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英法联军为何只烧圆明园,不烧紫禁城?

科普小知识2022-07-21 18:20:43
...

圆明园遗址

最近,有一篇很受欢迎的文章,题目是“为什么英法联军烧毁了颐和园而不是紫禁城?”

文章称:法国将军“蒙托万”建议放火焚烧紫禁城,但英国驻中国最高官员尔金反对,称“放火焚烧皇城等同于放火焚烧北京”。北京人民没有激怒我们。为什么他们不能和其他人相处?圆明园是一个私家花园,或者是一个我们虐待犯人的地方,让我们把它烧了吧。”

上述陈述与事实大相径庭。

英法联军摧毁了颐和园。的确有一个“为虐待囚犯复仇”的因素点燃了颐和园。事实上,有两种情况。

第一次燃烧

第一次是1860年10月6日至9日,当时英法联军追击清军,来到北京郊区的圆明园补充水源。6日晚,法国军队开始劫掠颐和园。7日,英国人到达并加入了抢劫。在此期间,一些建筑被烧毁。①

10月8日,联军在颐和园外供大臣们居住的房间里发现了包括巴夏礼在内的37名英法外交官的遗物,其中包括“中校·富隆·德·格朗尚的制服、会计阿戴尔的记事本和马鞍、锡克骑兵的马鞭和一些英国军官的遗物”,并从村民那里听说“时报记者博尔比的尸体被扔在这里,后来被猪吃掉了”。联军推测,“这些可怜的囚犯一定是被带到圆明园,在清军的折磨下丧生的”。

根据法国陆军司令蒙塔班的说法,被激怒的士兵“放火烧了房子,烧了这个邪恶的地方。......在离圆明园最近的房子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到圆明园,但只有一座宫殿被烧毁。”②

以上是圆明园第一次被烧毁的大致情况。灾区仍然有限。

第二次燃烧

当盟军第一次洗劫圆明园时,曾志书把恭亲王留在了北京?其他人则要求释放巴夏礼和其他人质。

10月8日,巴夏礼和其他7人被释放。10月13日,北京的守军打开了安定门,释放了9名人质,获得了联军不摧毁北京的承诺。10月14日,最后两名幸存的人质被释放。在被捕的37名人质中,18人死亡,19人幸存(另一种解释是,共有39人被捕,21人死亡)。

幸存者声称受到清*的严重虐待:“我们被关在这个地方三天,手脚被绳子捆得紧紧的,动弹不得。”“在安德森去世前两天,他的手指和指甲因绳索过紧而破裂,局部组织坏死,白色腕骨暴露在外。事实上,当他还活着的时候,蛆就在伤口处诞生了,这些蛆一直从他的伤口里爬出来……(3)英国陆军司令格兰特说,“从返回的囚犯中,我可以想象仍被那个可耻的*控制的同胞的命运...我们也知道虐待贫困同胞的所有细节!”。

幸存者的话可能有些夸张,但事实是,大约一半的人质在被扣押的20天内相继死亡。

二金、葛洛等联军*与圆明园中发现的人质、幸存的“四克骑兵”和“法人诺曼先生”等进行了接触,并口述了事件的大致情况:清*“先将囚犯送往圆明园,开始在圆明园内对其实施严刑峻法,最终将他们杀害”,并“在邻近地区对他们施以各种严刑峻法”。④

巴夏礼等人在圆明园是否遭到虐待,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话题。一些中国学者持不同观点,称之为“别有用心的捏造”。(5)但当时二金等人确信人质在圆明园受到了酷刑。

尔金急于惩罚清*。在他看来,烧毁颐和园是最好的报复。原因如下:

“如果只提出要求,在这种令人不安的情况下,除了人民的财富,中国*将无法支付一大笔钱。或者要求清*交出那些对英国如此苛刻的人,而那些破坏和平条约的人,一些可怜的成员,可能不得不被说成是身兼数职。如果僧格林沁本人被要求,中国*可能不会允许,更不用说实施了。只有破坏圆明园似乎是唯一的办法,这种惩罚只落在清朝皇帝自己身上,与人民无关。”⑥

因此,二金代表联军,而纸币则代表清*的龚亲王。照会指出:“在对清朝的罪行进行惩罚之前,英国*和统治中国的清朝之间的和平谈判无法建立。......(圆明园是)英国和法国侨民死于痛苦和悲惨的惩罚的地方,肯定会被夷为平地。这篇文章不需要得到国王的认可。我们的陆军司令已经决定尽快实施。”这意味着盟军将独自摧毁颐和园。此外,它还向英国索要30万银元,向法国索要20万银元。

以上是圆明园第二次燃烧的概况。“报复和虐待囚犯”的确是导致联军烧毁颐和园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对虐待囚犯的报复”并不是导致联军烧毁颐和园的唯一因素(后面会提到)。

英法联军摄影师拍摄的丁安人

该联盟没有烧毁紫禁城,这与“关心人民”毫无关系。联盟没有烧毁紫禁城,这与爱人民无关。还有另外三个原因。

1.英法两国*不希望清*垮台,所以联军尽量避免进攻紫禁城。

英方主张拆除颐和园,但法方不同意。

在法国陆军司令蒙塔巴看来,圆明园只是“一个幸运的离开清帝宫殿的地方”。“没有针对帝国军的防御,也不是敌人的战区。”燃烧和摧毁它真的是无用的报复。即使圆明园被毁,以前的“不幸和残酷的事情”也无法得到补偿。蒙塔巴认为,如果清*拒绝谈判和平,并需要惩罚它,最好是摧毁“北京城的宫殿”和“它的印象比烧毁一个快乐和独立的宫殿更令人印象深刻”。

