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一份珍藏40年的《科学报》

科普小知识2022-07-13 16:39:49
...

1980年的一天,美国犹他大学的中美物理学联合研究生入学考试(CUSPEA)学生刘平宇(音)正在一个小宿舍的桌子上看从家里寄来的《科学》(中国科学的前身)的剪报。他的脸上满是泪水。

这是1980年8月28日出版的《科学》,第三版的标题是“排除对研究生刘平舆的干扰,他被大学录取出国深造”,还有一个简短的评论“勇敢地站起来保护人才”。评论说:“在发现人才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站出来保护他们,敢于与摧毁他们的旧*作斗争。”

一份珍藏40年的《科学报》

科学截屏(现在的中国科学)

2019年11月24日,当刘平舆得知这位记者来自《中国科学》时,他惊呼一声,并拿出了自己的自传,其中包括了迄今为止收集到的这篇剪报。这次意外的相遇也让刘平舆能够再次讲述他40年前的故事。

刘平舆生于1941年。“*”前他是大学生。由于他的性格诚实和坦率,他在“*”期间经历了艰辛。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科学之春”来了,但刘平舆的春天没有来。他无法申请研究生,因为他无法从他的组织得到介绍信,因为历史遗留的问题,他在截止日期前的最后一个小时报名。当时,他选择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近代物理学史专业,导师是当时的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贺作秀。没想到,几个月后,他收到了一份“不准入内通知”。

在绝望的情况下,他意外地得到了一次旅行的机会。1978年10月,刘平舆到达北京,直奔三里河中国科学院。出乎意料的是,教育局的几位老师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你接受了,你考试考得很好,我们都知道。”直到刘平舆拿出“不准入内通知书”,几个老师才相信发生在他身上的事,并答应设法处理。

直到后来,刘平舆才知道,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在录取过程中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不得不放弃他。

1978年11月,年仅37岁的刘平舆终于收到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的录取通知书,成为当年唯一同时收到拒绝通知书和录取通知书的大一新生。这就是为什么1980年《科学报》上的文章说“应该消除研究生入学的干扰”。

1979年,刘平舆参加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组织的美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他进入了全国前十名,并有机会在美国学习。这是CUSPEA“试运行”的第二年。根据李政道先生的计划,前两年将是一个试点项目,效果良好,规模将扩大。因此,这两次会议被称为“负一”和“零”海外学生,共有18名学生。

没想到,刘平舆是研究生院唯一一个没有档案的学生。当时,没有档案就不可能通过政治考试并获得护照。在关键时刻,中国科学院再次开了绿灯,时任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的严济慈做出了决定,并直接办理了护照。

40年后的今天,刘平舆仍然无法掩饰他在谈论这段经历时的兴奋。他说:“感谢李政道先生,感谢老严(济慈)和科学为正义。”

到达美国后,刘平舆在犹他大学物理系博士资格考试中得了200分中的197分,创下了高分。一位美国教授对他的学生说,“如果你抄答案,你可能会比他犯更多的错误。”

正是因为包括刘平舆在内的18名“消极”和“零”留学生的出色表现,自1980年起,CUSPEA正式启动。每年,100多名优秀的中国物理学生可以进入美国大学继续深造,十年内总计915人。

开学后不久,刘平舆收到了哥哥寄来的《科学报》,看着看着,忍不住哭了。在他看来,这代表着祖国的认可,代表着真理之光的最终胜利,代表着祖国充满希望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