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佛教养生:过午不食与素食!

科普小知识2022-07-10 14:08:47
...

虽然在中国只有少数人相信佛教,但是佛教中关于饮食的知识是值得研究和讨论的。例如,“中午以后不要吃”和“素食”。

虽然在中国只有少数人相信佛教,但是佛教中关于饮食的知识是值得研究和讨论的。例如,“中午以后不要吃”和“素食”。

众所周知,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必须吃饭,而且吃饭的次数通常以一日三餐为基础。然而,在东南亚,佛教徒一天只吃两餐:一餐在早上起床后,一餐在中午12点。中午1点后,他们停止进食。

因为在佛教中,中午之前对佛是必要的,中午之后对鬼神是必要的。在我国的汉族地区,僧侣除了诵经和处理佛教事务之外,还要从事农业。由于不同的生活结构,他们也不得不在晚上吃点东西。然而,这个时候的晚餐被称为“药物和食物”(即少吃食物)。

事实上,所谓的一日三餐只是人们的一种习惯。当然,当人们开始体验只吃两顿饭时,他们一定会感到有点不舒服。如果他们在一段时间后在心理上和身体上逐渐适应,那么人们就会习惯于此,不会感到非常饥饿。

诚然,从医学或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少吃和短时间不吃也有利于人体健康。因为我们的大脑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活跃的器官,它的耗氧量约占全身的20%。如果我们吃太多的食物,那么大量的氧气将不得不消化胃里的食物。当大脑缺氧时,它会感到困倦。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食物是满的,精神是空的”。

因此,孔子在《论语》中说“食不果腹”。庄子在《外篇》中说“存饮食养胃,多读书养胆。”甚至《黄帝内经》也有记载:“饮食加倍,肠胃受损。”“吃好,不要吃得太多。”

此外,人体的大肠和小肠中还有大量的渣滓和细菌。如果我们十个多小时不吃东西,肠道中的污垢和细菌将很容易被清除,人体也不会生病。相反,如果我们吃得太多,我们肯定会增加消化和转化功能的负荷,使肠、胃、心、肝、胆不能休息。这怎么能不影响身体健康呢?!

据说佛陀祈求开悟,为了减轻人类物质上的饥饿和痛苦,为了抛开财富和财富,他特地去苦行森林修行。他的第一次训练是减少食物,不吃东西。

今天,人们生活在一个物质文明突飞猛进的现代世界。虽然人们没有必要去“模仿”佛陀减少食物和非食物的做法,但尝试“中午以后不吃东西”或减少食物的做法对人们的健康肯定没有坏处。

在佛教中,“素食”也是瑜伽士强烈提倡的一种规范。在他们看来,“素食”不仅可以起到五戒中“不杀动物”的作用,还可以培养信徒不断追求善行、大慈大悲和无量功德。

然而,佛教以外的人提倡素食主义,这显然对健康有益。素食可以降低胆固醇、高血压和心脏病。吃肉的人的平均胆固醇水平是180毫克,而吃素的人是158毫克。

此外,素食还能促进新陈代谢,维持自主神经的平衡。素食者的血液是微碱性的,肌肉和身体的各个部分不容易疲劳,他们的头脑是清醒的。我记得几年前,我们有一个老人,他一生中很多年都不养鱼,但每天都吃蔬菜和豆腐。他已经92岁了,没有失去耳朵、眼睛、牙齿、后背或骆驼。他能够搬运大米。后来,他在102岁时才去世。

虽然“中午以后不吃”和“素食”是佛教的禁忌,但它们似乎仍然有益于身体和延长寿命。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佛教以外的人,我们为什么不学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