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授金力谈谈家桢:有先生指路乃人生一大幸事
■本报记者冯、黄欣
在复旦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的眼里,有我国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谭作指导,是莫大的幸事。
事实上,就资历而言,谭是的“一代宗师”,而是谭的弟子刘祖东的学生。然而,谈到生活或学习,谭是的良师益友和学习的指路明灯。
今年是谭诞辰105周年和逝世5周年。几天前,李晶与这位大师再次向《中国科学报》记者回忆往事。
边缘遗传学
“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20世纪80年代,谭的一篇预言性文章使与遗传学有关。
1981年,李晶参加了高考,并计划选择数学或物理。正是谭的话让他改变了主意,最终进入复旦大学生物系遗传学专业。
当时,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各门学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谭认为这是中国遗传学发展的一个机遇。他分析了国际前沿进展,认为进化遗传学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并决定选择学生进行遗传学和数学的交叉培养。
"当时,共有4名学生,1名硕士学位和3名本科生被选中."李晶回忆说,他是研究进化遗传学的本科生之一。
自那以后,32年过去了,尽管生命科学领域出现了许多热点,但李晶一直坚持研究进化遗传学,并决心这样做。
现在,谭对的预测也是真的。遗传学和遗传分析,就像基础研究的“工具”,渗透到生命科学的所有领域。
“这充分证明了遗传学的重要性和遗传学的辐射力。促进遗传学的发展,一方面要进一步研究遗传学的机理,以突变和重组为研究方向。另一方面,遗传学应该用于满足人类发展和国家发展的主要需要,发展和疾病应该作为应用目标。世界级和国家需求是我们的科研目标。”李晶说。
对斯坦福的特别访问
1994年,在德克萨斯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李晶去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员。他永远不会忘记的一次访问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1994年冬天,85岁的谭去斯坦福大学寻找金丽。在谭看来,整个生命科学分为个体发展和系统发展,即微观和宏观。他认为当时在耶鲁大学工作的徐天在个人研究方面做得很好。在系统开发方面,李晶做得很好。因此,我特地去美国邀请两个人回来。
“因为当时我和别人共用一间办公室,所以我带谭先生到医学院的学生休息室休息。下午,当我找到王先生时,他正躺在外面的长椅上打盹。也有学生在外面大喊大叫。”李晶说,陈先生年纪太大了,仍然懒得工作,所以他决定那时回家。
1996年,在离开博士后岗位后,当李晶在美国五所大学提供的教学岗位之间进行选择时,他的先决条件是每年在他的母校复旦工作三个月。德克萨斯大学同意了他。
1997年1月,李晶开始在德克萨斯大学正式工作。4月,他回国建立了一个实验室,并成为中国最早的两边都跑的学者之一。
回国之初,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谭得到了的大力支持。1998年,学校分配的研究经费已经用完,学生无法得到报酬。谭发现后,给了一张15万元的支票。
“我得知这是他的奖金,觉得钱太重,不敢用。之后,在徐志宏先生的帮助下,我筹集了30万元的研究经费,并及时将15万元的支票退给了谭先生。”李晶被这及时的帮助感动了。2002年,复旦大学开始全球招聘生命学院院长。得知这一消息后,李晶决定全职回到中国,并于2003年被任命为院长。从那以后,他每年在家呆9个月,并于2005年向美国递交最后一份辞呈。
“回家总是我的第一选择。网上有一些关于我是美籍华人的虚假报道,但事实上我从头到尾都只有中国国籍。我从未进入美国国籍,只有绿卡。”李晶说,回到中国后不久,他就放弃了绿卡。
传承“教育经典”
“我曾经说过,培养学生就是希望学生超越我。这种做法也起源于谭先生表示,谭对的人才培养非常关心。从同一组中选出的另外三名学生也在美国学习,并成为第一批正式教授。
谭还建议大学生应该做科学研究。看到当时还是一年级本科生的李辉是一个很好的前景,他对李晶说:“这个年轻人不错。我把它留给你。我们必须好好培养他。”现在,李辉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教授。
受他的导师的影响,李晶现在也培养了一批学生,他们让他感到自豪,并认为你比蓝色更好。
“在历史人类学领域,李辉比我强。在基因组的结构变异方面,张峰比我强。在表观遗传学方面,文博比我强。在基因分析领域,南加州大学的张坤比我强。在对混合人口的分析中,中国科学院马普青年科学家小组组长许淑华比我强...一旦学生们取得了成绩,我必须尽快让他们独立,不能生活在我的阴影下。”当谈到每个学生的特殊技能时,李晶无所不知。
在继承谭思想的基础上,还认为,学科的发展应兼顾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于生命科学来说,宏观和微观就像分子和生命之间的关系。如果你忘记了生活,这个课题就做不好。”
担任院长后,将谭对遗传学“年轻化、社会化、职业化、国际化”的期待,作为学院发展的指导思想,登上了生命学院的头版头条。
"我希望王先生的精神能影响更多的人."李晶说。
《中国科学日报》(第四版综合版,2013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