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安徽农业大学教授为农民当“服务员”

科普小知识2022-07-12 21:07:27
...

“过去我不敢说自己是专家,但现在我可以自信地这么说了!”安徽省金寨县农业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朱先东说。

朱先东虽然学过农学,有高级农学家的头衔,但他不敢同意自己的“专家”头衔。金寨县引进四川猕猴桃品种时,猕猴桃未驯化,多次遭受溃疡病。水果种植者很悲惨。“全科医生”朱先东也遇到了“专业问题”。

安徽农业大学的朱教授在参观了金寨后,决定更换猕猴桃品种,并带来了他多年前培育的品种,指导果农手拉手种植,并牵头建立了猕猴桃产学研联盟。

"今年,朱教授来校进行了十多次规范化种植制度培训."朱先东说:“我每天都跟着朱教授学习,我已经成为猕猴桃专家。”

作为一名基层农业技术员,朱先东的经历实际上是一个“共同的问题”。记者了解到,我国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根据计划经济*的要求建立的。随着形势的发展,出现了专业不全、分工不全、人员老化、知识陈旧等问题。,这直接导致了技术研发与推广的严重脱节,商业主体专业化生产与“全科”服务的矛盾等。

因此,当前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必须跟上农业供给方面的结构改革步伐,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学校与县共建“一站一盟一中心”

“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全面服务扶贫攻坚任务,农业院校的关键是探索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模式,解决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安徽农业大学校长程北久说。

因此,安徽农业大学在学习发达国家农业推广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际,在坚持“大别山路”30年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站一联盟一中心”的农业推广模式。

所谓“一站制”或“区域农业综合试验站”是新型农业推广服务平台的物质载体,包括综合大楼、远程培训终端、工业研发中心等。,并配备标准化实验室,可进行常规农业测试和分析。“一个联盟”,即由学校和县级*组成的“新型产学研合作组织”,是加快先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制度保障。“一个中心”是学校与县级*共同设立的“农业推广服务专业实体机构”。它是校县合作的联合行政组织。

据了解,综合测试站作为一个硬件平台,在学校和各县实行“讨论、共建、共享、共管”的运行模式。

专家传“真经”,村民上课不睡觉

金寨县大范村,现为安徽农业大学对口扶贫中心。村党支部书记叶乃全说:“过去,人们在训练时常常打瞌睡。现在我听说农业大学的专家来上课,并传递“真经”。每个人都挤向前,竖起耳朵听着。”

高山有机水稻是金寨县的特产,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一直跟不上技术发展。安徽农业大学派出以丁克俭教授为首的专家小组,与当地农业技术人员一起,对该县高山有机水稻产业进行调查,并针对制约该县高山有机水稻产业发展的品种和技术等瓶颈问题开出药方。

在山区的废弃土地上,人们一个接一个地种植水稻。2015年,大凡村成立育苗厂,显著提高了作业效率,每亩综合效益提高1000元。

最让叶乃泉感动的是,丁克俭总是教人们在田里手拉手种田。教学没有架子。“有时候,一旦他的皮鞋被脱掉,他就会去地里亲自用农具向每个人展示。”

把纸写在地上

如今,安徽农业大学与安徽省18个县、市、区形成了75个县级农业主导产业联盟,形成了一支由350多名科技人员组成的专家队伍。

安徽农业大学张教授认为,过去科研成果转化比较困难,找不到转化对象。现在,它正直接面向农业经营主体,实现“有头有尾”,科技成果不再被束之高阁。

据统计,在教授专家到农村服务的同时,他们带领2000多名研究生到生产线上进行研究和技术服务。

“目前,不仅博士生、硕士生,而且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都在综合实验站完成。这里的实验数据是最真实的。安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陈红权教授认为,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也将从根本上推动农业院校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了综合实验站这样的平台作为支撑,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在地球上写论文”。”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