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赞·2018科普中国”揭晓盛典在京举行
1月16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人民日报》主办,人民网主办的“赞美2018科普中国”发布仪式在《人民日报》举行。在活动现场,公布了10大科学传播者、10大科学传播事件、10大科普自媒体、10大“科学”八卦结局名单和10大在线科普作品。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人民日报》总编辑怀,中国科协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许,《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人民网主席殷浩,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中国科技馆馆长、太空英雄杨利伟和中国科学院王乃彦、陈润生、杨乐、吴向平、周忠和等五位院士出席了活动。
许严昊在讲话中指出,在新的时代、新的目标和新的任务下,中国科协要以全民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未来发展构筑新的优势,挖掘科普在知识、生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价值,为国家创新发展培植丰富的社会土壤。突出科普的知识价值,突出科普的生命价值,实现科普的经济价值,提升科普的社会价值,发展科普的文化价值,通过促进全民共享,不断推进世界共享,最终实现科普的整体价值。
卢新宁在讲话中说,作为主流媒体的领袖和领导者,《人民日报》的全媒体方阵目前已经覆盖了7.8亿人。我们有责任坚持科学精神,为广大读者分析事物和原因,释疑解惑,为科普工作提供意见和建议,集中精力和精力,用更生动的内容、更有效的方法和更权威的信息传播,让权威和准确的科学声音更响亮,为科学的“可理解性”和“可传播性”做出更多的贡献。
据悉,2018年11月,中国科协向社会征集了2018年具有科学传播力的科普自媒体、网络科普作品和科学传播人物。共收到436份有效参赛作品,并通过大数据筛选和分析生成了100项科学传播活动和119份“科学”八卦材料。经过专家的初步评审、大数据分析、宣传和网上表扬,最终评审专家评委会将最终评审年度评选奖。
在活动中,举行了一个任命新的科普中国形象大使的仪式。欧阳自远、杨利伟、张双南、徐莹、陈思思和黄璇被任命为新的中国科普形象大使。参加现场公告活动的还有来自国家科学质量计划办公室成员单位、中国科协第九届常委会科普委员会、部分全国性学会、地方科协、知名科普机构、部分大学生代表、科普工作者和科普爱好者以及多家媒体的嘉宾,共计600多人。直播公告还通过人民网、新华网、腾讯网等媒体进行了直播。
据了解,“点赞中国”活动是中国科协组织的一次典型的年度科学交流活动。它成立于2015年,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年。自2017年以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人民日报联合举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认可。通过开展“中国科普宣传活动”,我们将抓住公众关注的焦点,有效动员社会的广泛参与,通过更加符合传播规律的方式,让公众了解科学,让科学包容大众。
2018年十大科学传播者
王守官
王守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名誉台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创办了北京青年科技俱乐部。其成员中不乏杰出的国际科学前沿研究。他也被其成员称为“科学之星”。
杜文龙
杜文龙是中国军事文化研究会网络研究中心主任。他带领团队根据军事装备的特殊性能,积极创建和传播网上和网下科普,推动了科普在学科领域的拓展。
李道贵
李道贵是云南省地震局高级工程师。他积极参加各种线上线下科普活动,普及防震安全科学知识、自救互救基本技能和抗震基本要求,弘扬正能量。
张启卓(田)
张启卓是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农村广播规划与推广部主任兼主持人。在十一年的工作中,她一直作为科普和惠农的代言人承担着媒体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她是黑龙江省广大农民心中名副其实的科普使者。
张福锁
张福锁,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全国著名的植物营养研究专家,他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外,还致力于土壤肥料知识、绿色、高产、高效农业技术和农业理念的推广和普及,实现了科普与扶贫、科普与智力支持的有机结合。
林
林是北京协和医院的主任医师。他将专业领域的医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医学科普领域,紧密联系公众需求,将他羞于谈论的疾病变成了引人入胜的科普话题,具有很高的公众认知度和众多的粉丝。
周冰
周冰是国家气候中心的首席专家。他创作了大量科普作品和报道材料,积极推动气象科普发展,被媒体和业内同行称为“气候人之神”。
胡大一
