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大学生就业调查:家乡城市获受访生青睐
漫画:郝延鹏
智联招聘中心执行主任南保宁建议,毕业生在求职前应该首先从心理、个性和能力等方面对自己进行评估,这样才能处于有利的位置。发送简历和面试时,不要只追求形式的华丽和内容的多样化。在面试过程中,你需要更多地了解工作内容和你自己的匹配程度,并积极提升自己。
-
2015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总数将达到749万。目前,毕业生求职季节已经逐渐结束。在经济转型和区域城市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目前的就业形势如何?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Zhaopin.com对2354名大学生进行的就业调查显示,88.3%的毕业生在毕业时选择了就业。32.5%的受访毕业生没有收到录用通知。家乡城市已成为受访大学生首选的就业场所,而不是北上官。
在受访的大学生中,男性占46.6%,女性占53.4%。普通大学的学生占88.1%,211和985所大学的学生占10.1%,外国大学的学生占1.8%。31.8%的受访大学生具有专业学历,61.3%为本科生,6.5%为硕士,0.5%为博士。
33.1%的受访毕业生发送了11至30份简历。
"我们班80%的人选择就业。"南昌大学日语专业的本科生王声(音译)表示,他曾计划毕业后去日本发展,但最终没有成功,而是选择了直接就业。“我们在就业方面非常活跃,专业有很多事情要做。日语不适合研究,人们也不热衷于出国。直接就业已成为一种更具成本效益的选择。”
调查显示,88.3%的受访毕业生选择了就业。只有6.2%的受访大学生选择在国内外深造,而2.5%的人选择自己创业。
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如何递交简历?根据调查,33.1%的受访毕业生提交了11至30份简历,30.2%的毕业生提交了10份或更少的简历,24.8%的毕业生提交了50份以上的简历,12.0%的毕业生提交了30至50份简历。
来自北京211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张西已经提交了70多份简历。她将自己的简历按国家机关和机构、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国企业进行了分类,并重点介绍了自己感兴趣的互联网企业。张西的目标是在互联网和零售行业营销工作,但大多数顶尖公司在笔试后都淘汰了她。
就面试情况而言,90.9%的受访大学生都接受过面试。其中,32.0%的毕业生获得3-5次面试机会,23.4%获得不到3次面试机会,19.5%获得6-10次面试机会,16.0%获得10次以上面试机会。此外,9.1%的受访毕业生尚未获得任何面试机会。
经过5个月的求职,张西获得了10多个来自企业的面试机会。她认为参加更多的笔试和面试可以积累工作经验,提高适应性。“目前,我的家乡有机构,广州有一家外国公司向我伸出橄榄枝。我认为他们都很好。我要看看成长中的互联网公司是否有更好的机会。”
在调查中,34.1%的受访毕业生收到2份录取通知书,13.5%收到3份,11.1%收到4-5份,8.9%收到6份或更多。然而,32.5%的受访毕业生尚未收到任何录取通知书。
对此,智联招聘负责人南保宁建议,毕业生在求职前应首先从心理、个性、能力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客观把握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然后扬长避短,使自己在求职中处于有利地位。发送简历和面试时,不要只追求形式的华丽和内容的多样化,也不要忽视简历作为垫脚石的作用。在面试过程中,你需要更多地了解工作内容和你自己的匹配程度,参考市场价值,发展更多的自我优势,积极提升自己。
家乡城市超越北京,深受受访大学生青睐
受访毕业生认为自己被录取的原因是:相关实习经历(30.2%)、明确的求职目标(28.4%)、充分的面试准备(19.4%)、有前途的职业就业前景(11.3%)、良好的学习成绩(8.8%)、毕业于名牌大学(5.1%)和内部资源(3.9%)。
沈,,江西农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四学生,目前在新单位实习。“当我通过求职网站提交这份简历时,我很幸运地得到了面试机会。公司应该喜欢我,因为我刚从大学毕业,我更灵活,我更有耐心,更善于学习”。
调查显示,53.4%的受访毕业生认为,他们没有得到这份工作的原因是他们不能满足雇主的要求。其他原因包括不明确的自我定位、高期望值(36.9%)、严峻的就业形势、减少的机会(32.5%)、不明确的求职目标(23.2%)、较少的面试机会(22.3%)和较少的简历(17.8%)。
王声已经接受了七八次采访。她认为,雇主更重视个人的综合能力,“面试并不能很好地理解一个人的具体能力,而只是对总体情况的粗略了解,因此语言表达至关重要。”
数据显示,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72.2%)是受访毕业生认为雇主最看重的品质。第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8.0%)。其次是现场适应性(54.0%)、专业知识水平(52.3%)、外语水平(15.0%)和着装(13.7%)。
毕业生最看重雇主的地方是哪里?
