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陈凯先院士解读*科技创新思想

科普小知识2022-08-01 10:45:37
...

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要大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当务之急是完善激励机制和政策环境,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激发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创新链的资金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打破制约科技成果转移和扩散的壁垒,提高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率。

——在**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会上的讲话(2013年9月30日),《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日

学习笔记

科技创新不应孤立,特别是与社会和经济发展、市场需求以及国内和国际环境隔绝。我们必须避免建立一个与国际社会隔绝的评估系统。我们的创新应该在全面国际交流的环境中得到促进。我们不应该拒绝使用国外所有的好东西,同时保持我们自己的清醒和文化自信。

当前,中国正朝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前进,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更为必要。从全球视角和国际标准来看,我们应该建立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机构和主要科学中心,成为一些国际科学组织的所在地。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支持一批具有国际先进地位的研究领域和引领创新型科技产业发展的企业;它产生了一些具有国际影响的基础研究成果,孕育了一些革命性的新思想。

同时,要创造创新文化和环境,促进人才交流,把握科技进步的大方向和产业革命的大趋势。进一步深化科技*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大高层次人才聚集力度,着力推进人才*机制改革和突破。

以中国的药物研发为例,我们的许多研究人员进行了非常有创意的研究工作,但他们在进入研发转型阶段时,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例如,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新药评价的做法过于“一刀切”,针对主要临床需求和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指导不够。

近两年来,国家新药评价方法的改革非常深入,受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企业的认可和欢迎。由此可见,创新绝不是实验室内部的事情。它必须与上游和下游链条以及整体环境相协调。-陈开贤

陈开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研究。

通过对该学科的全面研究来掌握

所谓“孤岛现象”,是指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某一环节、要素和区域过于孤立,缺乏与外界的人员、资源和信息交流。这种“孤岛”式的闭路循环将导致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低效率甚至失败。

在政策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时代,许多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开始探索一条更顺畅、更高效的创新成果产业化道路。传统的先研发后改造的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重要性。从一开始,应用研究就应该立足于国民经济、民生和社会需求,从顶层设计开始,着眼于产业链中的具体要求和实际挑战,逐步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对于公认的科学困难和技术瓶颈,单独作战肯定是不可行的。这就需要更强大的顶层设计,汇聚创新资源,突破学科壁垒,激活人才队伍,从而实现突破性成果,创造世界领先的科技产品,甚至创造前所未有的科技产业。

2016年5月,在国家科技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科技部会同18个部门制定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和转化行动计划》,旨在进一步拓宽科技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渠道,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加快消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和制度障碍。上述措施无疑将有助于引导中国的科学研究走上一条连接岛屿和形成线条、打破孤立和孤立、面向开放和融合的创新之路。(本报记者李晨阳整理)

中国科学新闻(2018-03-27,第一版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