胡大一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他积极开展心血管健康知识的科普宣传,开设健康课,录制电视科普节目,编辑心血管健康科普书籍,开通微信微博公开号码,开展线上和线下健康科普活动。
袁兰峰
袁兰峰,中国科技大学副研究员,互联网科普“大V”。他与影视工作室合作推出“科技任原”节目,向观众传播科学思维方式、科学规范和多领域的科学知识。
高文彬
高文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委员会主任。他制定的《大众心理科学纲要》指导着全国心理科学普及工作。
(按姓氏笔画排序)
2018年十大科学传播事件
事件:“天眼”FAST首次发现并认证毫秒脉冲星
2018年2月27日,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首次发现毫秒脉冲星,并获得国际认证。这也是脉冲星发现后“天眼”FAST的另一项重要成就。
事件:高芬5号卫星成功发射
2018年5月9日,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高芬五号卫星。高芬5号卫星能够探测空气、水等物质的具体成分,能够满足我国环境监测的迫切需要。
事件:袁隆平团队在沙漠成功种植水稻
2018年5月26日,在印度、埃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专家的参与下,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率领的青岛海稻研发中心团队在迪拜热带沙漠地区的水稻种植试验中取得初步成功。
事件:“田坤”号自航绞吸式挖泥船试航成功
2018年6月12日,经过近4天的海上航行,中国设计建造的亚洲最大的自航绞吸式挖泥船“田坤”号成功完成首次试航。
事件:“天河三号”电子级原型完成开发和部署
2018年7月下旬,国防科技大学牵头的“天河三号”E级原型系统完成开发部署并通过验收,标志着中国新一代数十亿台超级计算机(E级)的诞生。
活动:“创新引领时代,智慧点亮生活”2018年全国科普日举行
2018年9月15日,由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院联合主办的2018年全国科普日在全国同步启动。这个科普日的主题是“创新引领时代,智慧点亮生活”。
活动:第一届世界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大会召开
2018年9月17日,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在北京开幕。*主席给大会发了一封贺信。**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出席开幕式,宣读*主席贺信并讲话。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科学质量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公共科学质量北京宣言》获得通过并发表。
事件:港珠澳大桥开通
港珠澳大桥开幕式于2018年10月23日上午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港珠澳大桥全长约55公里,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这是广东、香港、澳门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首次合作建设的大型跨海运输项目。
活动:2018年未来科学颁奖典礼举行7名科学家获奖
2018年11月18日,2018年未来科学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李嘉阳、袁隆平、张启发、马大伟、冯小明、周齐林和林本健等七位科学家获得了2018年未来科学奖。
活动:“嫦娥四号”成功发射首次探月
2018年12月8日凌晨2点23分,中国长征三号乙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嫦娥四号探测器。通过已经在任务轨道上的鹊桥中继星,实现了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开始了新的月球探索之旅。
2018年十大科普自媒体
来自媒体:“来吧!未来的官方颤音
作为媒体的电视节目,“来吧!《走向未来》的官方颤音履行了国家媒体促进科学普及和传播科学知识的职责和使命,致力于传播科学实验内容和短片,开启新的科学方法,具有独特的科普风格。
自媒体:新浪微博@中国天气
“中国气象网”官方微博致力于创新气象科普宣传,坚持发布趣味性和原创性的材料,多次引导重大气象事件的舆论,创设科普话题,使“高寒”气象科普变得“扎根”和温暖。
自媒体:新浪微博@中国数字科技馆
“中国数字科技馆”作为中国科技馆在微博平台上的官方账号,重点宣传和推广数字博物馆的物理场馆及相关科普资源。其传播内容聚焦社会和网民关注的热点话题,寓教于乐,开展网上和网下活动,首先满足网民对科学知识的需求,从而拉近公众与科学的距离。
自媒体:“中国科学博览会”今日头条
依托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今日中国科普博览会的头条致力于汇聚和传播高端、前沿、特色的科学资源,关注社会生活和热点中的科学,引领重大新闻事件中的科学声音,引起科学讨论和全国关注。
