鼠,都是好猫’。”

注重实用主义

在最近的国创中心2019年末业务分析会上,一向开朗温和的袁抛出了一句“狠话”:“真实评估,真实问责;强调结果文化和务实精神;全能的上去,平庸的下去!”

与前一年的年终总结会不同,原殷诚要求国创中心各集群部门负责人在汇报时“主要谈谈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这样总结会才有意义。

总结会上的“恶语”不仅是殷诚在发现所有集群的工作后对同事们的原始要求,也是殷诚加速梦想转化为现实的自我压力。

“2019年暴露出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在某些领域并不集中。以动力电池领域为例。目前,正在实施三个项目,所有这些项目都与其他人的研究和开发相协调。他们没有选择自己的技术研究方向,研究方向过于分散,无法形成焦点。”在总结中,国家创新中心技术政策来源组负责人逐一列举了部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正是这种深刻的分析和沟通,使国家创新中心的技术创新方向更加集中和清晰。

国家创新中心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共同需求,确立了“9+4”技术路线。在“智能网络连接、燃料电池、动力电池、电力驱动、电气控制、轻量化、插电式和插电式、前瞻性技术和车辆集成”九个领域,共同打造了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研发能力。同时,国创中心积极为行业提供四个方面的优质技术服务:开源汽车平台、测试验证平台、产权运营平台、孵化和风险投资平台。

国创中心围绕燃料电池、电子控制、汽车仪表芯片、智能互联网连接和开源平台五大领域,积极规划“亮点”技术项目,重点对“亮点”技术领域80%的项目和70%的人员进行科研管理规划。

目前,在五大领域,燃料电池发动机控制系统、车载储氢、智能*网关、汽车仪表芯片评估、智能交通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家创新中心已经迫切需要五款主流设计或仿真软件来实现云平台上的在线操作。

注重成果

两年来,国家创新中心在创新机制体系、突破关键技术、优化产业链、促进产业融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朝着建设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汽车共性前沿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和新能源汽车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目标不断前进。

依托科技研发,国家创新中心大力整合创新资源,在第二阶段增资、引进*资金、扩大地方*合作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进一步加强产业生态建设,带动产业链投资,打造产业影响力。

“国家创新中心汇集国内外汽车产业优质创新资源,主动承担推进国家科技创新的使命责任,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要,推进一系列制度和机制创新措施,加强创新驱动系统能力整合,建立开放整合创新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推进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推进不同创新主体深度融合,开辟技术和市场发展渠道,提高创新系统整体效率。”作为国家创新中心的掌舵人,袁对国家创新中心的每一个部署都有清晰的认识。

“我们致力于构建‘*、生产、学习、研究、使用、资本和创新’的‘七位一体’创新体系,包括地方*、行业/上市公司、大学、研究机构、企业/用户、基金/基金、创业团队和其他资源。”袁说,全面推进科技合作是创建国家中心的必由之路。

人才是创新生态建设的根本保证。国家创新中心以人才建设和人才激励为基础,集中人才。人才队伍已经开始形成。薪酬体系和激励机制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团队规模从40人跃升至150人,包括24名医生、8名高级工人和2名外国专家。

“建立完善的国家创新中心技术专家委员会,引进国际国内顶尖专家,探索和实践新型人才就业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专家的技术引领作用,促进行业科技创新团队人才成长。”国家创新中心聚集了“高科技、紧缺人才”,构建了“人才引进”体系。为新能源汽车聚集高端创新人才的目标正在逼近。

"以结果判断英雄,以成就说话是最公平的!"袁认为,作为国家创新中心的创新研究机构,它将为每个人提供无限的机会,同时啃咬技术创新领域的“硬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