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北京大学:新时代昂首阔步再出发

科普小知识2022-04-16 16:28:19
...

党的十九大结束后,向中国各大学提出了几个“新时代”的试题:

如何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如何更好地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实现“两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站在新的起点上,踏上新的征程,所有高等教育工作者能否牢记*人最初的心,把握新时代的脉搏,肩负起为国家战略服务的使命?

……

深秋的燕园,银杏飘飘,枫丹柏翠。11月18日至19日,*北京大学召开第十三次党代会。

在这次会议上,北京大学回答了这样的“新时代”试题:

我们必须深入融入民族复兴、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伟大事业,与人民共享共同命运。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北京大学的光荣传统,继承和发扬“爱国、进步、*、科学”的传统和精神,始终坚持“思想*、包容”的学术理念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我们必须把道德修养作为我们的根本任务,把繁荣学习和追求真理作为我们的根本追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站在时代的前列,加入社会发展的主流。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跟上党的步伐。

作为一所有着近120年历史的百年名校,作为中国大学的标杆,北京大学站在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最前沿,走在中游,肩负重任,大步向前。

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北京大学与国家同行

“不要忘记你的主动精神,这样才能实现你的最终目标。要弄清北京大学和它的*人的最初思想,我们必须仔细地回顾和总结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北京大学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北京大学的师生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

北京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它一直把自己的事业深深地融入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与人民共命运。

帝国学院成立于1898年。《帝国学院章程》明确指出,该学院是“所有省份的典范,受到所有国家的钦佩”。创办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是北京大学成立时设定的宏伟目标。

1919年,五四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的薪火在红楼点燃,《新青年》发出震耳欲聋的号召,北京大学在黑夜里点燃了中国的火炬。1921年7月,全国有50多名*员,其中21人在北京大学工作和学习。在来自全国各地的13名中国*代表中,有5名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早在97年前,北京大学的第一代*员就踏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一个接一个地前进,并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斗争已经成为中坚力量,中国人民的精神已经从被动变为主动。也正是从那时起,在党的领导下,北京大学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实现了自己的使命和梦想,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先锋力量。北京大学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努力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和中国理论,通过努力创造和发展中国新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革命战争和民族危机的时代,北京大学的师生们用他们的坚韧和正直谱写了一个不屈不挠的史诗篇章。尽管国家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难,但培养了世界级的科学家,创造了世界级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教育史上树立了不朽的丰碑。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大学的师生为“两弹一星”的研制、数百万台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晶体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等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做出了不朽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一直自觉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振兴,是我们的第一颗心,也是北京大学全体*员的庄严使命。”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说:“中国*的最初核心早已融入北京大学的精神之中,成为办学的灵魂和指导思想。”

敢于探索:“双一流”建设开创新局

新时代需要一个新的使命,它决定了新的行动。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北京大学来说,自1994年以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已经走过了23年。

1994年,北京大学第九次党代会率先提出将北京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从那以后,它一直坚持一个蓝图。自1998年百年校庆以来,北京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迈出了新的步伐。2014年5月4日,*总书记在北大高瞻远瞩地指出,“党*做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决策,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二十多年来,北京大学本着对世界一流的不懈追求,迎来了动态生成的发展高峰。年轻教师的数量增加了,科研经费也增加了。截至2016年底,北京大学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7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3人,SCI数据库发表论文数量连续翻番。

科学研究在生成中充满活力。杰出的成就不断出现。正在形成一种文化和制度环境,打破学科和部门的壁垒,创建学科集群,有利于发挥学者的个性和跨学科整合的协同创新。生物动力光学成像中心的团队、唐团队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教授团队首次向世界展示了MALBAC技术在体外受精中临床应用的可能性。邓鸿逵的团队及其合作者近年来在《细胞》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文章,在国际学术界掀起了一股“中国式”热潮。

弘扬人文社会科学的传统优势,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植根于*的一系列社会科学研究正在蓬勃发展:儒学与藏学项目、中国文明史多语版本、北京大学收藏的西汉简牍(共七卷)、“中国公民海外收藏珍本丛书”项目、北京历史地图集、中国家庭跟踪调查和中国健康与老年跟踪调查,这些项目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在全球大学的舞台上,北京大学越来越靠近舞台的中心:近年来,北京大学稳稳地跻身于世界50强大学之列。其主要办学指标与世界一流大学相当,初步实现了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阶段性目标。

