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保健品泛滥折射扭曲的“健康观”

科普小知识2022-07-12 21:57:01
...

■新余,本报见习记者,秦志伟,本报记者

最近,全健和他的保健品帝国陷入了舆论的漩涡,这也使得保健品泛滥的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传统中医保健”和“高科技保健产品”与欺诈性的传销联系在一起。他们制造的社会混乱反映了扭曲的“健康观”、“疾病观”甚至“人生观”。

到目前为止,对于是否食用保健品仍然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保健品可以延年益寿,每一种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自己的案例。

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张能维认为,健康的人体具有一定的调节和选择能力。只要它不挑食,不偏食,就能保持营养平衡,不需要特殊的营养补充。“如果你怀疑自己缺乏营养,你需要去正规医院,看专业医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并进行标准化治疗。”他在接受《中国科学》采访时说。

与此同时,张能维强调,通过非标准和错误的处理方法获得良好结果的可能性非常小。虽然一些疾病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但规范化的科学治疗是获得最佳效果的唯一途径。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剂科主任孔在接受《中国科学日报》采访时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她认为,在正常情况下,食用保健品会破坏身体的平衡。如果你觉得不舒服,你应该先去看医生。根据医生的诊断建议,你应该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和保健品调理。你不能盲目听从别人的建议。

目前,中国对保健品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即不以治疗为目的的膳食补充剂,只起辅助作用。换句话说,任何宣传保健品疗效和治疗效果的行为都被怀疑是非法的。

"当务之急是让消费者知道药品、保健食品和食品之间的区别."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苏伟伟教授在接受《中国科学日报》采访时强调,国家对保健品的适应症有严格的要求,但是没有可以治疗肿瘤的“保健品”。

此外,保健品背后的混乱反映了一种不健康的“健康观”。张能维说,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健康的身体需要良好的精神状态“陪伴”。“医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追求健康的历史。应该清楚的是,健康从来没有被任何一种保健品所赋予。”他强调。

一些医学领域的学者和专家也向《中国科学日报》讲述了他们的科学“健康观”。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NCC)国家新药(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孙艳认为,在线自查和“科普”在诊断前不应被信任。“我已经在抗癌前线战斗了50多年,我已经快90岁了。有人说我的声音仍然响亮有力。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我相信并坚持这样一种观点,即预防胜于治疗,早期治疗优于晚期治疗。”他说。

孙艳提到,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工作了50多年,该医院大约有60名员工患有乳腺癌,但大多数都被治愈了,只有3人死于特殊因素。他认为,癌症医院工作人员的癌症治愈率高于普通人的原因是没有“秘方”或“特殊治疗”。主要原因是发现得早,接受了多学科综合治疗。

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包括三个阶段:癌前病变、原位癌和浸润癌。其他被称为“癌前疾病”。“如果每个人都能注意到这些并及时处理它们,癌症的发病率将会大大降低。癌症前期病变的诊断不能以在线自我检查和商业“科普”为依据。你应该去正规医院检查和诊断。”他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外科主任医师张金哲表示,应积极开展预防工作,相信科学。

98岁的张金哲指出,定期进行系统体检是非常必要的,医生的建议也应该认真考虑。“值得注意的是,医学书籍中的内容是根据广大群众的平均情况而针对某一个人的,或者应该结合他们自己的情况。如果情况允许,我们可以和更多的医生交流。”他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预防医学协会主席王陇德直言不讳地说:“牛奶有毒,南瓜可以治糖尿病,绿豆和茄子可以治各种疾病...我认为这些“定律”没有科学依据,所谓的“健康专家”为了赚取噱头而胡说八道。

“药比食物好。除了吃,我不吃任何补品,甚至不吃维生素。然而,说蛋黄因血脂高而不能吃,因局部锻炼而能减少腰围,这似乎很科学,而且锻炼应该“闻鸡起舞”。事实上,它也是不科学的,甚至充满了漏洞。如何从繁杂的“健康知识”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在我看来,只有把科学的健康计划传播给普通人,“健康专家”才有市场,健康知识才能远离谬误,保持真实。”王陇德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航空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于指出,改变不良心态和生活方式是必要的。

“人们有很强的自组织能力,各种疾病和亚健康状态大多是由生活方式和态度的改变引起的。因此,养生应从改变不良心态和生活方式入手,通过纠正“整体心身障碍”状态,回归整体稳定状态,预防和消除慢性病,进而保持健康余对说:

此外,于认为单纯用生物医学的方法来解决人们的健康问题是不可行的。我们必须从不利于我们健康的原因开始,包括社会心理原因。“我们必须保持快乐和乐观的态度。良好的态度是健康的重要因素。每个人都应该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要有太多的恐慌。”他说。

中国科学新闻(2018-01-03第四版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