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周健民:科技创新应摒弃浮夸回归理性

科普小知识2022-07-28 22:22:07
...

■我们的记者张南

"就原始创新而言,中国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建民最近告诉《中国科学日报》,“新时代要求提高国家的原始创新能力。此时,科技创新尤其应该摒弃夸张,回归理性。”

渴望快速成功和立竿见影的好处会带来无尽的伤害。

“我们习惯于快速介绍、跟班研究和对表面数据的评估。这些方法在改革开放初期和中低端技术阶段是可以理解的。”周建民说:“但当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限制,甚至成为主要攻击目标时,我们将继续遵循这些方法,这将造成无穷的伤害。”

目前,一些国家正在逐步限制对中国的技术出口。“去年发生的事情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到的。”周建民强调。

他分析说,中国原始创新能力的不足不仅在于发展周期短,还在于科技领域和社会中盛行的急功近利的趋势。

一点点的进步称自己为“重大”

目前,中国的论文数量和发明专利数量均居世界第一,但在周建民看来,中国在基础研究理论和重大技术突破方面仍缺乏原创性成果:“大多数所谓的‘跟上国际热点’只是对前沿理论的小修。任何进展都称自己为“重大突破”和“国际领袖”。这看起来很生动,但与提高原始创新能力的方向背道而驰。”

周建民强调指出,目前对创新标准的理解和评价主要集中在谁发表了更多的文章,获得了更多的专利,这使得研究人员获得了各种各样的“人才”称号和更多的项目,从而可以上市销售。

“许多人对名利的追求掩盖了科学的真正本质,忽视了长期坚持,搞乱了整个科学体系。”

事实上,没有长期积累的基础研究,就不可能有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也不会被他人所控制。

有必要改变“不到天堂,不到地球”的现象

周建民呼吁科技创新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摒弃夸张,回归理性。

首先,我们应该正确理解科学研究的规律。“科技和科技管理部门和人员应远离急功近利的思想,使科技创新活动真正回归理性。”他说。

在具体的实践中,周建民认为,基础研究的投资应该大幅度增加,只以项目的形式进行投资的方式应该改变,稳定投资的比例应该扩大,这样从事基础研究的科技人员就可以冷静下来进行研究,而不用花大部分时间跑项目和写申请。

关于科技界讨论已久的评估制度改革,周建民还建议放松从事基础研究人员的评估周期,取消获取资金的目标,强调理论创新、创新潜力和未来影响。突出技术的主导作用和技术应用人员的应用效益;基础研究成果主要由国际同行评估,应用研究成果主要由市场评估。

根据科学研究的规律,对不同领域、不同科研性质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分类评价,避免只以人才职称、论文、专利、项目经费等表面指标作为评价标准,逐步改变“上天堂、下人间”的现象。"

《中国科学日报》(2019-05-17第三版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