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国科学报:地学科普也能“活色生香”

科普小知识2022-07-20 18:13:46
...

公开展览每年都有新的内容。企业家、科学家和观众聚集在一起。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科学普及形式。和博物馆一样,民间收藏也正在成为推动科学普及的重要力量。

这是记者程哥吗

来自五大洲的约70个国家参加了展览,4个主要主题论坛,1个珠宝展,3天滚动公开讲座和科普电影,6天不间断的“开宝”和“淘宝”体验,以及可以带回家的古代矿物晶体和化石,以及权威机构的现场珠宝鉴定。第二届中国(长沙)国际矿产与宝石博览会于5月20日闭幕,创下了近20万游客和15亿元营业额的纪录。与此同时,原本严肃的“地球科学”被解释为“生动而丰富多彩”。

这个展览弥补了博物馆的不足。

“过去,皇帝的女儿不会担心婚姻的想法已经过时了,因为博物馆就在地面上。”5月18日,在国际博物馆日举办的博物馆论坛上,中国地质博物馆黄果树分馆馆长陈争鸣大声疾呼,目前的展示模式普遍枯燥、过时、太专业、太说教、缺乏参与性。这种偏离观众兴趣的方式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

事实上,就在全国各大地质博物馆都试图打破这个话题的时候,矿产展览已经在全国悄然兴起。本月初,上海国际矿产与宝石博览会已经举行了第十三届。本月底,类似的展览将转移到浙江。像蘑菇一样涌现的展览已经成为矿物爱好者的天堂。

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国内博物馆的理念和方法普遍已经过时。“展品可以尽可能多地收集,但很难更新,只能反映其中的一小部分。”然而,公开展览每年都有新的内容,将企业家、科学家和观众聚集在一起是地球科学中一种非常好的科普形式。

欧阳自远认为,中国的快速工业化“迫切需要吸取科学普及的教训”。

从上海搬到长沙的上海石头村科普社区负责人王宏远认为,自然博物馆是一个长期的平台,展览是一个商业平台,拥有更广泛的观众和更丰富的展品。

把石头标本带回家

在长沙矿业博览会上,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和化石网主办的“寻找湘西三叶虫”活动吸引了许多家庭参加。组织者精心准备了一些含有三叶虫化石的沉积岩切片,并教会观众用工具打碎它们来模拟化石的挖掘过程。幸运的是,他们也可以把三叶虫化石带回家。

除专业经销商和收藏家外,一些当地自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地质机构的研究人员、地质大学和中小学的教师和买家也加入了矿山交易会的采购团队。有些人甚至购买了装在盒子里的矿物晶体和化石标本,以满足未来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的需要。

世界上最大的矿物和宝石博览会和美国图森矿物展览组委会主席彼得·高美说:“我一直认为这些东西在博物馆里,我只能看着它们,不能碰它们。后来,我逐渐意识到我可以买一些,然后把它们放在家里,价格稍微便宜一点。”

欧阳自远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收藏矿物宝石是大势所趋。它不仅能被欣赏,还能增长知识。此外,矿物化合物非常稳定,通常不会产生放射性。这种爱好应该大力提倡。

不应忽视的非*力量

在矿物化石领域,已经形成了一个爱好者的大圈子。他们被称为“我的朋友”和“石头朋友”。他们的痴迷甚至超过了一些专业人士。像润滑剂一样,这些民间爱好者穿梭于展览和博物馆之间。他们专注于收藏,咨询研究人员,协助博物馆开展活动,并吸引更多潜在的爱好者加入队伍。他们既是科普的对象,也是科普的促进者。

“在我得到这么漂亮的东西之前,我不知道有多难。它们历时数亿年,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相反,他们被珍惜和爱着。”王宏远说。为了参加矿山博览会,他们不仅精心准备了展品,还带来了专门制作的地质科普漫画,这些漫画在出售的同时还赠送给了湖南的大学代表。

在长沙矿业博览会期间,还举行了第六届全国化石扇大会,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化石扇。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等专家也出席了由中国科学院专业机构支持的非*组织举办的会议。

著名的德国化石收藏家马丁·戈利茨(Martin Golitsch)表示,在德国,私人收藏家通常只收藏某些类型的化石,有时比专家更有专业知识。他们与科学家的合作非常好。有时他们会免费将收藏捐赠给科研机构和博物馆。收藏家写的论文也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促进科学家、收藏家和经销商之间的共存与合作非常重要."

王宏远希望与更多的专家建立联系,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他认为,民间收藏像博物馆一样,可以成为推动科学普及的重要力量,“因为我们都是石头的保管人。”

《中国科学报》(2014-05-22,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