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钟灿院士解读*科技创新思想
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和发展的两翼。科学普及应与科技创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就难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大军,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30日),《人民日报》,2016年6月1日
学习笔记
目前,我国科普工作仍不尽人意,这与我们对科普工作的现实意义缺乏深刻认识有关。科普的劳动价值绝不低于科学研究的劳动价值。它相当于一个生产平台,为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提供准备。它还可以通过商业化和工业化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许多创新的想法最初以科普的形式出现在脑海中,研究后产生的科学研究成果需要通过科普来推广。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是科学事业的组成部分,科学普及与科学进步同等重要。一个好科学家应该是一个好科学家。
今天的科学日新月异。科学普及不再仅仅是传统科学知识的传播和解释,而是更加先进和深入。有必要及时向公众普及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成果。还必须传授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素养,并以更有针对性的方式传播科学文化。广大科学家、科学家和科普作家不仅应该成为传播科学的先锋,而且应该成为倡导科学和鼓励创新的主流文化的领导者。
今年5月30日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科技工作日”。在科学的春天,我们热切希望在*总书记关于科普工作的指示下,像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期间发表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这样的科普作品能够在祖国大地上产生。-欧阳中灿
欧阳中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院院长。他主要从事液晶、生物膜理论、DNA生物大分子的弹性性质和蛋白质折叠的研究。
通过对该学科的全面研究来掌握
没有一流的科普工作,就不会形成一流的科技软实力,也不会成为持续创新的动力。特别是在我国,科技工作正面临着从“追仿”到“原创”的嬗变阶段。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对科学精神和方法的准确理解和重新诠释。许多学者在国外做了一流的工作,回国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也许主要原因不是硬件的不同,而是科学文明和文化的贫乏,从而导致创新源泉的枯竭。这是我们从“科技农民工”向“科技大师”转变的必修课,也是我们从“技术模仿”向“技术创新”转变的重要契机。
科普工作的核心是科学素养的提升,科学文化和传统的培育和进步,这注定是一项“润物无声”的浩大工程。科学普及很难量化并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没有必要根据国内生产总值评估来追求绩效和强调其短期价值。
中国的科普工作需要从涅槃中重生,所以它应该少一些片面性,多一些深度。不那么死板,更活泼;少一些浮夸,多一些责任感。科学普及关系到现在甚至未来。因此,必须加大投资力度,从健全的机制上使其健康成长,为人才培养注入血液。只有这样,科学普及才能成为科技繁荣的明亮背景,创新驱动的翅膀才能腾飞。(本报记者张林编译)
《中国科学新闻》(第一版集锦,2017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