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国高教评估首次走出国门:“新”在哪

科普小知识2022-07-16 12:55:49
...

■我们的记者陈彬

国庆节期间,应俄罗斯国家公共认证中心的正式邀请,教育部高等教育与教学评估中心(以下简称评估中心)首次出国,赴俄罗斯对波罗的海联邦大学的四个专业进行中俄联合专业评估和认证。这也是中国首次走出国门,用中国的标准、中国的专家和中国的模式来评估和认证外国大学。

这个消息让许多人吃惊。因为说到“高等教育评估”,中国人还是有很多负面的评价。现在,备受批评的高等教育评估已经开始了它的第一次海外之旅。难怪许多人甚至“出乎意料地”哭了。

新发展

据悉,本次评估的邀请方是俄罗斯国家公共认证中心,该中心是俄罗斯国家评估和认证的权威机构。评估中心和该组织的合作早在去年就开始了。

2014年9月,评估中心在北京举办了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该中心与俄罗斯国家公共认证中心和日本大学评估和学位授予机构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这实际上可以被视为中国高等教育认证走向“全球化”的重要基础

“这些年来,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的整体发展一直比较好。在国际交流中,中国在评价中获得了相对充分的发言权。这样,我们在评估中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就不应该是单向的,而应该是双向的。”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毕敦荣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

事实上,国内高等教育评估多年来一直努力与国际标准接轨,但在此之前,更多的国外评估标准和体系被引入,如加入国际认证协会,一些工程专业也尝试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自我认证,“这是前期的表现”。

自然,评估中心的出国也预示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作为高等教育评估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已经开始了新的国际合作。这种合作包括评价理念、评价标准、评价技术和选择专家出国。这是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国际化的新发展毕敦荣说,只有在*的推动下,这一新的发展才来得更快。

对此,俄罗斯教育部还表示,俄罗斯积极邀请中国对其大学进行评估和认证,表明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模式和标准正在得到国际认可和采用。此次访问俄罗斯开辟了中俄高等教育合作的新领域,具有“象征意义”。

新角色

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今年才第一次出国,但教学评估方面的国际合作并不少见。例如,许多加拿大大学将参与美国的评估系统,类似的情况在欧洲国家也很常见。然而,这一次俄罗斯主动邀请中国评估专家参与专业评估。事实上,有一定的客观原因。

“俄罗斯的高等教育体系不同于西方国家,非常特殊。然而,欧美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评估和认证表现出一种民间性,*组织的权威不足。然而,我国*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权威非常大,俄罗斯的高等教育体系与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中俄高等教育评估合作有着共同的基础别邓荣说了。

此次俄罗斯之行,评估中心共挑选了8名评估认证领域的高级专家,对波罗的海联邦大学的4个专业开展中俄联合专业评估认证工作。参与本次评估的专家有着丰富的评估经验,但即使对他们来说,本次评估也有着全新的体验。

因为他们的“角色”已经改变了。

“在中国,教育部领导的评估最受批评的一点是,评估员和被评估者属于同一个系统,因此人们怀疑他们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出国后,他们的身份已经变成了一个完整的“第三方组织”。在采访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楚赵辉说,这种地位的改变首先意味着对中国仍在发展的高等教育评估的挑战。毕竟,面对不熟悉的评价环境和评价者的需求,评价者自己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而这在中国往往是不必要的。

此外,这种身份的改变也带来了机遇。

在毕敦荣看来,在国内高等教育评估体系中,教育部的评估是官方权威。然而,出国成为纯粹的第三方后,评估中心应该从中获得很多新的感受,这更有利于思考如何在中国发挥第三方的作用。这可能是这一跨国评估最积极的意义。

“俄罗斯高校不认为中国的评估中心能够在资源配置和各种政策取向方面对它们施加影响,这与中国不同。这是对评估中心身份的一次测试,将非常有助于评估中心在未来改进相关系统。”别邓荣说了。

新方向

当中国的评估专家出国时,下面的问题也摆在我们面前——外国评估专家能出国吗?

“既然你可以出去,为什么不能让别人进来?”褚赵辉表示,在对地方高等教育评估普遍缺乏信心、独立的第三方评估尚不健全的情况下,有必要引进国外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在教育评价的问题上,“引进”比“走出去”更难,但在这个困难的背后,仍然是我们是选择开放还是封闭自己的问题。如果你选择开放,这些问题是可以克服的。”

事实上,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有了“引进”的先例。根据毕敦荣的记忆,20世纪90年代,ISO900质量认证体系被引入高等教育领域。相关机构也来到中国为十几所大学进行认证。然而,在过去的20年里,虽然一些大学引进了一些国外的评估标准,但很少有外国机构直接对国内大学进行评估和认证。

“公立大学在邀请外国认证机构参与中国的认证时仍然很谨慎。一些学院和大学,即使根据其内部需要进行了一些探索,也是在主管当局的有意识支持或默许下进行的。”别邓荣说了。

在他看来,引入高等教育评估是必要的,但必要性是有限的。毕敦荣说,高等教育系统与企业系统并不完全一样。前者的文化因素更加明显。"英国大学和美国大学之间的差异是全方位的."因此,国际合作评价更多的是基于标准和技术上的相互借鉴。真正邀请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进行系统评估是不现实的。"这种评价模式应该发展,但必须考虑到国情."

对此,楚赵辉还表示,欧美国家在大学评价方面仍有相对优势。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向一些领先的专业组织学习。然而,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简单的标准和项目问题不难模仿。然而,潜在的概念问题在短期内很难改变。

“无论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这都是对某些行动的探索,我们需要进一步反思这个概念。这样,中国的高等教育评估才能得到广泛认可。”楚赵辉说道。

《中国科学新闻》(第六版,2015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