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给国家示范(骨干)高职校“升本”泼冷水
中新网3月25日电(记者李建平)今天,6所地方本科院校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这意味着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被视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战略突破口。
教育部副部长卢鑫在会上通报,2013年,教育部组织了15个省的35所地方本科院校和研究机构,系统研究欧洲实体经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应用技术大学发展模式,明确引导国内地方本科院校向本科职业教育转型,并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举行吹风会。上海、山东、江苏和天津要求地方本科大学整体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
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之所以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因为自1999年以来,已有64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得到了“升级”,约占全国本科院校的55%。其中,大量新建本科院校定位不清,缺乏专业特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
与此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发展。到2013年,全国具备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达到1266所。其中,2006年至2008年建设了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2010年启动了100所国家骨干高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实力超过了一些地方本科院校。
某省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明确表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建设的目的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提资”。在地方和全国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群体中,存在着强烈的“推广”冲动和需求。
“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拥有学士学位来追求学历和水平。”教育部今天对全国示范(骨干)高职学校的“推广”冲动泼了“冷水”。首先,它不应误读改革理念。第二,坚持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第三,职业教育并不比别人差。
教育部不同意高等职业学校“升到基层”,但鼓励全国示范(骨干)高等职业学校在社会需求和学生意愿的前提下,通过课程体系衔接进行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与此同时,今年将出台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解决升级换代难题,引导专业层次高职院校科学定位,发展特色。
加快地方本科院校(包括独立学院和民办学院)的转型发展极其重要。首先,教育部等四个部门下发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指导意见》,明确了国家顶层设计,出台了各项配套政策和改革试点措施,制定了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
二是推动省级*制定试点实施计划,落实招生计划、财政拨款等配套政策措施。在省级试点的基础上,选择一批具有引领和示范功能的试点院校,纳入国家综合教育改革试点范围。
三是抓紧研究制定应用技术大学的设置标准、专业标准、教师标准、办学标准、评估标准等。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标准体系,为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奠定基础。
四是与德国、荷兰等国家在应用技术高等教育领域建立*间对话与合作机制,加强与国外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和协会的合作与交流。鼓励应用型科技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系统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今天,教育部一再要求新闻媒体和社会不要误读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方向,牢固树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平等发展,开辟中等职业、专业、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道路,形成合理的教育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