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坠亡呼唤健康师生关系
■王志康
几天前,武汉一所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从一栋建筑上坠楼身亡。他的姐姐在微博上发布了几个她和导师聊天的截图,称她“死于导师的长期精神压迫”。
目前,虽然官方调查的结果还没有出来,许多网民质疑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而更多的网民指责他的导师。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自杀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尤其是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这里,作者无意讨论哪一个是对的或错的,而只是遗憾和问题。为什么高校的师生关系会达到这样的地步?
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基本上采用“导师负责制”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导师是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第一责任人。除了指导他们的学习和专业工作,他们还应该注意他们的思想教育和个人成长,这可以说是“无限的责任”。
但相应的是“无限的权力”。换句话说,是否毕业,什么时候毕业,学什么,做什么,过什么样的生活都取决于导师。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常常被戏称为“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关系”。然而,关于武汉研究生的跌倒和死亡的聊天记录的截屏显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似乎更进一步:“父子”。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似乎是不平等和不健康的:辅导员掌握着学生的"生与死的权力",而一些人利用他们的权力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学生维护自己权利的渠道并不畅通。即使他们能更换导师,考虑到导师之间的关系,他们中没有多少人能真正更换导师。
今年1月下旬,党*、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把全面加强师德建设放在首位。然而,道德约束更依赖于内在的自律。除了这种方向性的指导之外,还应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来约束和监督教师的权力。同时,学生也应该在维护自己的权利方面有发言权,并逐步使师生关系健康发展。
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曾经这样解释师生关系:“学校还是水,师生还是鱼,他们的行为还是游泳。大鱼领先,小鱼紧随其后。他们从游泳中获得灵感。它们已经游泳很长时间了,它们观察和观察的效果是它们来自虚无,而不是来自虚无。”这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师生关系和我们乐于见到的大学状态。
《中国科学报》(2018-04-03,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