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素荷:食品安全,仍需警钟长鸣
中国科普网消息(郑翔)1月3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在2018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大会上表示,与前一年相比,2018年中国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正变得越来越平静和稳定。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已经从以企业为主体的大规模产业链安全建设,进入到法制建设、源头控制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关键时期。2019年,食品行业的健康转型、食品原料的真实性、食品过敏原和健康主张是工作的重点。她说,“中国的食品安全风险将永远存在,食品安全问题需要长期警惕”。
孟苏河表示,2018年,中国食品安全总体稳定,乳制品行业合格率最高,油脂和肉类行业略有波动。从2018年第三季度与2017年和2016年同期的对比可以看出,粮食、肉类、鸡蛋、牛奶等基本原料和大宗日用消费品的样品合格率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乳制品的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5%以上,但食用油及其产品的合格率为97.3%,虽然偏高,但略低。肉制品合格率略低于去年的平均水平。
中国近期食品安全的不足是以环境污染为源头的食品原料污染。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超出了范围和限度。食品中检出的非食用物质和保健食品的掺假是四大问题。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问题逐年减少,但令人担忧的是,以原料污染为源头的食品中农药和兽药标准不达标的问题仍在逐年增加。2018年第三季度,食品添加剂的过度使用和过度使用问题排在首位。
目前,人们对保健食品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速度比食品行业快了近四倍,但行业中的问题仍然是鱼龙混杂,鱼龙混杂。例如,在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的现象夸大了宣传,而虚假知识和欺诈问题是主要矛盾。保健食品的管理表明它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
2018年,网络食品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和其他在线销售渠道发展迅速。尽管网上销售仅接近30%,但在这一年中,他们显示出超过30%的快速增长。2018年网上销售市场的营业额将超过3600亿英镑,预计未来还会增长。然而,许多网络红色食品有品牌但没有工厂,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产业链安全建设是空洞的,食品欺诈问题时有发生。因此,产业链的安全和环保建设将成为决定网络红色食品能走多远的关键制约因素,也将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安全舆论的关键热点。
随着进口食品基数的增加,进口国家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风险概率也在增加,因此外部舆论的风险也在增加。
记者了解到,在此次会议上,专家们科学解读了2018年12个食品热点话题,如“非洲猪瘟的蔓延”、“益生菌成为“非有益细菌”、“咖啡是否致癌”以及“鲑鱼标准之争”。
推荐阅读