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2014宇航任务盘点与2015展望
2014年,看看结果。
今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以“全面胜利”赢得了15次太空发射,发射次数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位居世界第三。
第一次再入飞行试验的成功完成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次数超过200次。
高芬2号卫星将中国民用遥感卫星带入亚洲米时代;
……
在2015年,人们有所期待。
根据计划,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2015年的航天发射任务将更加繁重。当回顾2014年的模型作品时,许多“两位大师”说,尽管压力很大,但他们对成功充满信心。
目前,所有航天型号的研究和生产项目都已规划和安排,“快节奏”可能成为航天发展的“新常态”。
……
2015年,中国的太空计划将重新开始。
2014年,电影大片《星际穿越》风靡全球,为已经熙熙攘攘的国际太空舞台增添了一抹亮色。正如这部大片带给我们的温暖、情感和震撼一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2014年举办的“大戏”也同样精彩。发射模型和正在开发的模型都处于全功率状态。尽管全年成功完成了15次太空发射,并成功将20多艘中外航天器送入太空,但它也为2015年的“一路向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4年:中国航天产业繁忙
2014年12月31日。这一天,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发射任务的宇航员们经历了最难忘的"紧张"和最欣慰的"喜悦"。当一年的最后一天到来时,成功就更加珍贵了。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将FY-2 08送入太空,忙碌了一年的中国宇航员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2014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以“全面胜利”赢得了15次太空发射,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位居世界第三。尽管发射次数不是近年来最高的,但“全面胜利”这个词的含金量并不是微不足道的。在命运多舛的2014年国际太空舞台上,美国、俄罗斯和欧洲都输了,很少有国家失去了发射。中国航天产品的成熟性和可靠性可见一斑,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中国航天人员始终保持着一丝不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回顾2014年中国的太空飞行,我不得不提到几个难忘的时刻。高芬2号卫星将中国民用遥感卫星带入亚洲米时代;第一次再入飞行试验圆满成功,“小飞”因其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各方的赞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发射了200多次,中国的空间运载能力大大提高...
2014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不仅从航天发射中获得了“全面普及”,而且在前进的道路上获得了重要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创新,为建设强大的航天强国积累了重要的积极能量。
2014年对于金牌火箭“常”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2013年12月9日,当嫦娥二号火箭发射03星资源1号时,发生了一次飞行故障,导致卫星无法进入预定轨道。对于把“确保成功”视为头等大事的中国航天业来说,“失败”无疑是该模式的一大挫折。
遭受发射失败的嫦娥二号火箭队迅速将问题组织成零和一对三。很快就到了2014年,这一年是该型号发射密度最高的一年,嫦娥二号火箭的七次发射已经提上了发射日程。在抓“归零”和忙着“离开工厂”的时候——面对如此紧张的工作节奏,每个人都说“战斗”。火箭开发团队同心同德,保持了他们的实力,很快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并不负众望。2014年,他们递交了“七战七胜”的成绩单,以实际行动捍卫“金牌火箭”的荣誉。
2014年,世界太空舞台上还有一个主角叫“小飞”。10月24日凌晨2点,中国自主研发的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车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搭载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准确进入近地点高度209公里、远地点高度41.3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
11月1日,返航的“小飞”准确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圆满结束了84万公里的往返行程。这是中国首次欢迎从遥远的月球返回的人造宇宙飞船,为顺利实施第三阶段月球探测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在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中国今年的航天表现也是引人注目的。在极其不利的国际商业环境下,中国航天以其高度可靠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青睐。今年,中国航天成功发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为中巴空间合作带来新的成果。此外,波兰的小卫星和卢森堡的小卫星已成功搭载,为中国的太空“走出去”进行了更广泛、更深入的探索。
除了发射模型之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目前正在研究的许多重要模型已经进入了以新一代运载火箭为代表的综合研究阶段。目前,长征五号火箭的大规模地面试验已经全部结束。长征7号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场的首次联合训练即将开始,预计将于2016年实现首次飞行。
