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端”要接住“需求端”
■我们的记者王嘉文和丁佳齐鲁
最近,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陆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的新成立的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年来,受到业界高度追捧的人工智能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但也有人质疑说,有太多的空火。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Xi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在接受《中国科学日报》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受到如此关注的主要原因是社会需求。“随着互联网等颠覆性技术的迅速出现,尤其是大数据和云平台等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看到了人工智能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联。”
需求侧生成的生命力使得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些领域呈现出领先于研究机构的市场开拓特征。“与工业界结合在一起的科技人员对科学前沿的敏感程度不亚于甚至超过学术机构中的科研人员。对于科学研究来说,这是值得反思的。”王树国说。然而,他认为目前的热度仍是合理和可控的。
创新工场(innovation works)董事长李开复曾指出,在人工智能热潮推动的投资热潮中,泡沫确实存在。他甚至预测,一些相关企业将在今年年底前被淘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所长蒙丹同意这一观点,特别是他对中美在人工智能领域差距的判断。在人工智能的原创性突破方面,中国和人工智能技术相对发达的美国还有很大差距。
然而,一些成员也认为,尽管中国目前相对落后,但中国的相关技术并不缺乏优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徐波指出:“我们要利用好中国的优势,牢牢把握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加快人工智能的产业转型。”
事实上,为了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国务院于2017年7月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为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人们关心的是如何真正实施计划。
徐波说:“现阶段,应该把人工智能与各领域的融合和发展放在首位。我们要积极利用我国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形成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深化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应用。”
他坦言,为了实施上述计划,目前最大的短板是基础前沿理论研究和重大原创性发现。“学术界应关注受脑科学和自主学习研究成果启发而产生的类大脑智能,并将物理学、数学、生物学和计算等交叉融合。加大基础研究的布局和突破,加强跨平台等基础能力建设,突出基础研究的前沿和高端领导,牢牢把握创新的源头和方向。”许博说。
王树国也期待人工智能的学术研究有所突破:“虽然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这只是学术领域的开始,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此外,企业和科研机构都十分关注人工智能发展中一个重要环节的人才短缺问题。
“人工智能目前是基础研究、通用技术研发和人工智能+应用长征的第一步,瓶颈是多学科拔尖人才和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徐波建议,中国应该有计划、快速地扩大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为未来30年人工智能引发的变革铺平道路。
面对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一些成员提议建立一个国家实验室来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但蒙丹不太同意这一点。他说,国家实验室的目标要么是攀登未来科学的高峰,比如需要被抢占的量子科学。要么是为了满足国家紧迫的战略需求,而人工智能应该由科学界和工业界来完成。
"国家实验室的建立并没有解决所有的问题."蒙丹说,“美国还没有在人工智能领域建立国家实验室,但是美国的人工智能产业非常发达。”
面对中国相关领域的强劲发展趋势,蒙丹希望曾经紧随其后的中国科技界在思想上做好准备,取得真正的原创性成果。
中国科学新闻(2018-03-20,第一版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