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北交大:创新能力培养的三要素

科普小知识2021-08-04 09:24:51
...

不久前,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三名研究生陆良、*和林晓非常激动。因为他们的参赛作品“基于ARM和FPGA的超声波螺栓裂纹检测装置的研制”在“华为杯”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第11届全国总决赛中与国防科技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团队竞争,一举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这个稍长一点的测试工具体现了机电学院三位研究生和指导老师洪和朱立强的创造力和心血。

近年来,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把保证和提高培养质量放在首位,促进了创新人才的培养。那么,他们如何挖掘人才培养的创新点呢?

创新重在激励

如何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高中生通常会努力加强过程管理和结果评价,而北京交通大学不仅在此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还把创新激励机制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士风表示,该院坚持以科研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原则,明确了各种奖励和资助体系的目标和定位,系统设计了研究生基本奖励和资助、创新基金、高水平论文奖、国际交流基金、企业专项奖学金等创新激励机制。最高单项补贴为8万元。

从今年开始,学校还特别增设了“校长奖学金”,奖励在科技创新、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创新激励机制是鼓励研究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科研兴趣,实现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刘士风说道。

丰富的创造力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北京交通大学也有一个“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其中包括从2011年开始设立的选拔拔尖创新人才试点班。

多年来,已有278名研究生进入学校的“试点班”。试点班为博士生选择进行定制培训,并致力于探索新的机制、新的系统和新的人员培训方法。只要有利于学生培养模式,试点班可以尝试,学校的资金、资源和政策都可以向它倾斜。

在这一系列的大力支持下,北京交通大学的创新型人才不断涌现。

据报道,在过去的五年里,该大学已经为博士生设立了710个创新项目,资助总额为1270万元。博士生获得了1400万元的出国留学和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的资助。自2013年实施高水平论文奖以来,共奖励高水平论文1461篇,奖励金额473.98万元。

创新需要活动平台

创新能力是一种软实力,不能简单地通过灌输知识来产生。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部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曲晓婷认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政策的鼓励,还需要活动平台的支持。

结果,北郊大学诞生了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计划。根据该计划,数百个著名的教师论坛,院士校园之旅和研究生学术论坛正在学校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精神,改进了他们的科研方法。

“做贡献,培养人才”是北京交通大学多年来倡导的理念。在汶川地震、京津冀支援等社会实践中,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为国家和京津冀的协调发展做出了贡献,多次获得首都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奖。

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促进了研究生自身软实力的提高。其中,博士依恋练习无疑是最大的亮点。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学院的刘志刚博士的第一份工作落到了他所属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市政管理部门手中。这份工作离不开他六个月的临时工作经验。2007年11月至次年4月,作为第一批临时博士生,刘志刚来到临时单位,利用自己的优势,帮助开发区定位公交车站,参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化书本知识为实践能力,提前为北京“社会人”服务。在他的临时工作期间,他不知道他是否能留下来,但由于他的出色表现,他最终被单位留用。刘志刚非常感激这次经历。

据悉,自2007年以来,北京已组织选拔博士生和其他高学历人才到北京市机关、区县和市属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自刘志刚以来的近十年间,北京交通大学先后选拔了123名博士生、11名博士后、4名辅导员和2名青年教师担任临时职务。

曲晓婷说,依恋训练是寻求学校和依恋需求的最佳结合。学校在选择博士生、博士后等人员参加临时岗位培训时,不仅要考虑学科优势,还要考虑博士生和博士后的专业结构,结合临时岗位的需要,实现“人岗匹配”,实现双赢。

创新必须开阔视野

在北京交通大学,“了解国际规则,拓展国际视野”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次扎实渗透。

作为创新激励体系的一部分,北京交通大学每年挑选一批博士生出国进行6-24个月的交流培训。学校给每个学生每月1万元的经济资助,这在类似的机构中是“强”的。对于重点学科的学生,学校将“根据需要”出国。沟通应严格遵循“三个一”的标准(一级学科、一级导师、一级学生)。

“我们希望学生们出国学习,用实际的方式交流,而不是出国旅游。”刘士风说,作为回应,学校还设计了一个资助计划,让学生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并在会议上宣读论文。同时,开发了海外跟踪服务系统,加强了流程管理,提高了服务水平,搭建了信息交流和经验共享平台。

激励机制的建立使更多的研究生出国。据报道,以博士生为例,2016学年到目前为止,已有160名博士生被资助出国进行联合培训或短期交流,占全年博士生招生的36%。根据该计划,在“十三五”期间,每个博士生都将有机会出国6个月以上参加联合培训。

在刘士风看来,这一切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研究生需要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即使是10天左右的短期交流,学生们返校后的精神面貌也大不相同。他们发现自己的缺点和自信,这极大地激发了主动学习的热情。"

不仅仅是出国留学,作为一所在行业中具有特色的院校,近年来,北京交通大学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瞄准“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设立海外项目经理班,专门为中国高铁走出去量身定制研究生培训项目。同时,中俄交通学院、汉能国际示范学院、威海国际学院、“中欧可持续工程博士生院”项目等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与国外高水平科技大学的优质教育科研资源对接。

正是多管齐下的创新激励机制、平台建设和国际化发展战略,将北京交通大学发展中的研究生教育推向了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