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科普

美国科学院最年轻华人院士

科普小知识2022-07-21 16:58:13
...
庄小炜出生于1972年。1987年,15岁的他从苏州科技大学预科班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初三。他于1991年毕业于美国,并于1997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他被哈佛大学聘为助理教授。五年后,在2006年初,他成为了物理系和化学系的双教授。此前,她获得了2003年的“天才奖”,是第一位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女科学家。2012年5月1日,40岁的庄小炜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庄小炜曾在一次采访中说,她从小就喜欢科学。她的早期教育是个性和顺其自然的结合。我今天取得这样一个成就的主要原因是,我一直保持着一种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兴趣学习的强烈动机。据《深圳晚报》报道,庄小炜的父母都是中国科技大学的教授,但在他5岁之前,庄小炜没有和父母住在一起,而是和他的祖父母一起住在江苏如皋。她没有上过幼儿园,也没有正式学习拼音阅读。从如皋回到父母身边后,她直接去了科大附属小学二年级。庄小炜在初中时,是班上最年轻的学生,但他是最聪明的学生之一。她曾在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和化学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后来她被推荐到北京的景山学校,在中国科技大学学习半年的预科课程。13岁时,她转到离家很近的苏州中学预备班。她的成就一直是最好的。她经常在数学和物理上得满分。最终,庄小炜以600多分的成绩进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的三年级。据中国科技大学庄小炜低年级的一位室友回忆,“尽管有很多书,肖伟还是有1.5的视力。有时候在宿舍,每个人都在办公桌前努力工作。她躺在床上看书,还能看到我们书上的字。肖伟也有能力一边听三国歌谣一边做原子物理作业。所有这些都让我们非常钦佩他。”1991年站在世界科学的前沿,庄小炜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去了美国。今年,她只有19岁。在国外进行了六年的深入研究后,她获得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学博士学位。从那以后,她在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员,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家朱棣文。朱棣文以其独特的教育方法给庄小炜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在讨论中,他经常给庄小炜一些非常有前瞻性的建议,这些建议不是用枯燥的方式来表达,而是生动的,可以用一只眼睛和一种表情来理解。就在这个时候,庄小炜和他在化学和生物学方面的伙伴们开始做一些实验来追踪分子行为。从那时起,他开始跨越物理和化学两个学科,站在世界科学的前沿。做科学研究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只有你对你的知识有长期的热情,你才能有动力,而动力是解决所有困难的秘密。除了吃饭和睡觉,庄小炜通常一周工作七天。庄小炜在科学界的成就赢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2001年,不到30岁的庄小炜被哈佛大学聘为助理教授。她的物理基础启发她在病毒上附加荧光分子标记。当用激光照射时,标记发出特殊的彩色光。这样,在显微镜的帮助下,她详细跟踪了单个病毒的行为,以及单个分子如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片段的行为。她连续拍摄了一种流感病毒的图像,这是世界上第一次记录该病毒的不同阶段。2003年,庄小炜获得了麦克阿瑟的“天才奖”,是第一位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女科学家。2004年,著名的《美国科学技术评论》选出了100名35岁以下的年轻创新者,他们从事纳米技术、计算机和通信以及生物技术领域的尖端技术研究。庄小炜就是其中之一。2006年初,庄小炜被提升为哈佛大学物理化学系的双教授。哈佛大学建立了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单分子生物物理实验室,带领21名医生和博士后研究流感、艾滋病和非典等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要做科学研究,一个人必须敢于冒险,看看庄小炜的风景和简历。许多人认为庄小炜太简单了。事实上,任何成功都不像看起来那么自然。只有庄小炜知道他工作有多努力。“我的秘密是忘记过去的成功和失败,从头开始,永不轻易放弃。”当庄小炜第一次开始为医生学习时,她并不是所有学生中最杰出的。她甚至怀疑自己做实验的能力。在她的博士后研究中,她也遇到了一个困境,她已经摸索了整整一年,还是没有任何结果。面对反复的压力和挑战,庄小炜从未轻易放弃。他的动机来自加倍努力。在他担任哈佛大学助理教授期间,庄小炜的其他同事更喜欢选择相对“安全”的话题,以便产生结果并快速提交论文。因为在哈佛大学,如果六年期间发表的论文数量不符合要求,他们将面临离职的局面。然而,庄小炜的冒险精神使她从一开始就决定选择困难和危险的科目。当她以无数的荣誉被提升为哈佛大学教授时,有人问她是否可以选择一些更重要的课题来做。她说:“我一直在寻找重要的话题去做,我从来没有想过找到容易的问题去做。”庄小炜建议国内教育部门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提问。毫无疑问是愚蠢的。100个问题中有一个总是很聪明的。这个聪明的问题可能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发现。其次,鼓励学生尽快进入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他们不应该过分强调分数。他们应该接触科学前沿,大胆思考和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站在讲台上就像改变一个人。与许多中国科学家相比,庄小炜非常简单,没有任何讨人喜欢的态度,并且有一种简单而又非常专注的态度。一位朋友这样描述庄小炜:她一回到科学领域,就立刻改变了自己。例如,在她的演讲中,她不仅使用了准确优雅的词语,而且语调流畅,非常舒服。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现任校长朱青石对这位87岁的年轻女孩仍有印象。2003年10月,庄小炜回到她的母校中国科技大学做讲座。当时,她刚刚获得麦克阿瑟基金会的年度“天才奖”。那一次,庄小炜的报告被称为“展示了单个核糖核酸酶分子的折叠和单个流感病毒的感染过程”。光是这个名字就让人困惑。然而,庄小炜利用他的“讲故事的能力”,甚至让学科之外的人理解它。她的语言很幽默,包括肢体语言。当她谈到“流感病毒如何侵入生物细胞”时,她会模仿病毒并对细胞说,“我在这里,让我进来。”她还幽默地评论道:“我认为流感病毒相当聪明,细胞也相当愚蠢。你知道,病毒只想进入细胞,所有剩余的感染行为都是由细胞本身完成的。”庄小炜的研究方法、实验原理、装置、结果和分析逻辑清晰,简洁紧凑,富有科学精神,这一切都使他的同事们赞不绝口。庄小炜说他从未受到歧视,因为他不是美国人。只要科学研究做得好,它肯定会被别人认可。但是,她说,由于中国传统教育方法的弱点,中国人的创造性思维不够活跃。中国学生在这方面应该注意调整。在选择研究课题时,我们应该选择对社会有影响、对大多数人有益的课题,避免肤浅的研究。庄小炜1972年出生于苏州。1987年,15岁的他被中国科技大学青年班录取。他于1991年大学毕业,去了美国。1997年,他获得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学博士学位。2001年,他被哈佛大学聘为助理教授。2006年初,她成为物理和化学系的兼职教授。她曾获得2003年“天才奖”,是第一位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女科学家。2012年,他成为美国科学院84名新任命的院士之一。在2012年5月1日公布的美国科学院84名新任命的院士名单中,一位中国女科学家的名字尤为引人注目。她是庄小炜,生于1972年。她的当选为美国科学院最年轻的中国院士创造了新记录。人们都说庄小炜是个年轻的天才。她15岁上大学,25岁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34岁成为哈佛大学的双教授,实验室以她命名。她进入的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平均年龄去年是61.5岁。庄小炜今年当选时只有4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