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典·天文典》即将出版
科学网上海11月12日电(记者黄鑫、实习生刘)今天,上海交通大学宣布,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项目,国家文化发展计划重点出版项目,以及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中国大典》第五卷《天文密码》终于抵达。专家说,这部1000万字的书跨越了一千年,编纂并精选了中国古代天文学最有价值的记录,再现了中国辉煌的天文学遗产。
“中国仪式天文代码”项目于2008年启动,是199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的“中国仪式”项目的一部分。《中国经典》是以国家的名义和实力编撰的大型综合性中国古籍丛书。被列为国家重点古籍整理项目。它被分成24个代码,总共超过8亿字。先秦至清末的中国古籍涵盖政治、经济、军事、哲学、文学、历史、农学、林业、医学、药学、地质学、天文学、语言学等学科。它可以被称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是中国古典文化的一个整合,堪比明朝的“永乐大典”。《天文密码》由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所编写,该研究所所长蒋教授任主编。它包括三个子码,即“日历子码”、“天文子码”和“图像子码”。汇编历时八年,实际发表的字数达到1096万字。
各种版本的《天文密码》是按照文献年代从早到晚排列的。编纂者从我国1911年以前的古籍和记录中提取包含天文历法内容的材料,提取最有价值的部分,并进行标点和科学分类,以便将零散的材料系统化。与此同时,《天文密码》将刻盘和手工抄写形式的古籍转化为现代排版,极大地提高了古籍的利用效率,为后人继承和利用各种中国古代天文遗产提供了巨大的历史数据库。
在古代中国,天文历法涉及政治、皇权和皇室占星术,与普通人的农业和气候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上面懂天文学,下面懂地理”,他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那么,在没有古代卫星的政治背景,农业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编写天文代码有什么用呢?
蒋教授说,虽然天体的演化需要几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且古代记载的天文现象不科学、不准确,但仍可作为现代天文学研究的宝贵参考资料。“在20世纪40年代,天体物理学家证实金牛座蟹状星云是公元1054年超新星爆炸(恒星演化后期恒星的剧烈爆炸)的残留物,这也记录在非常详细的中国古籍中。随着射电天文学的兴起,研究人员后来在蟹状星云发现了射电源,这是1572年和1604年的超新星遗迹。因此,假设在超新星爆发后可能会形成一个射电源。然而,超新星爆炸是非常罕见的,而且几千年才发生一次,所以这个猜想还没有得到证实。1955年,中国科学院的席院士在查阅了从商代到公元1700年的90次新星和超新星爆发的记录后,发表了《古代新星新表》,在古代天文记录中发现了“超新星遗迹”,开创了超新星研究的新局面。
五卷本《天文密码》的编纂,不仅是一个收集资料的过程,也意味着古籍的整理、编辑和简化、标点和读句、知识的考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对浩瀚的古代天文资料的全面把握和重新认识,这无疑对今天的人们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今天,五卷本完美呈现。它是古人非凡创造力的体现,也是人们努力砌石和坚持文化传承的见证。
蒋教授说,《天文密码》的编纂不仅可以为现代天文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的重要文献,还可以为天文爱好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