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自然科普

炒作副院长背后的“官本位”意识

科普小知识2022-04-13 22:13:59
...

■你好,小李

不久前,一个来自中国西南某大学的28岁的医生担任二级学院副院长的消息在媒体上非常流行。一些新的网络媒体甚至用“网上冲浪”的标题来吸引网民的注意力。

当然,媒体对大学的报道是件好事,但总有一些媒体对着墙做虚假陈述。他们把大学里常见的东西视为“新闻”,并利用本不应该被提倡的趋势作为“积极能量”无限扩大。因此,消极意义在不断扩大,影响着大学改革的进程。

尽管目前的中国大学不能称之为象牙塔,但它们之间的关系仍然相当密切。一些地方的“大学城”原本强调学校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渗透和资源共享,但现在它们以维护安全为名建造围墙和电网,并被光荣地隔离开来。由于类似的“光荣隔离”,大学外的人不了解校园情况是不可避免的。

互联网传播的一个特点是顺应潮流。当一条“新闻”被一些人点击时,很容易让不知名的人跟随趋势。结果,它真的“炸毁了互联网”。然而,在审视新闻的价值时,人们不能仅仅依赖于其传播的广泛性。新闻本身的重要性也值得注意。

应该注意的是,一个28岁的教师担任大学二级学院的副院长并不罕见。一个年轻的学者把他的第一个聪明的科研工作放在一边,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行政工作上是否合适,也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应该更加注意的是,中国社会一直有一种比较感。这所大学有一名28岁的副校长,该大学可能会提拔一名27岁的副校长。如果“年轻的”副总裁不受文件的限制,可能就没有底线了。

老百姓不了解大学的情况,在社会仍然充满“官方标准”的时候,把大学视为“积极的能量”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对于大学从业者来说,这样想就成了一个问题。

近十年来,有识之士不断呼吁和倡导大学“去行政化”,旨在使中国大学更符合现代大学的精神和原则。“去行政化”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需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以二级学院的领导岗位为例。发达国家大学的大多数领导职位(即系主任)由系(学院)的教授轮流担任。既然是轮换,自然就没有什么行政级别了。事实上,我国一些著名的大学已经采用了这种方法,其管理效果并不比行政级别的时差效果好。至于二级学院的副院长,他们也主要是国内一些著名大学的副职,俗称“工人”。从这个角度来看,提拔这位28岁的海归为副总裁实在不是什么大事,更不用说有多大的新闻价值了。

目前,二级学院改革的难点主要在于利益分配。从大多数大学的情况来看,保留和取消行政级别似乎是一个主要焦点。然而,通过深入观察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保留和取消行政级别的关键在于潜在的好处。简单地说,领导岗位和非领导岗位之间的利益分配存在巨大差距。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拥有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头衔的教师有强烈的意愿和热情去竞争领导职位的原因。

从理论上讲,大学内部的利益差距是衡量大学是否“现代”的标准之一。大学不是一个官方圈子,所以她不追求权力。大学也不是市场,所以她也不追求金钱。权力创造等级,金钱创造差距。大学,无论是作为教育机构还是作为“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蔡元培的语言),都是为了打破等级和差距。

因此,为了消除大学的等级差距,缩小大学之间的差距,我们必须改变利益比例的不平衡。

当然,这是改革的最终目标。在现有条件下,通过宣传和谈判“去盈利”相对容易。公开是指公开与教学和行政人员有关的所有资源,不仅是为了确保公平和公正,也是为了更好地监督资源的分配和再分配。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谈判才有意义。

谈判方法之所以更适合大学,不仅是因为大学员工具有相当的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大学是一个教育机构,谈判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生活、学习相处、学习理性澄清观点、判断是非的学习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他们需要在参与谈判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培训,改善工作条件和资格,以便更好地承担教育的责任和义务。

意识形态层面的“去行政化”是为了消解“官本位”意识,这对于大学管理者来说或许更为重要。王鸿“副总统”事件并不是一个值得解释的励志故事,因为它并不代表中国大学改革的方向,也不应该成为大学自我推销的一种手段。

《中国科学报》(第五版《大学周刊》,2018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