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追忆胡亚东:一位化学家的爱乐人生

科普小知识2022-07-31 08:30:52
...

追忆胡亚东:一位化学家的爱乐人生

“专业不深,杂学似乎精通。我喜欢结交世界各地的朋友,但我不是超级聪明。笑和笑是有趣的,写作是深情的。你和我可以判断人才和有情。”这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胡亚东的自题诗,充分展示了王先生的胸襟和才华。

这位著名的高分子化学家最近在北京去世,享年91岁。

勇敢地肩负起合成中国第一颗氟橡胶的重任

“专业不深”?事实并非如此。

1956年,中国决定发展自己的导弹和原子弹。1957年,美国将氟橡胶列为头号违禁材料。氟橡胶当时在中国还是空白,它是一种与原子弹和氢弹联系在一起的材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科学院院士江回忆说。

自1958年以来,胡亚东一直负责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国防任务中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组织工作,并主持氟橡胶的研发工作。

1959年5月,他合成了中国第一种氟橡胶,并很快任命原化学工业部上海橡胶研究所进行扩大试验。胡亚东和他的研究团队协助研究所建立氟橡胶实验室和组织实验。

这项成就于1965年被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发明奖,并被收入两本书《当代中国》(1994年)和《军事史》(1995年)。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胡亚东一生中三次参与国家科学发展规划的制定。这种特殊的经历也拓宽了他的视野,使他能够在大科学的层面上思考这门学科的未来。

在制定科技发展规划的过程中,胡亚东从战略高度对化学前沿技术、发展规律、未来趋势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他在各种报纸和杂志上发表了许多关于化学发展和前景的文章,很受读者欢迎。

作风*,善于调动一切力量。

除了化学,音乐是胡亚东一生中最大的困扰。

“音乐伴随我一生的时间最长,甚至比我的专业化学还要长。”说到音乐,胡亚东充满了兴趣。据报道,他的中学就读于一所非常著名的教会学校,从那以后,他就迷上了音乐。

早在1942年,15岁的胡亚东就和几个朋友组成了一个四重奏。热爱音乐的胡亚东(音译)本打算在大学入学时就读音乐系,但他“不情愿地”选择了化学,因为他认为“演奏音乐不能挣钱,也很难谋生”。

退休后,胡亚东在音乐上花了更多的时间。他为音乐杂志写音乐评论。此外,他还是一个花卉摄影爱好者,经常可以在花卉杂志上看到他的花卉摄影作品。

兼职生活就是这样,胡亚东不遗余力地处理工作。他对学术活动非常热情。在他担任中国化学学会副秘书长、执行理事和理事会主席期间,他非常重视动员化学领域的各界人士。

胡亚东*、平易近人、开朗、乐于助人。在化学方面,各种年龄的人都愿意和他交往。

1956年,他协助化学家曾昭伦先生筹备中国聚合物委员会。委员会成立后,还协助化学家王宝仁先生建立了高分子通讯。

1956年,中国化学学会任命胡亚东为《化学翻译》副主编。他和主编先生共同扭转了当时《化学翻译报》只介绍苏联译本的“一边倒”倾向,开始介绍当时有价值的英、美等国的评论译本。

自1973年《化学通报》恢复出版以来,胡亚东先后担任副主编、总编辑和顾问。20多年来,他为该出版物的发展和完善付出了大量努力。他主张通过文学认识朋友,办刊物,提倡科学和*,重视新生力量。

在他的影响下,《化学通报》全国编辑委员会和常务编辑委员会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了多次讨论。编委会成员畅所欲言,提出宝贵意见,不断提高出版物质量。1997年,他被任命为第一届中国化学学会化学通报优秀编辑委员会,以表彰他多年来对该杂志的贡献。

胡亚东也非常关心与科技图书有关的工作。他是《世界著名科学家传记》化学版的主编,《21世纪初科学发展趋势》化学版的主编。他还担任过《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卷的主编,以及各种化学系列和出版物的顾问和主编。自1980年以来,他在中国科学院连续五届(1980-2001年)担任图书情报出版委员会副主任,是唯一连续五届任职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