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地下云图网监测站在映秀地震台部署完成
近年来,地震预警的概念越来越进入人们的视野。地震发生后,在地震波传播到某一地区之前,提前几秒至几十秒向该地区发出警报,无疑将大大提高该地区的防震减灾能力。然而,地震预测很少被提及。
“地震预警是一场在地震后对抗地震波的竞赛。地震预测就是预测尚未发生的地震。”四川成都高科技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曲说,地震预测是世界上的一个难题。它的困难在于地球的不可接近性和地震准备的复杂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成都高技术减灾研究所最近宣布在四川和云南建设中国第一个地下云图网络。云图网络计划在这两个省建立2000个地下云图监测站。这些数据将被实时传输到预报中心,预报中心将自动处理这些数据以生成地下云图,类似于用于气象预报的卫星云图。目前,四川省汶川县映秀地震台已部署了第一个地下云图网络监测站和传感设备。
王曲认为,只要形成可靠的地下云图,使人们能够“看到”地下应力和能量的动态演化,地震就可以预测。“与天气预报类似,我们使用与地震发生地区和地震震级直接相关的物理量(如地下应力和地下能量)来预测地震。我们不使用“鸡飞狗跳、蟾蜍过街”等物理关系不明确的物理量来预测地震,也不使用地下水位、水温等物理关系过于间接的物理量来预测地震。王屯说。
这种地下云图的构建侧重于地壳变化的“神经末梢”的形成。王曲的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新型传感器,它可以探测地下的应力和能量,而无需“钻入”地下深处,并且可以将地下8公里到20公里的相关信息传输到地表。监控的物理量所需的传输时间约为秒。“虽然这些传感器安装在地球表面,但它们可以通过物理方法精确测量地下应力和其他数据。”王屯说。
根据王曲的假设,未来川滇地下云图网的主要科学目标是解决浅层震源(即深度小于20公里的破坏性地震)的临震预报技术。"川滇地下云图网的研究对象是一次震源深度为8-20公里的破坏性地震."王曲介绍,危害人类的地震震源深度几乎都在20公里以内,如邢台地震、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等。
根据计划,川滇地下云图网络将在1-2年内完成,大约3年内将收集10个破坏性地震案例。根据这些情况,将进行地震预测的内部技术测试,然后进行地震预测的公开测试。一旦成功,地震预报的公共服务将通过*提供。
地震活动是地震预测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对于无前震的大地震,地震活动方法不适用四川省地震局研究员陈天昌表示,在地下云图网络中使用的传感器可以监测物理量,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不仅可以监测地震活动,还可以在无地震发生时通过活动源监测地下应力和能量,弥补地震活动对地震预测的不足。
如果未来成功实现地震预测,地震预警将不再需要吗?王曲说,两种制度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只依靠一种制度。“即使成功,地震预测也只能给出一个时间间隔,不可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刻。而且,预测只能给出震中地区,不可能精确到某个精确的坐标。”王曲认为,在地震多发地区,应加强地震预报和地震预警,使两个系统协同工作。
阅读更多
采访地下云图网络领导:地震预报能实现吗
地震预报的新尝试:中国建立首个地下云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