在调查中,公司的发展前景及其上升空间(75.0%)是毕业生最重要的因素。薪酬和福利位居第二,占63.1%。其次是个人兴趣和工作适合度(55.6%)、工作性质和内容(42.3%)、公司所在城市(38.8%)、公司实力和声望(32.3%)、离家距离(25.4%)和企业文化(25.4%)。
与许多年前毕业生涌向北京等大城市不同,调查显示,家乡城市成为受访毕业生的首选,占到30.4%,比第二选择“北京等一线城市”高出0.4个百分点。
关于将来在哪个城市工作,王声说他还在犹豫。“这主要取决于每个人对未来的规划和定位,以及他们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她说如果家乡有好工作,她不会选择出去。“我仍然依恋我的家乡。毕竟,家人、朋友和各种人际关系都在这里。从心理上来说会更容易。”
“就算你想出去,也要沉淀几年。一份工作的好坏并不取决于你所在的城市,而是取决于你的职位和领导能力,以及你能从工作中学到什么。”申认为,一线城市虽然经济发达,但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生活不尽如人意。二线和三线城市未来将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42.6%的受访毕业生有商业想法或计划。
面对当前的大众创业和草根创业浪潮,毕业生的态度如何?调查显示,42.6%的受访毕业生有创业的想法或计划,5.5%的毕业生准备创业。1.2%的受访毕业生已经开始创业。
住在河南洛阳的吴淼计划在他的家乡开一家青年招待所。“我一直喜欢户外运动,我的家乡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可以让我的梦想成真。”吴淼和一起创业的小合伙人分工明确。资金和人力已在初期到位。目前,河南旅游市场正在实地考察,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将在评估后确定。
南保宁说,创业可以全面培养人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同时,它有助于培养系统思维能力,创业产生的成就感是不可替代的。“然而,中国目前的商业环境并不完美。毕业生没有什么社会经验,容易盲目乐观。商业失败的打击对他们来说是巨大的。”
西南大学公共服务管理专业的程老鹏认为,为大学生创业的想法很少实用。“从头开始哪有这么容易?首先,没有资金保障,大学生刚进入社会时没有什么经验。一旦他们感到沮丧,他们将很容易退缩。”他说如果他想自己创业,他首先要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和经济基础。
在调查中,网络资源(61.0%)是受访毕业生认为大学生成功创业的主要关键因素。第二是社会经验(58.6%)。以下是充足的资金(54.7%)、敢于尝试(54.6%)、永不放弃的精神(39.9%)、企业管理专业知识(36.32%)和国家政策支持(30.8%)。
“创业不仅需要崇高的理想,还需要激情、流动性、领导力和适应性。毕业生仍然缺乏头脑、市场眼光和领导素质。”南保宁建议毕业生暂时不必急于创业。相反,他们可以努力进入一家好公司,积累丰富的经验和人脉,然后辞职创业。这更合适,成功率更高。(原题:应届大学生就业调查:受访者青睐的家乡88.3%的毕业生选择就业,42.6%的受访者有创业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