有人说,2014年是中国航天发射的“小年”,因为今年发射的型号中没有“载人航天”和“北斗”等“超级明星”,没有往年那么受关注。然而,正是在这风云变幻的一年里,中国航天事业收紧和加强了质量,牢牢锁定了“成功”这个词,为“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承担了越来越多、越来越重的任务。
“两个首领”模型的“匆忙记忆”
嫦娥三号探测系统的总设计师孙泽洲在2014年很忙。虽然这种忙碌的强度没有2013年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时那么大,但他的办公桌上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包括嫦娥三号的管理和总结、嫦娥四号和火星探测任务的演示,以及深空项目的初步规划和演示。
对于孙泽洲来说,2014年的工作内容略有不同。2013年,我们共同完成了既定的嫦娥三号任务。现在我们正在思考中国未来的深空探测任务,这对于中国未来深空探测的发展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许多宏观问题需要考虑。在他看来,如果我们现在现实地做我们的工作,随后的风险将会更小。"能够有时间做一些思考更有利于前进。"孙泽州很有见地地说道。
“时间紧迫,压力巨大”是彭静对今年工作节奏的简短总结。作为中国月球探测器三期的副总设计师,他于2014年参加了中国的首次再入飞行试验,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以优异的性能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事实上,“紧凑的时间表”是这位“经验丰富的月球探险者”的一贯感觉。在月球探索的第一阶段开始时,他的感觉是“时间紧迫”。在月球探索的第二阶段,他"一看到时间表就昏过去了",而到了月球探索的第三阶段,他已经变得"一直都在不顾一切地赶路"。这也是多年来彭静作品的真实写照。“虽然不可能像炫耀自己的步伐那样停下来,但时间确实很紧。”彭静说。在经历了2014年重返大气层飞行测试的成功归来后,他迅速投入到接下来的紧张工作中。
2014年,两枚长3A系列火箭的成功发射,拉开了三年后该型号高密度发射的序幕。目前,2015年发射一系列高级3A火箭的准备工作正在逐步展开,总体规划、保障和布局工作正在稳步推进。
据龙3A系列火箭总指挥岑铮介绍,从2015年开始的三年内,龙3A系列火箭将完成近30次太空任务。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高级3-A火箭组成结构的研发将取得新的突破,火箭将有更大的技术进步。“现在,龙3-A火箭队的研究人员已经满载准备行动。我们相信,2015年的太空任务将圆满完成。”岑铮说道。
常三甲系列火箭副总设计师王玲表示,西昌的测试团队现在基本上是一个“双重身份”。它不仅要确保任务的完成,还要为2015年的高密度发射做准备。任务完成后,一些测试团队成员将留在西昌,为明年的发射做一些初步准备。
2014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火箭发射方面取得了连续九次胜利。更重要的是,这9个任务背后有许多亮点。长征B系列火箭完成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00次发射,准确地将中巴资源卫星04送入轨道,扫除了中巴资源卫星03 2013年发射失败的阴霾。
2014年12月,常火箭在1月中旬连续发射3发,经受住了寒冷冬季的极低温。2014年,第八研究院在新火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在过去的一年里,第八研究院的火箭控制系统采用了冗余技术,大大提高了火箭的可靠性。复合导航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火箭的入轨精度第八研究院研究部部长胡说。
近年来,八院的科研工作进展顺利,科研队伍向年轻化、精英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在第八研究院,业务骨干已经成功转移到新火箭模型的研发上,成熟火箭模型的研发团队正在向年轻化发展。以胡为例,他说12月27日成功发射遥感卫星26号的嫦娥B号火箭有76枚,其中近70%是1980年以后出生的,近一半是1985年以后出生的。在过去的一年里,第八研究院在开发新火箭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2014年,备受关注的北斗导航网没有发射卫星,但卫星的发展正如火如荼。目前,北斗导航卫星已经进入了全卫星信息传输阶段。面对2015年的发射任务,北斗导航卫星开发团队面临巨大压力。在国外技术*的背景下,北斗二期工程需要对关键卫星部件进行定位,这给研究团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由于卫星最初的技术状况不明朗,研究团队在解决关键问题的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也在弯路中不断深入挖掘、思考和提高认识。研究小组通过技术研究和软件对卫星进行整体管理和控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改变了过去子系统连接不良的现状。
为了在相同的时间条件下完成更困难的工作,我们必须付出双倍甚至数倍的努力。在过去的一年里,加班已经成为北斗卫星开发商的例行公事。通常,人们把时间作为下班的标准,而把日常工作时间表作为下班的标准。据北斗导航卫星公司副总指挥王东介绍,自2014年5月以来,他们没有过周末和假期,甚至连中秋节和元旦都没有过。现在,2015年的工作时间表已经出来了,春节期间他们仍然没有休息一天。
王东说:“为了确保卫星能够在工厂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成功发射,我们将把这根绳子拉紧。”。“回顾我们走过的道路,团队的努力值得肯定。”
2015年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这是新的一年,新的起点。这艘巨大的中国宇宙飞船将承载所有宇航员的祝福和梦想,一路驶向成功的彼岸...(胡奉朝、何、)(原题:航天科技集团航天任务清单及展望)
上一篇:英国宇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