自媒体:“物种日历”微信公众号
“物种日历”微信公众号是一个自然科学写作平台和原创内容输出平台。传播内容以物种介绍为核心,专业性强,趣味性强。同时,它以“离线日历+新媒体更新自然历史内容”的形式承载着互联网和科普文化产品的基因。
自媒体:“浑子月”微信公众号
“混合信息”微信公众号专注于以卡通科普的形式传播科学知识,降低获取知识的门槛,涵盖历史、人文、物理、化学、生物、卫生、金融、科技等领域。让更多的读者喜欢科普知识。
自媒体:新浪微博@国家动物博物馆工作人员
微博主张金硕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博士和高级工程师,国家动物博物馆的科普策划总监。他每天分享他的动植物知识,并致力于向公众普及动植物和栖息地保护和养护领域的科学知识,以及动植物科学普及。
来自媒体:新浪微博@斯蒂德的围巾
“斯蒂德的脖子”介绍了天文发现,跟踪天文现象,并通过各种方式,如图片、文本和视频,跟踪空间和深空探测的最新发展。
自媒体:新浪微博@素食石军
微博博主、植物学博士和军事文本、图片和视频展示了水果、植物和生命的美丽,解释了隐藏在植物背后的人类故事,并通过植物科普传播生命的积极能量。
自媒体:新浪微博@小椴玉龙
微博博主段玉龙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科学节目制作人和主持人,也是第28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他一直在新浪微博等平台上积极播放科普节目,影响力很大。
(排名不分先后)
2018年十大“科学”八卦结局列表
神话:人的体质分为酸和碱。
八卦内容:人体的“酸碱体质理论”是一个广为流传的“理论”,认为人类大多数疾病都是由“酸体质”引起的。因为它迎合了一些人在治疗饮食和健康方面的心理,也因为一些保健品销售商的帮助,经过反复传播和再加工,它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医学常识”,也引起了“碱性体质更容易生儿子”等言论的传播。
事实:人体调节酸碱平衡的机制非常复杂,但体液的酸碱度通常非常稳定。仅仅通过吃某些食物几乎不可能产生明显的变化。例如,人体血液的正常酸碱度为7.35~7.45。超出这个范围,这是一种疾病状态,需要有针对性的治疗。换句话说,不正常的酸碱度是疾病的结果,而不是疾病的原因。
本段由吉林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沈英建科学核查
误区:足贴能吸附体内毒素,具有解毒作用。
八卦内容:足印可以吸附人体细胞中残留的毒素,有效去除体内毒素和水分。粘贴足贴后,足贴会变黑,出现在脚底的黑色物质就是吸附的“毒素”。足贴还能在短时间内消除皮肤色斑和痤疮,改善便秘,消除口臭和脚臭。此外,本发明还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改善皮肤光泽度、改善睡眠、延缓衰老等功效。
真相:事实上,这是商人的幌子。只要在脚垫上滴几滴水,脚垫就会变黑。因此,脚贴变黑不是解毒,而是排汗。人体排出的“废物”主要通过粪便、尿液、呼吸、汗液、毛发等渠道,而底板不是主要渠道。
本段由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阎石科学核查。
谣言:咖啡导致癌症
八卦内容:文章《星巴克最大丑闻曝光,全球媒体审视!“你每天喝进嘴里的东西是致癌的”再次在网上流传。这篇文章声称咖啡含有丙烯酰胺,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
事实:食物在高温下会产生微量的丙烯酰胺,这被认为对实验动物有潜在的致癌性。然而,中国近一半的丙烯酰胺摄入量来自炒菜,咖啡不是主要来源。与此同时,2016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对现有研究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后得出结论,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喝咖啡会增加人类患癌症的风险。2017年,国际癌症研究基金会(WRCF)发布的报告也指出,没有证据表明喝咖啡会导致癌症。同时,有证据表明,咖啡可以降低患某些癌症的风险,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肝癌。
这一段由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的专家小组进行了科学验证。
误区:房间里的洋葱可以预防流感
八卦内容:有一个故事说,当历史上发生流感爆发时,一位医生走访了世界各地的农场。他发现许多农民和家庭对流感没有免疫力,而一个家庭却出奇的健康,因为他们在每个房间里都放了一个未筛选的洋葱。据说这是因为洋葱吸收了细菌,从而使家庭健康。根据另一种说法,洋葱的两端被切掉,插在叉子上,然后放在花瓶里,晚上放在病人旁边。洋葱第二天变黑,这是洋葱吸收并杀死流感病毒的表现。
事实:洋葱含有有机硫化物(辛辣味道的来源),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流感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洋葱对病毒没有抑制作用。流感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但大多数免疫力正常的人可在3~5天内康复。如果较重的病人可能感染了细菌、肺炎支原体和军团菌,他们需要及时的治疗。
