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高校系上市公司:市值两千亿 北大清华占半
截至目前,实际控制人为大学的a股上市公司有25家,总市值1878亿元(3月18日收盘),涉及中国13所顶尖大学,其中清华大学控制6所,北京大学控制4所,占总数的一半。
在a股上市公司境内,有一个板块特别引人关注,即由国内主要大学控制的上市公司,俗称“大学系”板块。
1993年复旦大学附属机构复旦华福(600624)上市后,国内高校掀起了一波校办产业上市浪潮。曾经是“象牙塔”和“学习的净土”的大学校园开始出现资本激增。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校办产业大量涌入股市,给当时的资本市场注入了巨大的想象力。在过去的20年里,由大学控制的a股上市公司多达42家。
然而,尽管这些企业在生产、教学和研究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这些被誉为大学和高科技的企业大多管理不善,并经常暴露在丑闻中。在经历了一系列股权变动和重组后,许多上市公司逐渐退出了大学序列。
据《时代周刊》最新统计,截至目前,共有25家以大学为实际控制人的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1878亿元(3月18日收盘),涉及中国13所顶尖大学,其中清华大学控制6所,北京大学控制4所,占全国半壁*。
校企上市浪潮
1993年1月,复旦华福(原名华福实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开始了校办企业的上市。同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南洋(原名南洋实业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交通大学南洋分校,以上海交通大学原南洋公学命名)上市。
1994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科技公司上市。从那以后,上市公司名单上的前三所大学都被上海的大学录取了,这显然与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有关。
1996年5月,哈尔滨工业大学被列为北方第一家上市企业。此后,哈尔滨工业大学曾是第一家宁波上市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前身为宁波钟白京华科技)的实际控制人。
同年6月,东北大学的子公司东大集团(600718,原名东大修道院,后更名为东大控股)上市。东软集团位于东北大学所在地辽宁省沈阳市,目前市值179亿元。东软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刘积仁是东北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他是中国第一位计算机应用博士,于1991年创立东软。目前,刘积仁兼任东北大学副校长,是上市高校和企业为数不多的兼职高管之一。
第二个月,东软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由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内的36所知名大学创办的中国高技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中国高技术成立于1992年6月,响应国家号召“发展大学科技产业,积极参与浦东开发”。2011年,经过多年的秘密运作,北大方正集团成为中国高科技的最大股东。
1997年,清华同方股份上市。两年后,紫光股份上市...随着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两所顶尖大学的发展,北京成为了控制大学上市公司最多的城市。目前,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共同持有10家上市公司,成为国内高校在资本市场无可争议的领导者。
1999年6月,浙江大学的众合机电公司(原名浙江大学海纳)上市,成为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第一家校办企业。2001年6月,浙江大学网的新借壳在杭州的自然科技上市,将浙江大学的上市公司锁定为两家。
2000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的子公司华工科技上市,成为中西部地区第一家大学上市公司。2011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的子公司华中数控(300161)上市,成为校企成长企业市场的第一只股票。仅仅三个月后,学校下属的天宇信息就在创业板上市了。此后,华中科技大学成为中国上市公司数量仅次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大学。然而,在两家创业板公司在华中上市不到一年后,该公司宣布业绩发生重大变化,净利润双双下降近50%,这一度受到媒体的广泛质疑。
2004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公司大安基因(002030)上市,成为高校中小董事会的第一只股票。
大安基因上市后,国内高校连续5年没有新的上市公司。直到2009年9月,中南大学的子公司博运新材料被列入名单,这段历史才结束。
