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随笔:在“决心”号邂逅40万年前生活在南海的美丽有孔虫

科普小知识2022-07-30 14:08:50
...

随笔:在“决心”号邂逅40万年前生活在南海的美丽有孔虫

随笔:在“决心”号邂逅40万年前生活在南海的美丽有孔虫

新华社,决议,2月19日——随笔:在决议上遇到了40万年前生活在南海的美丽有孔虫

新华社记者张

在海洋钻探船“决心”号的显微镜下,记者见到了一群40万年前生活在南海的美丽有孔虫。它们是在中国南海进行的第三次海洋钻探中从中国南海底部钻取的科学样本。

研究地球历史的“书签”

那时,南中国海的生活一定是幸福和繁荣的。因为即使过了40万年,每一个有孔虫化石仍然散发出像白色珍珠一样的温暖光泽。有些像圆形乒乓球,但如果你仔细观察皮肤,它们是网格状的。有些像花蕾中的棉球,白色的花瓣清晰可见。其他的像中间有一个小孔的扇贝壳。在显微镜下,它被精致地雕刻成一张张笑脸。

自寒武纪以来,这些美丽的单细胞动物,只有1毫米大,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5亿多年。他们世世代代把大海当成自己的家园,从来没有离开过它。他们的家庭富裕、多样且分布广泛,他们对海洋环境因素极其敏感。有些种群进化很快,它们在地球上的生存时间很短。因此,它们已经成为相应地质时代的重要标准化石,成为科学家研究地球历史的“书签”。

由中国科学家领导的第三次南海海洋钻探在北纬18度、东经115度的南海北部海域顺利进行。海洋钻探船从南海海底“测定”出3700多米深的海底沉积物样品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美丽的有孔虫有自己的“声音”。

16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项容在“决心号”钻探的第三个沉积物样品中发现了几个粉红色的“红地瓜”。有孔虫生活在大约120-400,000年前的地球上,在教科书中被用作年代的象征。因此,可以判断“确定”钻取的第三个南海沉积物样品是在此期间沉积的。

《海里的小巨人》

虽然有孔虫在肉眼看来像针尖一样小,但它不属于微生物,而是一种完整的动物,属于原生动物王国的有孔虫纲,它的壳上有一个或多个开口以突出伪足,因此有孔虫得名。寒武纪以来,已知的化石种类超过4万种,现代有孔虫超过6000种,分布在五大洋不同的海洋环境中,仅中国水域就有1500多种。

作为一位研究有孔虫20多年的古代海洋学家,项容一眼就能认出200多种著名的有孔虫,并且知道它们的面部特征、个性特征以及出生和死亡的年龄。记者在“决心”上第一次见到的乒乓球虫、弓鞭中的棉球虫和扇贝柱虫,早已是相识多年的“老朋友”。

在“决议”上,北京大学的项容和黄宝琦以及日本岛根大学的黑泽明仁24小时值班。每次钻出一个新的沉积物样本管,他们就在钻头上取样,用63微米的筛子过滤掉粘土和淤泥。许多有孔虫化石可以在筛子的剩余样本中找到。干燥后,在每个样本中,用显微镜仔细搜索标志性的有孔虫“脸”,寻找“生物化石年代”。只有建立了时代框架,获得了地层时代,不同时期发生的构造和沉积事件才能“复活”并纳入档案,重建南海不同时期的演化历史。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原生动物,有孔虫是地球变化的“见证”。通过研究现今海洋中有孔虫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总结有孔虫与其环境因子的关系,科学家可以推断出古代海洋环境和古气候。有孔虫是比较古代和现代海洋环境的高级“指示生物”。它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地层学和古海洋学等许多科学研究领域,被称为“海洋中的小巨人”。

“大自然的艺术杰作”

有孔虫的外壳不仅承载着“海洋的历史信息”,而且形状多样,精美绝伦。它几乎和鹦鹉螺一样美丽,可以被称为“大自然的杰作”。外国科学家通过计算指出,有些有孔虫是按照“黄金比例”生长的,它们精致的内部螺旋结构完全符合“黄金比例”定律。他把一些有孔虫的旋转称为“哥德的生命旋转”

有孔虫的美丽也深深吸引了中国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郑守一院士从事有孔虫研究已有半个多世纪,不仅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现代有孔虫研究,而且获得了世界上有孔虫研究的最高奖项——“库斯曼奖”。她还手工绘制了10000多幅有孔虫地图,雕刻了数百幅放大的有孔虫原始模型,开发了有孔虫雕塑、科研教具、科普展品和旅游纪念品。

在她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中山市三乡镇共同建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有孔虫雕塑园。114件大型有孔虫石雕以“宏观微生物”和“单细胞雕塑”的独特方式生动展示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有孔虫文化”,被国外权威机构评为“世界十大进化旅游热点”。

将来,我们必须去那里看看。大自然是如此神奇,以至于科学和艺术的美原本是相通的。与有孔虫在“决心”上的美丽相遇更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