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受访者支持大学“严出”
卡通:朱惠清
最近,华中科技大学新颁布的《华中科技大学普通本科生转专科管理办法(试行)》提到,对达不到学历标准,被警告入学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学习的,将转专科或退学。“本科转专业”的新政策引起了网民的热烈讨论,也让“宽”与“严”的大学问题再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1996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0.9%的受访者支持大学的“严明纪律”,63.9%的受访者认为“本科转专科”政策可以对在校学生起到很强的警示作用,53.4%的受访者建议大学建立学术预警机制。
在受访者中,00后0.6%,90后21.5%,80后51.6%,70后19.0%,60后5.5%,50后1.4%。6.4%的人有研究生学历,83.9%的人有本科或专科学历,8.9%的人有高中或中专学历,0.8%的人有初中或以下学历。
63.9%的受访者认为“本科转专科”政策对在校学生有很强的警示作用。
林泽宏今年6月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他坦率地承认,毕业前的一个月是大学期间最“痛苦”的一个月。“起初,我认为学校和老师不会把毕业生看得太重。然而,在我提交了论文的初稿之后,我的导师向我提出了大量的修改意见,要求非常严格。在离开学校的前一个月,这篇论文几乎每天都要修改一夜。”
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张震刚刚工作了一年。回想起自己的毕业季节,张震对准备补考印象最深。“我在大三第二学期选了一门课,需要在大四第二学期参加补考。如果补考还是不成功,会影响毕业,当时我特别担心。”
在这次调查中,80.9%的受访者支持大学的“严格纪律”。
回顾毕业前一个月的“磨难”,林泽宏感到更加感激。“无论是知识、技能还是心态,这一个月已经成熟了很多。就像黎明前的黑暗一样,手中的文凭和文凭只有生存下来才更有意义。”
华中科技大学大四学生胡强烈支持“从本科到专科”的政策也许许多网民并不了解事情的本质。事实上,这项政策是一种学术救济制度,给濒临辍学的学生一条出路。"
关于“转本科专业”的政策,63.9%的受访者认为这是对在校学生的一种强烈警示,52.8%的受访者认为这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33.4%的受访者认为这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和信任感,33.1%的受访者认为这是对学业困难学生的一种“人文关怀”,26.6%的受访者认为希望更多的学校实施“转本科专业”的政策。还有26.3%的受访者认为“从大学生到专家的转变”令人惊讶。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长江学者刘海峰教授认为,包括华中科技大学“本科转专业”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值得充分肯定。"这些政策的出台主要是为了保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刘海峰说,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适应他们的大学和专业的训练要求,一些学生由于沉迷于游戏和其他原因而忽视了他们的学习。“从本科生转到专科不仅是一种淘汰机制,也是对学业有困难的学生的一种关注,因此他们不会空手离开学校。”
54.1%的受访者认为“放出去”会导致毕业生质量不合格。
"有些大学生可以轻松毕业,但有些大学毕业生会有更严格的要求."姜黎黎(化名)是北京的一名二年级研究生,毕业于成都的一所大学。她坦率地承认,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毕业困难,这让人觉得“不公平”。
林泽宏认为,许多学生缺乏危机意识,“总觉得毕业是理所当然的事,或者对自己的要求是‘毕业没问题’,所以他们放松了。”他说,事实上,学校每年都有一些学生因为学习不达标而推迟或不能毕业。
大学毕业和毕业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是什么?数据显示,57.3%的受访者认为存在剽窃和代他人写论文的现象。55.3%的受访者表示,学生普遍认为“只要你跟上时代,毕业就能完成”。45.2%的受访者承认毕业答辩被故意“淡化”。40.6%的受访者认为毕业论文导师不够负责。35.6%的受访者认为“毕业前补考必须通过”这一潜规则。34.5%的受访者认为不同专业和导师的要求和难度不尽相同。28.4%的受访者认为毕业设计取决于高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姐妹。
此外,10.1%的受访者认为毕业门槛太高、太难。
刘海峰认为,与国外大学“宽进严出”的培养原则相比,国内大学在实施“严出”政策时面临更多的障碍。“我们的社会注重人际关系和面子文化。一方面,学生不能顺利毕业是非常尴尬的。另一方面,学生和教师在某种程度上会形成“师生命运共同体”。如果学生回答不好或毕业难,老师也会感到“丢脸”,所以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学生通过考试,顺利毕业。所有这一切导致了我们大学的淘汰率非常低。”
大学的“拓宽”会带来什么问题?根据调查,54.1%的受访者认为大学毕业生的素质不会令人满意,53.1%认为这会导致大学毕业证书含金量的下降,49.1%认为大学生会养成“蒙混过关”的惰性思维,41.9%认为大学的“宽大”是对学术和真理的*,40.2%认为腐败和掩盖可能滋生。38.1%的受访者认为这会导致国内高等教育水平停滞甚至下降,34.2%的受访者认为这会助长大学圈的不良风气,20.3%的受访者认为这对努力学习的学生不公平。
“十年树木造就百年人。“宽松”和“严格”之间可能没有太大区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肯定会很深远。”张震说。
关于“严格退出”政策,刘海峰还表示,“最难的是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
学校的培养模式和毕业要求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各方面素质。在这次调查中,独立思考(59.9%)和动手实践(55.6%)是受访者认为大学毕业生最需要提高的素质。其他方面依次包括:沟通和表达(46.0%)、与他人相处(42.9%)、坚定的耐心(39.9%)、努力工作(38.1%)、刻苦学习(37.0%)、谦虚(33.4%)以及协调和整体规划(32.7%)。
"书本知识和实际操作之间仍有很大的差异."张震说,“高校不仅要严格控制课程成绩,还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如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
53.4%的受访者建议高校建立学术预警机制。
一些大学生刚进大学时充满斗志,但他们在大学里继续"堕落",最后"一无所有"地离开了校园。在调查中,53.2%的受访者认为这是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其他原因包括:诱惑太多、意志薄弱(48.5%)、严重拖延、缺乏执行力(45.4%)、错误的“高中努力学习,大学努力学习”的观念(42.2%)、缺乏长远规划(38.0%)、学校对各种标准评估体系要求不严(37.4%)、周围同学和朋友的影响(31.6%)、自我认知不清、困惑和困惑(26.5%)、老师的纵容和家长的溺爱(19.8%)等。
刘海峰希望大学生能够把握宝贵的大学时光,明确自己的目标,努力学习,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不仅是对老师和家长负责,也是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大学应该为学业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什么样的“休养所”?53.4%的受访者建议建立学术预警机制,提前提醒问题学生。47.3%的受访者建议班主任和辅导员应定期与学生家长进行一对一的沟通。42.8%的受访者建议学校率先开展学业援助活动。受访者还希望建立一个“留级”制度(46.7%)、一个“本科转专科”制度(43.5%)、一个辍学制度(25.6%)和一个转专科制度(18.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