当然,北京大学的人都很清楚,在创建一流大学的过程中,一个人必须扎根中国办大学,探索中国的经验。

北京大学的人都清楚地记得,*总书记在2014年5月4日的讲话中对大学提出了新的期望和新的要求: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和剑桥,但会有中国第一批著名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和南大。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办学和学术研究的先进经验,更重要的是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办大学。

在党的十三大上,北京大学师生达成共识,要深刻理解和正确处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作出新的历史贡献”的辩证关系。从根本上说,这两者是相同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越有效,就越能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然而,两者不能等同或混淆。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如果一个人不能区分目的和手段,他就会追随其他人,跟着做。按照这种模仿式的发展模式,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不可能的。

“越是民族越是世界,世界上就不会有“第二个哈佛”,但会有“第一个北京大学”。今后,我们仍需虚心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习,向先进经验学习,瞄准并占领世界科技前沿。同时,要保持战略稳定,增强办学自信心,更加自觉地与*的重大战略相结合,顺应人民的需要和期望。”郝平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说。

重型肩膀:国家使命意味着方向

北京大学一直是第一个开放大气的大学。北京大学一直很勇敢,并决心带头。

在新的伟大时代,北大人正在思考如何继续引领中国高等教育,扎根中国,加快“双一流”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做出新的历史贡献。

北京大学党委认为,“两个结合”的主线至关重要。一是把*的中国特色*新时代全面融入办学和教育思想,用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用新思想培养新一代。二是更加自觉地把学校的发展方向与国家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联系起来,把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结合起来,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执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我们要以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加快建设“双一流”。我们应继续以问题为导向,重点关注五大领域,即人才培养体系、人事管理体系、学校治理体系、学术发展体系和资源配置体系。要注重细节,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中取得新突破,完善综合改革的主体框架,努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在会上讲话。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硬打硬仗”,开创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坚定不移地把学校的各级党组织建设得越来越强北京大学党委的报告提出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打造坚强的领导核心。坚持用*的中国特色*新时代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不断夯实思想基础。坚持党管*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以德为先,坚持四海为家,任人唯贤,坚持事业第一、公平正派的原则,贯彻好*的标准。加强“党建是最大的成就”,做好基层工作,夯实基础。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作风和纪律建设。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道德和培养人。

我们要“以德服人,以德服人,以德服人,以德服人,以德服人,以德服人,以德服人,以德服人,以德服人,以德服人,以德服人,以德服人,以德服人,以德服人,以德服人,以德服人,以德服人,以德服人,以德服人,以同时,我们将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体系,汇聚世界各地的人才。以拔尖人才为先导,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骨干,青年骨干为基础,培养和引进并重,建设一支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教学团队,使北京大学名满天下。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需要面向更长远的未来,做好学科布局。

北京大学科技与医学研究所的建设必须立足于中国的需要,完全符合国家战略。要继续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突出共性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突破性技术创新,扎实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成果转化。北京大学的医学优势要求它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北京大学的哲学社会科学应进一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北京大学学派,建立基于中国特色*成功实践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同时,要充分配合首都发展战略,支持首都重大工作,深化共享理念,惠及所有发展成果,承担社会责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还必须建立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的共同发展,为中外文化交流服务。

在中国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宏伟战略中,北京大学积极调整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战略重点。北京大学在广交朋友的基础上,注重与“双一流”建设对接,为教学科研、学校长远发展和国家外交战略服务。建立了一系列“一带一路”外语和文化公共课程,建立了孔子学院和教室,并建立了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燕京学社和北京论坛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北京大学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北京大学发表了新征程宣言:

到2035年,当*现代化基本实现时,北京大学的办学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将大幅提升,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之列。到本世纪中叶,当中国成为一个繁荣、*、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时,北京大学将牢固确立自己在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地位,引领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

面向未来,北大人的使命就在他们的肩上——北大必须牢记*人最初的心,把握新时代的脉搏,肩负为国家战略服务的使命,勇敢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树立标杆。我们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集中精力办好北京大学,为更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为实现“两百年”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面向未来,北大人充满信心——与国家命运与进步同在的北大,将在世界高等教育发生巨变的时代,继续引领中国高等教育,扎根中国,加快“双一流”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做出新的历史贡献。

特别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播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被重印或联系重印费,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