格罗的观点与蒙塔古的一致。

事实上,蒙塔班并不真的希望联军摧毁紫禁城。法国*长期以来一直被告知,战争的目的是“永远不要推翻当今中国的君主”,不希望看到“北京*帝国*在履行其职责时解体”,这反过来导致“太平天国迅速蔓延到帝国的其他地方”⑦和清*的垮台。这将损害法国在中国的利益。蒙塔班强调拆毁圆明园是“无用的报复”,但他希望说服二金不要坚持拆毁圆明园,以免刺激龚王子,再次推迟和谈日期。

英国*对埃尔金和格兰特也有类似的指示。主要思想是:不要把咸丰帝推到拒绝投降的地步,这样就不可能与中国谈判和平,更不要说直接推翻清朝,使中国陷入无*状态。⑧烧毁紫禁城可能会导致联军与清*之间的战争扩大,让太平军从中渔利。英国人不会这么做。

2.当盟军进入这座城市时,他们承诺不摧毁这座城市。

联军拒绝摧毁紫禁城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入城时与清*达成协议——清军将安定门交给联军,联军“不得摧毁紫禁城”;"除了将驻扎在该城的两位部长的卫兵之外,联军士兵不允许大批进入该城。"

除了“报复”,这是导致颐和园被烧毁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联军缺乏补给,不得不在11月1日冬季到来之前撤军。然而,由于上述协议的存在,有必要“遵守安定门投降所设定的条件”,因此不得不放弃“进攻北京及城中任何公共建筑”(包括攻占紫禁城)的手段,以迫使清*同意和讨论。第二个最好的办法是烧毁北京郊区的圆明园

10月19日,在英国军队第二次放火焚烧圆明园之后,二进宫还向格罗解释了为什么不可能烧毁紫禁城:“烧毁北京的宫殿和其他公共建筑——对方已经按照条件开放了安定门,允许我军入城;人们通过相信我来打开这座城市。我背叛了我的信任,犯下了暴行。我没有意图或意图。人们叫我什么?如果是这样的话,和平谈判将会落空,留在该市的中国官员将会全部逃离,以免没有人敢谈论和平。”

总之,二进宫担心紫禁城的焚毁会使清*陷入“无*状态”,从而阻止联军寻找“和谈”。这是缺乏补给、渴望尽快撤军的联军最不想看到的事情。

联合*中的法国官员查尔斯·休伯特·雷富礼提供了另一种解释。这位军方官员称,二进宫是第一个要求摧毁紫禁城的人,他想“证明联军已经到北京并采取了报复行动”。这一提议遭到蒙托亚和格兰特的共同反对,因为“北京的大门向他们敞开。他们承诺维护城市的秩序和财产安全,他们必须避免在城市采取任何激烈的行动。”这句话被怀疑是在美化法国军队,但它也从侧面表明,《安定门协定》似乎对英法联军有一定的约束力。

3.如果清*在烧毁圆明园后仍拒绝让步,联军很可能会摧毁紫禁城。

出于以上两个原因,联军试图避免对紫禁城造成直接破坏。然而,紫禁城的破坏仍在联军的准备计划中。例如,10月17日,二进宫和格罗试图警告清*,“如果他们在20日最后期限前不接受我们的要求,联军将把北京的故宫夷为平地。”这一警告没有发出。10月18日,英国人第二次纵火焚烧圆明园,“三山五园”成为废墟。

英国上校沃尔斯利也回忆道:“(当时)警告他们,如果他们不接受我们要求的条件,京都本身将遭受更大的损害。这是意料之中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威胁。目前,这座城市中的宫殿还没有被触摸过。如果他们愿意为上帝保留这最后的居住地,他们应该快点,不要浪费时间。”⑩

简而言之,如果清*在焚毁圆明园后仍拒绝接受和谈,紫禁城很可能会成为一场大灾难。

总而言之。该联盟选择烧毁颐和园,其动机是报复和折磨囚犯,以及迫使清*谈判和平的目的。联盟最终没有摧毁紫禁城。有不想导致清廷垮台的考虑,也有“安定门之约”的限制。圆明园被烧毁后,清廷承诺“和谈”,这也是紫禁城生存的关键。该在线文章将该联盟的上述选择归因于“保护北京人民”,这是简单粗暴的,背离了历史的真实本质。

1860年,埃尔金随英法联军进入北京。

笔记

(1)裴广强:《英法联军首次焚烧圆明园问题的再审视》,《北京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2)蒙塔巴:《蒙塔巴在中国的战争回忆录》,上海白家出版社,2011年,第309页和第310页;(法国)朱亦亚:《中国的战争之旅》,中西出版社,2013年,第102页;(3)郑锡元主编:《帝国记忆:晚清观察(1854-1911)》,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第191页;④⑥⑩欧阳蔡威译:《西方书籍中的圆明园年谱》,《圆明园第一号》,中国圆明园学会筹备委员会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年,第17206页;(5)王::《英法囚犯圆明园虐杀之谬误》,《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法国)布莱斯:《1860年颐和园的大灾难》,上海远东出版社,2015年,第593页;(8)吴记选等:《对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主要目的的再思考》,《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⑨(法国)查尔斯·休伯特·雷富礼:《1860年的中国战争》,中西出版社,2013年,第6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