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教学?农林高校研习用地严重短缺怎么办
一方面,这是一个严重的环境保护问题;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迫切的科研和教学问题。“这让我们感到很困难!”
为了打破教学科研用地紧张对办学的严重制约,河南农业大学试图通过购买土地和租赁土地来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但遇到了许多无法克服的实际困难。他们发现这是一条他们自己很难走的路。
“城市土地”给环境保护和教学带来双重困难
郑州市中心东风路有一个70亩的畜牧站,是河南农业大学的学校教学实验基地。
在这片土地上,河南农业大学承担了70多个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并产生了一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两项国家教学成果奖等重大成果。已成为重要的教学科研基地和技术推广平台。
“当它于1981年首次建成时,它还是郑州北部的一个郊区。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它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闹市区,到处都是医院、学校和社区。”畜牧站的负责人说,这些都是一个接一个建造的。在这种情况下,畜牧站的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突出。每年都有许多来自群众、媒体和*部门的投诉、曝光和整改限制。学校正努力应对这种情况,并试图通过多次搬迁来解决这个问题。
河南农业大学也有一片500亩的教学和科研用地,它在20世纪90年代被购买时也位于郑州的远郊。目前,它还被城市中的高层建筑所包围。它不仅不再适合教学和科学研究,而且成为城市建设科学规划的障碍,影响城市化进程,经常被城市建设单位规划为市政道路和其他公共设施用地。
环境保护与科学研究和教学之间的困境目前困扰着主要的农业和林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坦言,一方面,土地购买方式已经变得不可能。根据1998年国务院颁布、1999年实施的《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257号),农业科研、教学和试验场应当划定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同时,《条例》规定,按照《*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对购买、出售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基本农田的,从重处罚。该条例设立了农业院校购买土地建设教学实习和科研实验基地不可触及的高压线。2014年,河南农业大学以带领河南省粮食作物合作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2011计划”为契机,以完成中心基地建设任务、建设现代农业和粮食生产示范园区为契机,与当地*协商合作,计划在距离学校30多公里的原阳县阜宁镇征用1500亩教学科研用地,但相关用地手续至今仍难以办理。
另一方面,河南农业大学近年来仅有570亩教学科研用地,只有通过租赁才能满足教学实践和科研实验的需要。专家和教授们不得不在郑州和全省寻找临时租用的土地。然而,由于土地租赁困难、租赁期短、面积小、无力建设基础设施等原因,一系列困难的田间管理问题和物质损失等风险直接影响了教学实践秩序,给科研实验带来了物质安全和可靠性等诸多问题,具有不可持续性,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河南农业大学著名玉米育种专家李玉玲教授在临时租用的土地上多次丢失珍贵的育种材料时痛哭流涕。
农林院校教学科研用地短缺成为瓶颈
教学科研用地短缺不仅严重影响农林院校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而且成为严重制约办学水平提高的瓶颈。据了解,该国40多所农林大学中有许多正面临这样的困境。位于河南省南部的信阳农林学院只能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解决万余名学生的用地问题。
据《科技日报》记者报道,我国农林院校教学实习和科研实验用地严重不足,除城市化进程加剧外,还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大多数农业和林业大学搬到了偏远地区。改革开放后,他们陆续回到了城市。然而,这些学院和大学的大部分原址并没有被完全保留,教学实践和科研实验站被其他单位占用。20世纪60年代,河南农业大学在郑州原址附近拥有4000亩教学和科研用地,但在1982年从许昌迁回郑州后,只保留了不到400亩的教学和科研用地,这些土地几乎全部消失。
第二,高等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不断扩大,作为农林大学办学基础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实验的差距迅速扩大。即使按照199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建设规划面积指数》(农业专业实习农场、牧场和鱼塘学生平均标准为330平方米,实验苗圃和植物园学生平均标准为100平方米,生物学学生平均标准为70平方米)来衡量,绝大多数都是供不应求的,只有少数农林院校的教学实习和科研实验用地能够得到充分保障。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按照国家标准,农业核心学科教学实验用地缺口超过3800亩。如果以农业相关学科为专业,差距高达8000亩。
国家分配土地解决困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萍说:“农业稳定国家,粮食稳定世界。自古以来,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一直是维持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几千年来饥饿一直牢牢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温饱问题一度成为悬在中华民族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目前我国人口和粮食需求的双重压力仍然很大。今年的*一号文件提出要进一步实施“地下储粮、科技储粮”的战略。
现代农业发展、国家粮食安全、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农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人才和创新要素的支持。他说:“作为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主体,农林院校必将承担更重要的使命,在新的时代必须做更多的工作。”
张改萍强调,对于农业院校的建设和发展来说,拥有足够的面积、长期稳定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实验基地是办学的最基本、最根本的保证。其作用和地位类似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工程大学实习工厂。
有许多困难。出路是什么?
作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PPCC)全国委员会的成员,在NPC和CPPCC刚刚结束的今年,张改萍在多年研究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变这一困境,由国家分配农林院校的教学和科研用地”的建议。
他说:“既然农业大学不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而且用于教学实践和农业实验的土地并没有改变土地的基本农田属性,解决土地短缺的唯一办法就是由国家分配土地。只有采取这种方法,才能有效解决政策范围内农业院校长期稳定、教学实践和科研实验用地不足的严重差距,才能为农林院校培养优秀人才、创造伟大成果、创造更多成果、服务社会提供必要条件,为现代农业发展、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坚实的支撑和更有力的贡献。”
特别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播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被重印或联系重印费,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报销:缺位的高校服务
下一篇:骑行手套半指排行榜前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