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少年班学子:从来没把自己当“神童”
新华社合肥9月9日电:中国科技大学儿童班的学生们:永远不要把自己当成“神童”
中新社记者吴兰
14岁的周剑诺和15岁的季已经是中国科技大学青年班的学生了。
他们的同学都是16岁以下的青少年。
中国科技大学儿童班成立于1978年,由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发起,得到了*、方毅等中国*的支持和推动。它主要招收没有完成普通中等教育但成绩优异的年轻人接受大学教育。其目的是探索中国培养优秀人才的规律,培养未来10-20年中国乃至世界学术界和产业界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
图片:樱花盛开在中国科技大学校园里。中国新闻社记者韩素媛摄
刹那间,中国第一个儿童班进入了40年代。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科技大学在总结和吸收儿童班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儿童班的模式,设立了“创新试点班”和科学实验班。2008年,初级班升级为初级学院。
温暖的爱永远伴随着。
张怡是一个哭哭啼啼的小女孩,15岁时被中国科技大学儿童班录取,她觉得这个地方“学习非常艰苦,缺乏人情味”。大学生活两年后,她在青年班感到非常温暖。
她说,在她进入儿童班之前,她一直是学校的“尖子生”,但她进入大学后,她的高中“那套”并不适用于大学,而且她周围的学生都很严厉,所以自然存在“差距”。大学第一次考试的结果“没有童年时那么差”。
“做什么”、“我一点也不坏”、“比别人适应得慢”...开学时,她被这些问题困扰着,经常哭。班主任、老师和高年级学生及时与她交谈,回答问题,帮助她走出低谷。
她说:“在孩子们的课堂上努力学习更好。我的能力是足够的,但我可能一开始就不适应它。
张毅的室友因为一段时间内饭卡消费低,从学校收到了一笔“巨款”用于“无声关爱”。这种无形补贴在学校实施了14年,补贴总额超过4万倍。
刷夜小组学习
19岁的周元浩已经是一名高中生了。2015年,他从海口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儿童班。当他第一次进入学校时,他也经历了“困惑”和“心理落差”。他说他很幸运能得到班主任的及时指导。
周元浩说,他经常和同学一起刷夜,组织小组学习,尤其是在考试周。学校附近24小时营业的商店中,有四分之三是中国科技大学的学生。有些无法解决的问题会在同学的指导下立刻被理解,学习效率很高。
虽然他会“加班”学习,但周元浩的业余生活也很丰富。他加入了学生会、玄隐俱乐部、围棋俱乐部、曹芳俱乐部和科研协会。作为一名高年级学生,他已经从学生会"退休"。
“神童”是有罪的。
中国科技大学儿童班被称为“神童”班,创造了许多“时代”奇迹,如最年轻的大学生、最年轻的哈佛教授和最年轻的院士。、罗立群、、尹、和都是从这个班毕业的。
现在,又有一批大专生进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的初级班:周建诺的初中和高中课程是自学的,在参加了六个月的高三课程后,他进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的初级班。自称“博雅”的纪记忆力很好,年轻时就能记下上百具人骨的名字。十三经和二十四史是他的小学课本。他介绍说他读过许多关于历史、地理和哲学的书。他原本打算成为一名历史上的签约作家,最终选择了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初级班。
然而,张毅说,像大多数学生一样,他们从来不认为自己是“神童”,也不应该责怪“神童”。她说,与大多数人相比,也许我们的注意力和执行力更强。
周元浩说,进入高三时,他的第一个标签不是“儿童班”,而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