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赵忠贤院士:坐得住“冷板凳”才能一战成名

科普小知识2022-07-09 17:11:07
...

赵忠贤院士:坐得住“冷板凳”才能一战成名

赵忠贤院士(右)正在指导学生

“我认为这是享受!”70多岁的赵忠贤操着一口带有浓重东北口音的“麻将哲学”。事实上,他熬夜“玩”的不是麻将,而是物理学前沿的高温超导研究。

40多年来,他的团队一直在“不到今天1%的”硬件条件下“玩”自制炉灶或二手“土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突破,“玩”临界温度的世界纪录,“玩”中国的高温超导,成为世界领先的科研阵地之一。

束缚超导,“从未想过成为学术领袖”

超导体是一种当温度下降到一定值时电阻突然消失的材料。它在信息通信、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为了实现超导状态,超导体必须有极低的温度环境。为此,科学家们一直梦想找到临界温度更高的超导体。

自从赵忠贤第一次接触低温物理学以来,他已经与超导联系了50年。他是“40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第一个获得者,是新中国独立培养的科学家。

1941年1月,赵忠贤出生于辽宁省新民县。当他们贫穷的时候,几个县只有一所中学。赵忠贤高中特别重视体育,每天都需要跑步。东北的冬天,早上又黑又冷,学生们非常“讨厌”体育老师。老师一说锻炼,学生们就跺着脚*,但老师还是让他们锻炼和跑步。赵忠贤说,如果他坚持三年,就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否则,他不会有那么多精力和力量从事科学研究。

1959年,赵忠贤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赵忠贤研究低温物理,他的老师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张宗遂。像陈毅这样的领导和钱三强这样的科学家来到学校做报告。当时,赵忠贤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老老实实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当一个学术带头人”。

1964年,赵忠贤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并很快成为该所培养的跟随洪先生从事超导研究的关键青年人才。

1973年,赵忠贤被派往剑桥大学深造,接触了世界超导研究的前沿。回国后,他提议“探索高临界温度超导体”。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赵忠贤的研究几次受阻。然而,梦总是在黑暗中召唤,指引着赵忠贤度过所有的困难,而且一见钟情。

新生小牛不够锋利。1977年,赵忠贤在《物理学》杂志上写了一篇文章,表达了他的观点,并支持那些挑战广为人知的麦克米伦极限的人。在当时许多人的眼里,他的思想过于大胆,但过去40年科学理论的发展一再证明他是对的。

那些未知的刺激和艰辛

大师的动作看似流畅,但每一个动作背后都有未知的刺激和艰辛。

1986年,45岁的赵忠贤偶然读到了欧洲科学家贝特朗·诺斯和缪勒发表的一篇论文,其中说“氧化铜化合物可能具有35K的超导性”。当时许多人不相信,但这与赵忠贤1977年发表的论文“观点一致”。作为少数几个“早起”的人之一,他立即组织了一个团队开始研究氧化铜超导体。

当时的科研条件极其艰苦,许多设备都是赵忠贤团队制造的。例如,烧样品的炉子是自己制造的,而购买的设备是二手的。

赵忠贤和他的同事们用自制的炉子日夜工作。他们晚上没有睡觉。当他们困了,他们就在桌子上休息,然后起床继续工作。

很快,赵忠贤的团队获得了40K以上的高温超导体,打破了麦克米兰的“超导临界温度不可能超过40K”的限制。

当时,世界物理学界震惊了,“北京的赵”在“战争”中一举成名。

赵忠贤团队的研究将超导低温环境的创造从昂贵的液氦转变为廉价易用的液氮,并获得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赵忠贤等人的成就凸显了198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诺思和缪勒的论文的意义。波德诺兹说:“赵教授和他的同事们的研究成果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并感谢他们对世界科学技术和超导研究的发展所作的重要贡献。"

超导研究不仅给科学家带来了期望,也带来了困惑。

当科学研究进入低潮时,一些研究人员一个接一个地“转向”,一些研究团队甚至解散。然而,赵忠贤认为高温超导研究具有潜力,未来将有重大突破。他带领团队在“难以产生结果”的压力下坚持进行高温超导体研究。他做了大量的准备,观察,放弃,然后重新开始……正是因为久坐的“冷板凳”的深度积累,铁基超导体的爆炸才在后来被发现。

2014年初,赵忠贤等人因在铁基高温超导方面的研究再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7年1月9日,赵忠贤走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

秉承兴趣,科学研究往往是“*”

的确,几十年的科学研究一直很困难,但通常收获很小。每一个进步都非常令人满意。赵忠贤开玩笑说,就像打麻将一样,经常是“胡”搞科研。当你感兴趣地做某事时,你感觉不到痛苦和疲劳,其他人也感觉不到快乐。

赵忠贤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大胆的研究。即使他们的研究雄心偏离了超导的“主要业务”,他也支持他们。

在团队成员和学生的眼中,赵老师是一个率直、开朗、乐观、大度的老师。他总是为年轻人创造一个不受约束的环境。他对超导历史了如指掌,喜欢“八卦”超导科学家的轶事,让每个人开怀大笑,掌握知识。

今天,赵忠贤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工作热情,经常去实验室,但“原则上只给出建议”。他说超导本身是一种宏观的量子现象,对超导的研究将推动量子力学的发展,希望能帮助年轻人找到一个研究超导机制的起点。

在赵忠贤看来,如今的年轻人“热情、吃苦、有战斗力、值得信赖”。

“将利益与生计结合起来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但不要太分心。”赵忠贤说,只有选择一个领域,并坚持十年,它才能蓬勃发展。

50多年前,年轻的赵忠贤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时,中国的超导研究刚刚起步,高温超导的研究更是无从谈起。如今,70多岁的赵忠贤已经培养和影响了一大批世界领先的高温超导研究人员。中国的高温超导处于世界前列。(半月形记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