本段由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顾海通进行科学检查。
误解:接触超市收据会导致癌症。
八卦内容:水杯和购物小票中的双酚a严重超标,这种物质有很大的致癌风险。建议您在接触购物小票后洗手,尽量不要长时间接触,尤其是双手出汗或有油的时候。
事实:虽然购物收据上有双酚a,但每克收据中双酚a的含量只有0.0139克,而通过触摸进入人体的量更少。以收银员为例,每天联系发票10小时后,双酚a的消耗量比安全剂量低42倍。因此,当一个消费者每天接触几张购物收据时,患癌症的可能性是可以忽略的。
本段由吉林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沈英建科学核查
神话:科学家用卷心菜的价格开发“神药”,将寿命延长至150年
八卦内容:一篇在朋友圈子里广为流传的文章——“意义重大!”UNSW中医发展神医:人类寿命预计在5年内延长至150年!每个人都能买到的卷心菜的价格表示,已经开发出“神奇的药物”来延长人类的寿命到150岁。为了增加说服力,文章还附上了英文原版媒体报道的截图。
真相:2017年,大卫·辛克莱和他的导师伦纳德·瓜兰特分别在《科学》杂志和《细胞》杂志上发表论文,介绍了分别对6个月大的幼鼠和22个月大的老鼠腹腔注射溶剂和NAD前体NMN后的变化。结果表明,NMN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生理衰老,保持年轻体力。
尽管动物试验的结果令人鼓舞,但样本数量太少。如果我们想证明同样的效果可以在人体内复制,我们需要再次做人体测试。吹嘘它是恢复活力的灵丹妙药是太夸张和无耻了。
本段由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诊所副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与文化保留学科负责人宋歌进行科学论证。
误区:经常吃米饭会引发糖尿病。
神话内容:网上有传言称,一项研究显示,中国人和日本人每天吃3份以上的白米。其中,那些多吃白米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了55%。虽然美国人每周只吃2份白米,但患糖尿病的风险只增加了12%。因此,结论是经常吃白米是糖尿病的原因。
事实:在中国,南方人喜欢米饭,北方人喜欢面条,但是与糖尿病的总体患病率相比,北方人明显高于南方人。在日本,近年来,与30年或40年前相比,人均大米销售量从120公斤/年下降到约60公斤/年,但日本的糖尿病患病率显著上升。糖尿病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与遗传和生活方式有关。
这一段由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的专家小组进行了科学验证。
2018年十大网络科普作品
作品:《嫦娥四号》三分钟后登上月球的视频
这部由腾讯制作的作品普及了诸如“为什么你看不到地球上的月亮背面”、“嫦娥4号的主要任务”和“嫦娥4号的月球车的科学有效载荷”等知识,拥有超过309万的浏览量。
作品:突破瓶颈!光学系统制造世界领先
该作品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普展共同创作。它采用真实的拍摄、专家访谈和三维动画,展示了开发4米大口径碳化硅反射镜的重要意义。
作品:真相
这部作品是由人民网制作的。每月通过舆情数据分析、筛选、整理当月热点八卦,并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及时辟谣。
作品:“国宝百日长”系列微型视频
这部作品是由*电视台综合频道“正大综艺”制作的?《动物来了》是与成都大熊猫研究基地和*电视台新媒体联合创作的。该视频展示了熊猫立体造型的过程,总播放量超过3500万。
作品:《*忠:癌症的真相》主旨演讲
这是科普作家*忠(化名菠萝)在一个在线视频节目中的主旨演讲。它介绍了癌症的现状,治疗的发展,并分析了许多对癌症的误解。
作品:“机智(第二季)”电视节目
这部作品从2018年8月11日晚上8点开始在*电视台播出。它以人工智能为起点,通过“人机竞争”推广尖端技术。
作品:“我的科学耶”在线挑战活动
这项工作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博物馆的官方颤音数字“魔术实验室”发起和制作的。参与者完成了挑战,如结合音乐节奏的“把水瓶扔在桌子上”,而“魔法实验室”则发布了声音颤抖的视频来解释挑战中包含的科学原理。总播放次数为17.6亿次,总点击数接近4000万次。
作品:“科普帮助”系列微型视频
“科普帮助”系列微型视频利用科学知识为广大观众服务,并在*电视台1台播出。这个主题在公共生活中包含了许多疑问。广播结束后,在早间时段,高收视率排名第一,让观众受益数十亿。
作品:“解读基因编辑”系列
这部作品是由果壳编辑部制作的。通过独家信息和视频资料,解释基因编辑的潜在影响,全面推广CRISPR基因编辑技术。
作品:“真相来了”系列音频
该作品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创作,以“辟谣”的形式传播科学知识。该作品已在喜马拉雅调频台等音频平台上发布,累计播放量超过9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