2012年7月,天津理工大学的创业板上市。从那以后,高校就没有a股上市公司,高校的系数一直锁定在25个。
除了上面提到的首次公开募股上市公司,很多大学公司都是通过借壳上市的,比如盛大华特的借壳声乐股份,浙江大学网的新借壳自然科技,方正科技借壳中国实业的延伸等等。然而,随着争议的出现,大学公司的上市并没有进入低谷。
恢复大学系公司的布局
据《时代周刊》统计,25家a股高校上市公司集中在13所高校,其中清华大学6所,北京大学4所,华中科技大学3所,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各2所,其余各1所。除天津理工大学外,这13所大学都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内顶尖大学。
根据公司的地理位置,上海的公司数量最多,有5家。复旦、同济、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都在上海有上市公司。北京、湖南和湖北各有三个,排名第二。其中三家是华中科技大学的上市公司。杭州有两家,南昌有两家,分别由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控制。
25家上市公司中有许多仍有关联。正如方舟子持有方和泰豪科技的股份一样,浙江大学网络持有中和机电的新股,新南洋控股持有交通大学的股份。
根据股票市值,目前有四家公司市值超过100亿,其中方正证券以333亿的市值排名第一,另外三家分别是同方股份、东软集团和同方国鑫。
此外,据《时代周刊》记者统计,市值不到30亿的公司还有4家,分别是华中数控、高科技工业大学、李昂交通大学和中国高科技,其中华中数控以21.2亿元的市值排名垫底。25家公司的平均市值为75亿元。
从行业来看,生物医药和计算机最为集中,各有6家公司。前者分别是紫光古涵、北京大学医学部、盛大、诚志证券、交通大学和大安基因。后者是方正科技、东软集团、大哲网新、同方股份、紫光股份和泰豪科技。这符合高校研发能力强的特点。
有数据显示,沪深a股市场有42家公司是高校控股的上市公司,但有17家公司因管理不善退出了高校。其中,协议收购5家,转让3家,变更控制权3家,重组2家,拍卖2家,大股东减持1家,退市1家。
许多已从大学名单中退出的上市公司可以直接反映在公司名称的变更上。例如,南开黄金更名为广宇发展,太公天成更名为和盛资源,天达天才更名为鑫茂科技。上述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分别是南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和天津大学。
尽管一些上市公司的名称仍然带有大学的名称,但实际的控制者并不是大学本身。如国农科技(全称深圳中国农业大学科技有限公司)、青鸟华光(全称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科技有限公司)、工大资本(全称哈尔滨工大资本科技有限公司)等。
更特别的是2012年8月上市的南达光电。公司成立时,南京大学根据其钼源专有技术的评估值,出资774.7万元,货币资金2.29万元。自上市以来,南京大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一直是该公司的第三大股东。尽管被称为南大,南京大学并不是南大光电的实际控制者。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上市公司的整体运营情况并不好,这是市场曾经预期的。在2001年之前上市、2010年仍由大学控制的16家公司中,只有4家公司的年平均净资产增长率超过20%,只有2家公司的年平均净利润增长率超过20%。业内人士表示,这与高校上市公司缺乏激励机制和复杂的人事关系有关,也是国有企业难以发展的普遍问题。
北京大学是四家上市公司之一
在13所上市公司的国内大学中,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无疑是领先者。
北京大学目前有4家上市公司,即方正科技、中国高科技、北京大学医药和方正证券。其中,中国高科技和方正证券首次公开发行上市。
中国高科技的控股股东是北大方正集团。尽管以“高科技”的名义,该公司目前的主要业务是商品房销售,占2012年收入的74.26%。公司董事长是北京大学方正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煜
令人惊讶的是,这家最初由36所大学组建的上市公司已经上市18年了,但它并没有实现成立时的夙愿。北京大学创始人就职后,2003年1月,公司从上海浦东迁至北京海淀。该公司的主要业务基本上与“中国高科技”一词无关。
方正证券是北京大学上市公司的旗舰。方正证券,前身为浙江证券,在2003年北京大学的创始人接管后更名。2008年,方正证券从杭州迁至长沙,并并购了湖南当地的一家证券公司太阳证券。2011年8月,方正证券上市。截至3月18日收盘,在21家国内a股上市证券公司中,方正证券以333亿英镑的市值排名第六,也是高校板块25家上市公司中最大的一家。
方正证券目前控制着合资证券公司瑞信方正、方正期货、方正和盛、方正富邦等公司,是方正财务地图上最重要的一块。
与中国高科技和方正证券不同,方正科技和北京大学医药列在封面下。方正科技的前身是1990年12月在上海上市的老一套文章《钟燕工业》。1998年5月,以方正集团为代表的北京大学附属企业向中成实业发放了许可证,并控制了董事会。第二年,钟燕工业将其名称改为方正科技,其主要业务改为计算机及相关产品。公司董事长是北京大学方正集团副总裁伊美。
