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白津夫:数字化浪潮下,创新有了新格局

科普小知识2021-12-03 22:50:53
...

信息技术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就一直存在,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变化。信息革命是自然变革的新飞跃。信息革命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时代。数字技术推动了创新模式的变革,引发了更深层次的经济和社会变革,重塑了全球竞争发展的新格局。

白津夫:数字化浪潮下,创新有了新格局

首先,在创新的方式上,从个人创新到平台创新。平台创新成为热点。这个平台已经成为创新的组织者。该平台将线上线下资源深度整合,整合分散在线下的线上线下客户。通过研发众包、开放式创新互动、在线设计等。,该平台紧密整合创新的供求关系,从小规模线下合作到在线跨境互动交流,从创意、设计到流程流程,再到产品的数字化展示,实现创新优势的最大化组合,大大提高创新成功率。推动形成更开放、更灵活、更快捷、更贴近用户的创新发展模式,开启创新、制度创新和微观创新相结合的创新时代。无数个人聚集在平台上,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创新和互动。该平台汇集了各方智慧和能量,实现了创新的倍增效应和放大效应。

二是在创新的区域格局中从单一极化向多元化转变。创新正逐步从传统优势地区向新兴地区转移。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创新突破了物理空间边界,强化了创新资源的流动,加速了创新生态优势区域的集聚,促进了新兴创新区域的加速崛起,形成了多元化的创新区域格局。不久前,考夫曼基金会写了一篇专题文章,描述了美国创新优势的区域转移和中西部创新区的崛起。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中国。中关村是中国第一个自主创新示范区,长期处于创新领先地位。然而,随着具有不同特征的新兴创新区域的迅速崛起,中关村的领先优势面临着新的挑战。长三角以建设高数字经济为导向,加强创新合作,形成了上海数字技术和生物技术、杭州云计算和金融技术的新优势。武汉光谷的形成和贵阳数字经济等。,这些新兴的创新区域进一步符合技术扩散和产业转移的规律,并加剧了我国创新多元化的趋势。

第三,将创新的重点从“应用创新”转移到“原创创新”。推进基础研究与突破性技术创新相结合,引导创新从源头抓起,从源头上发挥作用。中国创新最大的不足是基础技术薄弱,原始创新不足。2017年,中国全球500强企业的平均利润比美国企业低30%。从产品质量来看,普通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是国外同类产品的30%-60%,模具产品的使用寿命比国外先进水平低30%-50%。

为了适应创新和变革的要求,首先,有必要在创新的逻辑中更明确地界定“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并将创新和创新结合起来。知识创造往往来源于理论假设和灵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这是创新的源泉和前提。一些创新,不管其来源如何,不管其后果如何,如果只是简单地引入并无限规模地应用,肯定不会有多大进展。

目前,大国的博弈更多地集中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因此,我们应该回归理性,坚持科学的本性,更加注重知识创造,有效促进技术创新。应更加重视原创和源创新,将研发设计驱动与新技术的跨境应用结合起来。

白津夫:数字化浪潮下,创新有了新格局

第四,在创新布局上,从技术创新向创新生态系统建设转变。创新的重点已经从技术层面转移到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上。这不仅是领先创新地区的经验,也是新一轮创新的重点。现代创新体现在生产、教学和研究的“知识共享”和“整体文化”中,形成平台、孵化器和核心企业融合的开放空间,创造更有利于生活、学习和社会交流的创新生态,释放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促进互动交流、资源共享和合作。我国创新较为活跃的地区在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中形成了明显的优势,成为聚集创新资源的高地,从而显著提高了创新和创业的积极性。这也是中国有效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加快形成创新良好态势、重塑创新格局的关键。

第五,在创新行为方面,园区创新已经转向合作创新。从“组织孤岛”到“合作空间”的转变将推动区域合作创新的深入发展。在过去,公园建设侧重于创造一个小环境,往往成为一个“孤立的组织孤岛”。在“开放创新”的背景下,园区的发展立足于功能特征,走出“孤岛”创新,建立区域协同创新社区,促进区域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创新链的梯度连接、创新系统与机制的协调联动,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生态系统。目前,创新的核心不是分享,而是合作。合作范围越大,增长空间就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最近提议在国家领导下,在跨领域采取大规模的协调行动。其重点是通过国家政策引导的研发投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商业化以及建立国家主导的数据安全网络,促进知识共享、人才培养和企业创新活力。我们不能固步自封,享受我们的成就。我们必须把握创新和变革的大趋势,在变革中创造新的优势。

第六,在创新战略方面,从分离创新到适应创新。现代科技创新,尤其是原始创新,大多是跨国整合的结果。数字时代为集成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数字化以数字技术的创新为基础,整合创新的全过程,为成果的应用提供新的场景,促进金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准确对接,推动创新自始至终渗透到经济和社会领域。在提供新的动能和优化新的供给的同时,它重建了经济系统和社会治理结构。适应创新不仅是技术的适应,也是技术与产业和社会应用的适应,这大大缩短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距离,缩短了知识增殖的周期。

同时,企业创新的数字化打破了创新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界限,促进了时间和空间的重叠,使企业创新过程能够有效实现快速迭代。数字化推动的创新和变革浪潮势不可挡,必将引领一个新时代,开启一个新时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融入数字创新的浪潮。

——原标题:数字浪潮下的创新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