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委:加强资金监督 不能产生寻租空间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今天表示,针对自然科学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基金委员会规范了财务管理,加强了对基金的监管,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进行管理,内部不会产生任何寻租空间。
国家新闻办公室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在回答关于如何“管理和利用好248亿自然科学基金”的问题时作出了上述回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秘书长、发言人韩宇指出,一方面,随着国家科技投入和研发投入的快速增长,如何合理利用和管理科技投入的问题日益突出。从基金委员会来看,基金在过去30年里增加了300倍,但基金委员会始终保持谨慎和谨慎,并真正牢记管理和使用好科研基金的责任。
去年以来,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和加强*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要求,基金会会同财政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并颁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旨在加强经费管理。
韩愈表示,在“十三五”期间,基金委在继续落实《办法》的同时,将从三个方面取得具体进展:一是完善制度。所谓制度体系就是通过科学、公正和评估来选择创新项目,并依靠专家来确保资金真正用于创新人才和创新方向。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可信的评价体系平台,为创新项目的科学选择和人才创新理念的培养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在资金的具体使用上,要规范财务管理,完善安全、规范、高效的科学基金财务管理体系。在内部管理方面,每个账户都有清晰的痕迹,资金的流向也很清晰。通过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要逐步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强调尊重基础研究规律,构建清晰、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的基金项目和基金管理新机制。
在财务管理方面,应加大努力,完善间接成本补偿机制。去年,我们会同财政部发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首次提出间接资助,完善了间接成本补偿机制。如何通过这种财务杠杆强化依托单位的管理责任,建立依托单位的信用评级和评价体系,也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
三是加强资金监管。资金评估后,我们将分配给各科研单位的配套单位和科研人员。首先,我们将按照国家的要求,少干预资金的使用,但在资金管理方面,我们将按照最小化的原则使用资金,并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随机检查和审计,对项目资金的使用进行全面控制和判断。
在科研单位领域,鼓励和引导支持单位推进跟踪管理,使项目资金真正用于科研,充分发挥支持单位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韩宇表示,通过对间接资金的检查方法和间接资金的管理机制,明确和建立对行使资金监管等方面主要职责的依托单位的信用评级体系,研究和发展信用评级与间接资金挂钩的有效机制。换句话说,如果资金管理得当,间接资金很可能会增加,一个积极激励的工作机制将真正形成。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高文也在同一天表示,该基金目前正式拥有200多名员工,管理着248亿元的基金。应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对其进行管理。基金会内部不能创造寻租空间。
他说,我们如何确保没有寻租的空间?基金委员会实行专家决策机制。工作人员不能决定谁给这个项目。所有项目评审分两轮进行。第一轮是沟通回顾。每个项目需要4-7名专家。根据不同类型的项目和家系,邀请4-7名专家进行沟通评审。在这些专家完成他们的评审后,所有的项目都要排队。
第二是评估。将邀请专家。根据不同的项目类型,将邀请12到30名专家。这些专家将投票并使用现场开票的方法。专家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这样,基金委员会内部就没有寻租的空间。
此外,高文指出,基金委员会不直接与个人打交道,而是与支持单位,即大学和研究机构打交道。一旦有一份报告,它会找出并交给支持单位。这将对依赖单位的管理产生相当大的威慑作用。如果管理得当,随后的可信度将在间接资金或评估中增加。如果出现问题,可信度会下降,这将影响资金和申请质量。
高文说,基金委员会现在有2%的抽查。它每年检查2-3个省。审计部门将跟踪2%项目的执行情况。抽查完成后,我们将对支持单位进行处罚,并对内对外管理国家资金。(原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加强资金监管不会产生寻租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