北京大学医院的前身是位于重庆的西南综合医院。西南合成公司于199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后,长期处于亏损状态。2003年,北京大学*。2009年,西南合成公司实施了定向增发。北大方正集团的子公司北大国际医院集团向公司注入了由其控制的大新制药。2011年,西南合成公司实施了第二次私募,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集团向西南合成公司注入了北方医药。西南合成公司从原来的医药制造业延伸到医药流通领域。2013年5月,西南合成医院更名为北京大学医学院。公司董事长李也是方正证券董事。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大学的四家a股上市公司由北京大学方正集团控股,而北京大学方正控股和北京大学资源在香港上市。方正集团也是北京上市公司中关村的第六大股东,而由方正集团控制的北大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云南上市公司温柏科技的第二大股东。
方正集团由北京大学于1986年创建。目前,北京大学持有70%的股份,管理层持有30%。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首席执行官李友以擅长资本运营而闻名于资本圈。
方正集团是北京大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属的四大产业集团之一(另外三个是北大青鸟集团、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和北大科技园)。方正集团还有五大集团,即方正信息产业集团、北大医疗集团、北大资源集团、方正金融集团和方正产品集团。方正科技、北京大学医药和方正证券分别隶属于方正信息、北京大学医药和方正金融,而中国高技术则直接隶属于方正集团。
清华控股6家上市公司
与北京大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相对应,清华大学的国有资产管理平台是清华控股有限公司,两者都成立于2002年。
目前,清华控股有6家上市公司,即紫光古汉、紫光、成智、同方、同方国鑫和泰豪科技,均在1996年至2005年间上市。其中,同方国鑫和泰豪科技是同方控股公司。
尽管清华大学控制的上市公司比北京大学多两家,但两家公司的总市值完全相同,都达到了510亿元,几乎相等。
在清华的6家上市公司中,有4家上市。
泰豪科技的源头是1988年7月成立的江西清华科技发展部(泰豪集团的前身)。1996年,泰豪科技的前身江西清华泰豪电器有限公司在江西南昌成立。它的主要业务是智能电网。该公司于2002年7月上市。
成智股份于2000年与泰豪科技一起在江西南昌上市。这两家公司都是江西省学校与清华大学全面合作的支持平台,与江西共青城有关。诚志的主要产品是生物制品和药品。公司董事长龙大为曾任清华大学共青团副书记、清华大学三联实验厂厂长、清华大学企业集团副总裁。他目前是清华控股党委书记兼副主席。
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的紫光谷厂,原名衡阳中药厂,于1996年上市。公司简称“香中药”(次年更名为集团)。它是湖南省首家医药类上市公司。上市时,其主要产品是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千年古方“养生方”中开发提炼出来的“古汉养生精”。2000年8月,图尼斯集团公司接受了衡阳市国资委持有的部分股份,正式进入古汉集团。公司更名为紫光古汉。
同紫光古汉一样,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的同方国鑫公司(原名晶源电子)于2005年上市。2010年,同方收购了靖远电子25%的股份,并成为其控股股东。2012年5月,更名为同方国鑫。公司的主要产品是集成电路。
同方和紫光是清华大学的两家旗舰上市公司。它们分别被清华同方和图尼斯重新命名。两家公司都位于清华大学总部,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上市。
同方的主要股东是清华控股,而紫光的股份由蒂奇控股、清华控股和紫光集团控制。控股是清华控股的紫光集团和孙公司的子公司。66岁的陆志成毕业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同时也是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和同方国鑫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市值350亿元。
除了控股6家上市公司外,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清华科技园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珠海清华科技园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同方创新投资有限公司等公司还参股了一批二级市场上市公司。清华系在大学系乃至整个a股市场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原题:从“大学部”底部看市值2000亿的上市公司:13所大学控股25家上市公司,北大清华控股半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